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深层处于区域性平缓倾斜的地层构造格架背景上 ;气源丰富 ,主要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 ;储集砂岩发育 ,虽然储层物性较差 ,整体为致密储层 ,但其中发育次生孔隙发育段 ,为气藏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致密低渗储层、Es43 亚段发育的膏盐层和深层普遍存在异常高压现象为形成气藏圈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综合分析成藏条件基础上 ,认为文东斜坡带次生孔隙发育部位是深层气藏重点分布区域 ,同时在斜坡上部砂岩尖灭处为次生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2.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是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深入研究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机制对厘清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尤为重要。以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开展了封闭环境条件下,Ⅲ型烃源流体—长石石英砂岩储层协同演化模拟实验。Ⅲ型烃源岩生成的大量CO2在140℃或170℃储层地温条件下会导致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是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烃源流体的滞留效应对储层致密化至关重要;封闭成岩体系下,致密油气勘探应以寻找有利于原生孔隙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相砂体为指向,在半开放—开放体系成岩环境下,应以寻找酸性流体优势运聚区次生孔隙发育的储层为指向。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下侏罗统发育大范围煤系烃源岩及与其直接接触的辫状河三角洲砂岩,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明确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模式,对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成功率极为重要。通过烃源岩与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岩性烃源岩的产气率实验模拟、各个地史时期盆地生气量模拟,并结合储集层岩石学、成岩演化及流体包裹体等相关地质要素的综合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下侏罗统煤岩各项地球化学指标都远优于泥岩,是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气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开始生气,并在镜质体反射率大于1.1%时进入生气高峰;受快速深埋、成岩压实等因素作用,储集层致密化时间为晚侏罗世;这种"先期致密""、后期生气"的源储配置关系有利于吐哈盆地大范围发育以垂向近生气中心聚集的致密砂岩气藏。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吐哈盆地发育"过渡型"与"典型"型2种致密砂岩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4.
二叠系山西组煤系地层山2 段是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区榆林气田以山2 段致密石英砂岩为主要储集层,而石英砂岩则是在普遍低渗致密储集层背景上相对高渗的砂岩储集类型。由于山西组煤系地层的孔隙水在较长的成岩时期呈酸性,致使石英砂岩的胶结物具有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低、硅质胶结物含量较高和高岭石十分发育的显著特征。石英砂岩的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次生溶蚀孔的孔隙组合,具有孔隙结构变化大、孔喉半径小、应力敏感性低和裂缝比较发育等特点。研究表明,在成岩期所遭受的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是造成山2 段煤系地层石英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面积分布的致密砂岩气藏中,通常局部发育相对优质的有效储层。在对比分析四川盆地广安须家河组气藏及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石盒子组八段和山西组一段气藏基础上,主要从沉积分异和成岩作用2方面研究了有效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得出以下认识:物源体系和水动力环境差异造成的沉积非均质性强烈影响成岩作用,是有效储层形成的基础,高能复合水道中的“粗岩相”利于有效储层的形成;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致密化的主要机制,以粗粒级的石英颗粒为主的砂(砾)岩,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并作为后期成岩流体运移的通道,但在煤系地层酸性成岩环境中,较纯的石英砂岩容易发生石英次生加大,从而显著降低了砂(砾)岩的孔隙度;自生黏土矿物可能会降低储层渗透率,但自生黏土矿物环边能阻止石英次生加大而保存原生孔隙;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质量的主要机制,受长石等易溶矿物的分布、成岩流体性质和流体通道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吐哈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具备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煤系地层长期大量生排气态烃为形成致密砂岩气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烃源岩与储集层呈互层紧密接触有利于气源内致密砂岩成藏,致密砂岩中气体的运聚与常规气藏有明显的差异,在“活塞式”充注条件下,致密砂岩气藏的含水率明显偏高,压力也呈现出高(低)压异常。吐哈盆地南部斜坡区及北部山前冲断带地区,源岩与储集层配置条件优越,是寻找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以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石英次生加大的点状式、环边式和多期式形貌,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将石英次生加大分为3期,其中第Ⅱ期在本区发育数量最多,含有一定量的有机包裹体,第Ⅰ期和第Ⅲ期见石英溶解现象。随石英次生加大期次的增加,加大边的宽度逐渐增大,对应的储层物性逐渐变差,但第Ⅲ期对应的孔隙度较前两期明显偏高。当大牛地气田的硅质胶结物含量大于3%时,将以孔隙充填为主,在第Ⅲ期石英次生加大之后,砂岩储层已完全致密化。