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度因子的频谱空穴检测模型以确认频谱机会.当能量以信任度因子为1分布于检测区域时,认知用户将发送1 bit量化值以报告侦听结果;否则,认知用户将发送2 bit量化值.评估了平均侦听比特数和漏检概率的性能.基于此模型,给出一种多跳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频谱共享算法.它允许激活认知用户节点以一定的接入概率充分利用分配给其他认知用户的时隙进行通信.同时,算法还采用基于发射码字的传输机制,即每个激活认知用户都有自己唯一的发射码.进一步地,推导出系统吞吐量,即被定义为平均成功传输的概率和能耗公式.最后,通过仿真评估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基于QoS的自适应频谱分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认知无线网络的吞吐量和干扰性能。考虑到认知无线电网络应能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多种业务的服务,这些业务具有不同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引入一种基于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估的QoS模型。基于此模型,给出认知用户对检测到的空闲频谱的划分方法,同时为激活认知用户提出一种自适应频谱分配策略。分析认知无线电网络在频率选择性环境下的吞吐量和干扰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QoS的自适应频谱分配策略,其平均吞吐量和干扰性能优越于一些已经存在的频谱分配算法,同时保持有较低的算法执行复杂度。  相似文献   

3.
OFDMA中继网络的频谱规划是解决小区内全部资源如何分配给3种链路(直传链路、基站到中继站链路和中继站到用户链路)有效使用的问题。现有的动态频谱规划策略都是根据链路负载需求或干扰情况等,以提高系统吞吐量为目标进行频谱规划。本文针对OFDMA多跳中继网络,综合考虑用户的速率需求、信道质量和干扰情况,以能效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能效的动态频谱规划策略。基于实际系统中离散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建立能效最优化频谱规划模型,并采用最优化理论中的整数规划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能效的频谱规划策略在保证用户速率需求的情况下可降低总发射能量,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并对用户不均匀分布场景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D2D (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的列控系统车车通信(T2T,Train to Train)复用车地通信资源时产生的干扰问题,考虑在保证车车通信用户和车地通信用户通信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出一种车车通信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首先应用图论的加权二部图建立信道分配模型,然后利用改进的KM算法(IKM,Improved Kuhn-Munkres)为车车通信用户分配信道,最后对功率进行调整,使系统的总吞吐量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列控系统车车通信复用车地通信资源时的干扰问题,既满足列控系统通信需求,又提高频谱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动态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检测性能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分布式协同优化的频谱检测算法.设置双门限将认知用户分成可信组和非完全可信组.采用次梯度法对频谱检测效用函数进行分布式协同优化,动态调整能量检测阈值,提高动态变化网络环境中的非完全可信认知用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根据优化过程的收敛速率,从中选择参与协作的认知用户.最后融合中心通过加权融合获得频谱检测结果.仿真实验和分析表明算法在提高认知用户频谱检测准确性和检测速度的同时,降低了网络开销.  相似文献   

6.
切换是移动通信中充分利用有限频谱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在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环境下,基于混合信道分配(HCA)方案上的双先进先出(FIFO)排队算法:系统分别为切换语音呼叫和初始语音呼叫与数据呼叫分配了大小为Nh和No的排队空间,两队列均遵从FIFO法则;同时,为切换语音呼叫预留了可根据当前业务量调整数目的Cr个信道。通过与单FIFO排队算法和基于HCA的单FIFO排队算法的比较,可以看到本算法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更能适应高业务量小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MIMO系统中,当多用户在同一信道同时与AP通信时,存在多用户干扰的问题。本文提出1种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多用户MIMO干扰消除的方法,解决了现有MIMO局域网吞吐量受限于基站天线数的问题,使多用户可以在同一信道同时通信。该方法将原模图LDPC码应用到多用户MIMO系统中,通过对发送数据流的信道编码,增强空间复用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多用户信道衰落的差异,AP(接入节点)接收端优先提取信号最强的用户信息,将其他用户信号和信道噪声视为新的噪声,通过迭代译码算法,AP接收端可以获得所有共信道用户的发送信息。在多用户干扰信道,此方法能够提供更高的复用增益。仿真结果表明,与直接提取用户信息相比,在平坦瑞利衰落信道应用本方法提取用户信息可分别得到2~20dB的编码增益,通信容量增加了2倍。  相似文献   

