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STI)技术评价败血症新生儿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足月败血症新生儿25名为病变组,足月正常健康新生儿25名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的浓度,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ST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用Simpson法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用M型超声测得缩短分数(LVFS)。STI指标:左心室长轴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应变率(GLS/GLSr)、左心室短轴整体圆周峰值应变/应变率(GCS/GCSr)、左心室短轴整体径向峰值应变/应变率(GRS/GRSr)、左心室整体径向位移(GRAD)、左心室整体径向速度(GRAV)、左心室整体旋转位移(GROD)、左心室整体旋转速度(GROV)。结果 病变组心肌损伤指标CK、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常规超声指标LVEF、LVFS、CO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组STI指标除了GRS、GRSr、GROD无明显变化外(P<0.05),GLS、GLSr、GCS、GCSr、GRAD、GRAV、GRO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败血症,STI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早地发现败血症新生儿左心心肌功能异常,是一种准确、敏感地评估新生儿败血症心功能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N组),根据Ganan分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构型组40例(Ⅰ组)、向心性重构组20例(Ⅱ组)、向心性肥厚组15例(Ⅲ组)及离心性肥厚组15例(Ⅳ组)。采用3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各组间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 GAS随着左心室重构程度加重呈逐渐递减趋势(P<0.05),Ⅰ组GAS峰值小于N组(P<0.05);Ⅱ、Ⅲ组GLS峰值低于N、Ⅰ组(P<0.05);Ⅱ组GRS峰值高于其余各组(P<0.05);Ⅳ组GLS、GRS、GCS、GAS峰值均低于其余各组(P<0.05)。左心室GLS、GCS、GAS、GRS与LVEF相关(r=-0.42、-0.50、-0.58、0.41,P均<0.05)。结论 3D-STI技术为分析不同左心室构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肌形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高血压(HT)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OSAHS 40例,分为单纯OSAHS组20例和OSAHS+HT组20例;另选择2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三维全容积图像,存储图像并应用3D-STI分析软件在线分析,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GR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峰值应变(GCS)及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峰值应变(GA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HS组 左心室GLS、GRS、GAS减低(P均<0.05),OSAHS+HT组左心室GLS、GRS、GCS、GAS均减低(P均<0.05)。与OSAHS组比较,OSAHS+HT组 左心室GLS、GCS、GAS均减低(P均<0.05)。结论 OSAHS合并HT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3D-STI能早期、准确有效地评估其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OSAHS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独立于HT而单独存在,二者同时存在时改变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心脏淀粉样变性(CA)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CA(CA组)、20例HLVH(HLVH组)及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及心尖四腔、三腔、二腔心脏切面图像,应用QLab 8.1软件测量左心室壁16节段收缩期圆周(CS)、径向(RS)及纵向(LS)峰值应变,计算各水平的平均CS、RS、LS及整体CS、RS、LS(GCS、GRS、GLS);针对上述各参数绘制ROC曲线。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CA组各水平CS、RS、LS及GCS、GRS、GLS明显减低(P<0.001);HLVH组GCS、GRS、GLS减低,各水平LS及心尖CS、乳头肌水平RS减低(P<0.05);②与HLVH组相比,CA组各水平CS、RS、LS及GCS、GRS、GLS减低(P<0.001)。③ROC曲线分析显示GCS、GRS、GLS鉴别CA和HLVH较DT、E/e准确率高(曲线下面积分别0.88,0.90,0.99 vs. 0.74,0.82),以GLS>-12.91%为界值鉴别二者具有最高敏感度(100%)和特异度(95%)。结论 STI可评价CA患者和HLVH患者左心室各方向心肌收缩功能;GLS鉴别二者较为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估右心双腔间隔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2例右心双腔间隔起搏患者(起搏器组)和3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D-STI检查,于心尖四腔切面图像获得左心室总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总体周向峰值应变(GCS)、总体径向峰值应变(GRS)、总体面积峰值应变(GAS)及左心室总体拧转(GTw)和左心室整体扭转(GTs)值。比较2组间三维应变参数,并分析GTw、GTs与GLS、GCS、GAS及GRS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起搏器组左心室GLS、GCS、GAS、GRS及GTs均明显减低(P均<0.05);2组间GT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Ts与GCS和GRS呈正相关(r=0.45、0.40;P均<0.05),与GAS、GLS无相关性(P均>0.05);GTw与GLS、GCS、GAS、GRS均无相关(P均>0.05)。起搏器组GTw、GTs与GLS、GCS、GAS、GRS均无相关(P均>0.05)。结论 右心双腔间隔起搏可损害左心室心肌形变能力,致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隐匿性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方法 收集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重度OSAHS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对试验组患者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行3D-STI检查,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仅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RS、GCS、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治疗后LVEF、GLS、GRS、GCS、GAS均较治疗前增大(P均<0.05);且治疗后试验组LVEF、GLS、GRS、GCS、GAS均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的心功能;3D-STI技术可准确反映OSAHS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技术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减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2例SCH患者(SCH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D-STE检查,获得左心室收缩期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CS)。比较对照组和SCH组治疗前后左心室三维应变参数差异,以左心室射血分数<65%为诊断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评价左心室三维应变参数诊断SCH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效能。结果 SCH组治疗前后GAS、GLS和GCS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GAS、GLS和GCS绝对值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ROC曲线显示GAS、GLS和GCS的AUC分别为0.805、0.723和0.614,分别以-40.5%、-29.3%和-32.6%作为GAS、GLS和GCS诊断左心室功能减低界值,其敏感度分别为85.7%、77.8%和71.1%,特异度分别为72.2%、71.3%和60.1%。