在整体致密的背景下,碱性溶解作用形成的石英溶解型孔隙,为大牛地气田提供了大量的储集空间,是太原组二段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显微镜的单偏光和荧光,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观察,同时,采用显微冷热台对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包裹体进行测温,并使用激光拉曼光谱对包裹体的组分进行分析。盆地模拟研究发现,志丹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发育无机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气液态烃包裹体和气态烃包裹体4种类型包裹体;赋存在Ⅰ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内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80~100℃,冰点温度在-4~-2℃,推测形成时间为200×10~6—190×10~6a;Ⅱ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5~125℃,冰点温度在-6~-4℃,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O_2为主,少量C_2H_6,推测第一期天然气充注时间及砂岩初次致密化时间为190×10~6—160×10~6a;Ⅲ期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35~155℃,冰点温度在-10~-8℃,包裹体气相组分以CH_4和C_2H_6为主,伴随有大量后期高成熟天然气充注,推测天然气成藏及砂岩进一步致密化的时间为160×10~6—140×10~6a,天然气的充注伴随着砂岩的后期致密化发育。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克拉苏冲断带克深区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超深储集层成岩机制与环境演化,应用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测温及激光拉曼成分、能谱及主微量元素等分析手段,结合成岩标志矿物,刻画了超深层致密砂岩成岩演化特征。研究区白垩系超深储集层主要经历了碱性-弱酸性-碱性-酸性的流体演化过程,成岩流体与成岩矿物共生关系组合为:早期碱性流体阶段的铁染泥质包膜和泥晶碳酸盐矿物组合;表生酸性流体环境下的长石溶蚀和石英次生加大组合;回归碱性环境的石英溶蚀、硬石膏、白云石和长石次生加大组合;晚期酸性环境下的钾长石溶蚀、自生石英和丝发状伊利石组合。碱性胶结物占据大量孔隙及早期裂缝,降低了储集层的渗透能力,减孔量为10%~12%;晚期天然气充注携带的酸性流体沿粒缘缝、构造缝等优势运移通道对酸溶矿物进行溶蚀,形成大量溶蚀扩大孔及缝,改善了超深储集层物性,增孔量为2%~3%.因此,超深储集层有效储集空间受控于先碱性后酸性的成岩环境,碱性成岩产物为晚期酸性溶蚀提供物质基础,晚期酸性成岩环境对超深储集层物性的后期改善具有关键作用,酸性流体来自表生成岩阶段大气水淋滤和晚期天然气充注。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英溶解为研究对象,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及统计,结合X-衍射分析数据及水-岩反应实验,总结了石英溶解的典型形貌特征、成因及其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大牛地气田石英溶解现象普遍发育,且具有典型的电镜形貌特征,常呈“雨痕状”与“蜂窝状”的溶蚀坑洞。2)大牛地气田的石英溶解发生于碱性环境下,具体证据为①水热实验证实石英溶解于碱性环境下更易发生,在致密砂岩储层中很难发生酸性溶蚀;②与石英溶解共生的方解石胶结交代现象普遍;③部分层位富伊利石贫高岭石,并发育数量不等的绿泥石包壳。3)石英的碱性溶解作用形成粒间溶蚀孔、扩大孔等次生孔隙,平均増孔近6%,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部分层位优质储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加拿大马更些盆地等处发现树脂体成因的来成熟-低成熟煤成烃的事实,以及目前对树脂和树脂体的认识,论述了树脂的生源与化学组成;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煤岩学方法,对我国12个第三纪煤盆地烃源岩作了抽样调查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三纪煤系地层不乏树脂体组分,且有的褐煤非常相似于马更些型烃源岩、因而很有希望进一步找到树脂体成因的未成熟-低成熟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2.
The reservoi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3x) in th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 is a set of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in an environment of coal measure sediments.Diagenesis greatly control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through different responses of minerals to acidic and alkaline diagenetic environment.The dissolution of unstable components such as feldspar,rock fragments,carbonate cement,and clay minerals is the major source of secondary pores under acidic diagenesis,while the dissolution of quartz increases the reservoir space in the fault-fold zone of Longmen Mountain and Leikoupo paleo-hills.The dissolution of quartz is a result of cross-formation flow of fluid in the Himalaya epoch and the invasion of alkaline formation water from the Triassic Leikoupo and Jialingjiang formations through fault and fracture systems.In the vertical succession,acidic dissolution occurs at a shallow depth of less than 2,180 m,and alkaline dissolution occurs at a greater depth of more than 2,280 m.The reservoir space is formed by the influence of both acidic and alkaline dissolution in the depth interval of 2,180-2,280 m.  相似文献   

13.