8.
在TD-SCDMA系统中提出基于PIC(并行干扰消除)和sIC(串行干扰消除)的多小区信道估计技术,给出在这两种信道估计模式下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性能.仿真表明,基于PIC和SIC的多小区信道估计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性能,在采用这两种信道估计方式后,即使使用单小区联合检测也能提高系统性能,其中,基于PIC的多小区信道估计技术与多小区联合检测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大的增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未来基于OFDM的移动蜂窝系统的频谱效率,尤其在小区/扇区间流量不均匀的情况下,本文基于两种传统的扇区结构(菱形扇区和五边形扇区)提出一种分布式带宽借复用DBBR(Distributed Bandwidth Borrowing and Reusing)算法。算法利用离基站较近的用户有着较好信道条件的特点,那些带宽不够的扇区以无功率控制的方式借复用相邻扇区中空闲的带宽和离基站较近的用户所使用的带宽,以此提高扇区的吞吐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三扇区结构,该算法使扇区的平均吞吐量有20%左右的提升,同时说明加入功率控制也不会带来系统吞吐量更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多径信道下基于等增益合并约束最优化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在数学形式上可等效为等增益合并的形式,并可分别由于空间和最小最大滤波的方法来求解,此种算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估计信道,其性能与信道信息在已知情况下的差别不大,与基于等增益合并的子空间算法相比,基于最小最大滤波的方法收敛速度快,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鉴于高速铁路(HSRs)通信业务的多样性,侧重于单一类型业务的传输优化方案,已无法满足用户业务服务质量(QoS)差异性显著提升的需求。针对HSRs通信环境,将用户业务分为时延敏感业务和时延非敏感业务,以满足用户QoS需求且同时兼顾占用无线信道的公平性为优化目标,研究了基站(eNB)平均发射功率约束条件下的功率分配问题。根据eNB能否预先获知用户的期望速率,分别采用了基于用户期望和基于预分配的功率分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ε-Optimal比例公平算法的eNB发射功率较高且用户满意度较低;信道反演算法只针对时延敏感用户能较好地满足其QoS(最大耐受时延映射的期望速率),并且固定功率分配算法仅能够满足时延非敏感用户的QoS,两种算法均无法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所提算法既具有较高的用户满足度,又较好地保证了用户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高负荷可控减速顶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介绍安装在波兰扎布莱诺编组站的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通过在波兰扎布莱诺编组站的成功应用,从技术的先进性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等方面,分析了高负荷可控减速顶在波兰和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郑毅  黄丹  危婷  陈常嘉 《铁道学报》2012,34(9):58-64
在流媒体服务研究领域,服务器流量是衡量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P2PVoD系统中,用户作为视频资源的使用者和提供者,其行为模式对服务器流量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特点是以往其他流媒体系统所不具备的,而现有文献又缺乏对以上特点的研究分析及建模。本文以P2PVoD系统的实用网络测量数据为基础,研究用户行为模式与服务器流量的关系,建立用户行为的"时间性模式"模型,并由此推导出服务器流量与频道流行度及资源分布的关系模型,继而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最终确立了测评P2PVoD系统性能的模型,即服务器流量、用户规模(系统日用户数)、频道容量(系统总频道数)间的关系模型。此研究对于改善、提高P2PVoD系统性能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莹  肖扬 《铁道学报》2005,27(4):66-70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CDMA系统的容量面临巨大压力。以往Turbo编解码器在CDMA系统中仅用于信道编码,本文则提出采用多模Turbo编解码器增加CDMA系统用户容量。这一方案是基于码分多址与本文提出的Turbo编解码滤波技术。在一个CDMA小区中,基站用K个Turbo编解码器将用户分成K个不同的用户群,每一群的用户可使用小区的全部N个扩频码,采用匹配滤波器组检测同一群内的不同用户。因此,一个小区的用户数量可以增加为原来的K倍。仿真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代城市中“一位难求”的停车难问题,提出采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器技术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为用户提供车位信息和停车诱导服务,引导和帮助用户停车,改善停车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安干部履责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数量庞大,用户权限管理错综复杂。本文对西安干部履责系统中引入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模型来解决用户的权限管理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介绍西安干部履责系统用户权限管理的业务需求以及RBAC模型的基本思想。论述该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的功能设计、实现技术框架和数据库设计等。实践表明,利用RBAC模型来解决西安干部履责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可取得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塌方是隧道建设时经常遇到的技术难题,塌方处治的支护参数往往凭经验选取,那么凭经验选出的支护参数是否安全合理就成了设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塌方体的荷载计算方法,计算中如何考虑钢支撑对喷射混凝土的加强作用,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最终基于以上四点给出了塌方体支护参数的选取方法,该方法在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兴隆山隧道塌方段的支护参数选取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隧道塌方处治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广播、通讯及控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量数据的传输,并且往往用户的传输和接收数数据速率比较低而主信道的带宽又比较宽,为了解决传输的效率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通常的做法是在数据的发送端首先将多个用户数据打包(复接),然后通过高速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后再进行解复接。本文给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复接/接复接(MUX/DEMUX)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列车荷载作用下深厚饱和软土盾构隧道沉降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软土地层盾构隧道运营期沉降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不排水循环累积变形理论、循环三轴试验参数和简化动力有限元及分层总和法,分析深厚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在运营期列车荷载作用下沉降响应。分析成果表明,隧道埋深越浅、隧底软土地层越厚,则运营期沉降越大;就沉降速率来看,隧道在运营期最大沉降速率将在隧道运营后的初期出现,且地层越差,沉降量越大,沉降速率越小,沉降稳定时间越长;采取一定沉降控制措施后,深厚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在运营期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是可控的。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结合分析成果,合理确定深厚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协同设计是BIM正向设计的显著特点,是解决轨道交通设计工作中设计专业广、设计人员多、设计资料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有效支持众多设计人员的协同工作并管理这些设计模型及资料,需开发面向轨道交通项目的BIM协同设计平台。该平台结合工作流思想,基于B/S风格实现了项目管理、自定义流程管理、自定义多级审核管理、文档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平台对现有的用户角色权限管理和工作流设计模式进行了改进,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与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轨道交通项目需求,动态制定项目设计流程,将贯穿于项目设计周期内的信息进行集中及有效管理,有效提升设计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