方伟 《石油实验地质》1992,14(1):96-101
作者通过对电子探针分析仪阴极发光象拍摄方法和测试程序的技术改进,在电子探针仪上实现了对石英次生加大边同时进行偏光象、阴极发光象观察和拍摄及同位化学成分的快速多点定量分析。分析测试表明,在不同成岩阶段生长的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其Al2O3含量有明显差异,据此,定量划分了石英次生加大级别,并对石英次生加大边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沁水盆地南部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其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分布广泛,气测异常极为普遍,多种非常规气共生共存,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的地质条件,是当前致密砂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由于致密砂岩气藏具有紧临烃源岩分布、近距离运移成藏的特点,选取具有可靠常规测井、偶极子声波测井及钻井岩心资料的单井,以包含3号煤烃源岩的山西组煤系地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经验法、多元回归法及基质模量法对研究区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横波波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质模量法的预测精度(相对误差2.83%)明显高于常规经验法(相对误差6.8%)及多元回归法(相对误差5.35%)。因此,优选基质模量法预测研究区煤系地层横波波速,利用基质模量法反演获得了煤系地层多个模量参数值,其代表了复杂构造演化背景条件下煤系地层致密碎屑岩及原生结构煤的岩石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5.
广义的煤系气是指赋存于煤系地层中的全部天然气,而狭义的煤系气则主要指赋存于煤层中的煤层气及其附近致密砂岩储层中的天然气。为了提高煤层气的开发效益,从烃源岩分布、煤与砂岩的组合类型、沉积相、封闭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狭义煤系气的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含煤盆地煤系地层煤与砂岩组合配置关系多样;②广覆式烃源岩分布为煤系气的富集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基础;③沉积相控制了煤系气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构成煤系气成藏的先天物质基础,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和砂岩均发育,是煤系气共生成藏最有利的沉积相带;④封闭体系对煤层(系)气的控制作用贯穿于煤层(系)气生成、聚散、富集及成藏等全过程,可划分出3种煤系气气藏类型--自生自储型煤层气藏、煤层气-砂岩气共生气藏、煤成砂岩气藏,其中前者是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进而指出了下一步的煤系气勘探方向:①以沁水、鄂尔多斯、准噶尔、海拉尔、鸡西等煤系气资源量较大的盆地为重点,开展煤系气勘探和评价;②针对不同煤系气气藏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勘探工作,在浅部自生自储型煤层气富集区进行煤层气勘探,对深部煤层气-砂岩气共生气藏进行煤层气+砂岩气综合勘探,对煤成砂岩气藏重点开展砂岩气勘探。  相似文献   

16.
煤层围岩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既是煤层气的生气源岩 ,又是储集岩 ,但煤层围岩的性质、构造、水动力系统对煤层气藏的形成以及煤层气可采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经对煤层围岩储气性、围岩构造发育程度及水动力条件与煤层气藏的形成进行分析 ,指出在对煤层认识的同时 ,也要对煤层围岩及围岩构造进行研究。提出在勘探过程中 ,将煤系地层在一定范围内视为一个煤层组合是适合我国低渗、低压的煤层特点和当前技术装备水平条件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保存较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类似。 运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理论,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闭 形成期与天然气运聚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该区天然气勘探前景。 研究表明:通许地区石炭系-二 叠系发育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烃源岩,煤层发育,平均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 62.9%,平均有机质成熟度为 3.34%,有机质类型属于Ⅱ2 型;储集岩主要为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平均孔隙度为 2.7%, 平均渗透率为 2.25 mD,发育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上、下石盒子组泥岩发育,饱和气时突破压力为 5.88~ 9.80 MPa,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致密砂岩岩性圈闭为该区最有利的圈闭类型;圈闭形成于烃源岩主生排 烃期以前,源-储匹配关系好,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尉北缓坡中南部是致密砂岩岩性圈闭气 藏发育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深层(4200 m以下)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进一步揭示研究区致密砂岩成藏条件,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基于岩心观察、普通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烃源岩分布、生烃能力、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剖析,并对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该区主力烃源岩上古生界石炭...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测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小莉  沈英 《测井技术》1998,22(3):183-185,194
以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实际测井资料为基础,,对烃源是井曲线响应之间的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烃源岩的测井曲线特征比较明显,便于识别。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大量实验及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源岩、储层及构造条件,利用地质信息叠合法,预测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的有利分布区。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母质类型主要为Ⅲ型,有利于大量生气,其中煤岩分布更为广泛,热演化程度中等—较高,供气能力更强。由于快速堆积和微弱的溶蚀作用,吐哈盆地水西沟群储层自侏罗纪末以来普遍致密化,裂缝和孔隙是影响储层含气的主要因素,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为有利的"低熟"储层发育区。根据致密砂岩气的成藏特征,采用配置系数P,将有利区的定性预测进行定量化。结合源储配制地质评价,认为在吐哈盆地山前带地区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地层中,煤系地层和炭质泥岩与储层叠置发育,有利于致密砂岩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