结论 3D-STE中GAS诊断SCH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2DS)技术定量观察非ST段抬高型及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心肌的应变和心室扭转,探讨不同透壁程度心肌梗死的多维形变特征。方法 观察对象包括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13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无室壁瘤形成患者(B组)41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室壁瘤形成患者(C组)8例和正常人(D组)30名。应用2DS分析获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周及3个月A、B、C组患者和D组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及扭转角度(Twist)。结果 术后1周A、B、C组 GLS、GRS、GCS、Twist均减低,且减低程度C组>B组>A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各组上述参数均得到改善,A组GRS、GCS最为明显,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 GLS、GCS虽有改善,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观察左心室多维形变指标能够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对判断病情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T2DM不合并NAFLD(A组)、32例T2DM合并轻度NAFLD(B组)及35例T2DM合并中重度NAFLD患者(C组)行3D-STE检查,检测常规参数,包括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下侧壁厚度(PWTd)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Ds),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收缩末期左心房容积(LAV)、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3D-STE应变参数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以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3D-STE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 3组E/A、IVSTd、PWTd、LVDd、LVDs、LVMI、LVEF、LVEDV及LVE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GRS、GCS、GLS、GAS均较C组增加(P均<0.05)。GLS、GRS、GCS、GAS与HbA1c均呈负相关(r=-0.540、-0.476、-0.489、-0.623,P=0.040、0.032、0.037、0.020),与BMI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3D-STE可用于评价T2DM合并NAFLD患者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胸部放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拟接受首次胸部放射治疗且照射野累及心脏的恶性肿瘤患者35例,分别于放射治疗前后行超声检查。采集连续6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图像并储存,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LVMAS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及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比较放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放射治疗前与治疗后LVEDV、LVESV、LVEF、LVSV及LVMA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射治疗后GCS、GAS、GRS均较放射治疗前降低(P均<0.05),但GLS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左心室GCS、GAS、GRS已发生改变,3D-STI可发现放射治疗后心脏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测定左心室整体心肌变化,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心肌的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例,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收缩功能正常组(n=46例)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组(n=35例),另入选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3D-STI技术测定左心室收缩期短轴整体峰值环向应变(GCS)、径向应变(GRS)、长轴纵向应变(GLS)、面积应变(GAS)及左室扭转(LVTW),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GLS、GAS和LVTW均有显著减低(P<0.05);左心室LVEF减低组的GAS和LVTW均低于LVEF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GAS和GLS同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和﹣0.62)。 结论3D-STI能准确测定T2DM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应变,其中GLS、GAS等参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30例SLE患者(SLE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应用3D-STI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LS、GCS、GRS、GAS)。对两组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数值(LVEDD、LVESD、LVEF、SV、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组左心室GLS、GCS、GRS、GA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诊断SL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3%、96.7%,GAS分别为90.0%、83.3%,高于GCS(80.0%、86.7%)和GRS(73.3%、76.7%)。结论 3D-STI可早期检测SLE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及右心室应变与左心室应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例HCM患者(HCM组)及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CMR电影序列扫描,测量心功能及左、右心室应变参数。结果 HCM组左心室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1.26,P<0.001),其余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右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纵向应变(GLS)均明显减低(P均<0.05);除左、右心室基底部径向应变外,HCM组各节段局部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HCM组右心室GRS与左心室GRS呈正相关(r=0.375,P=0.034),与左心室GLS呈负相关(r=-0.466,P=0.007);右心室GCS与左心室GCS、GLS均呈正相关(r=0.531、0.462,P=0.002、0.008)。结论 右心室节段应变、整体应变能敏感地反映HCM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HCM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前左、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已存在受损;HCM右心室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结果提示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冠心病患者109例,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对照组(n=30)、单支病变组(n=34)、多支病变组(n=45)。应用RT3D-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比较各参数的组间差异,并分析不同应变参数间及其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LS、GCS、GAS、GRS逐渐减低,单支病变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多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病变组(P均<0.05),GAS组间差异较显著。GLS、GCS、GAS与GRS相关系数分别为-0.874、-0.848、-0.906,GAS与GRS相关关系更为密切;GLS、GCS、GAS、GRS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0.657、-0.717、0.672,GAS与LVEF相关性最好。结论 RT3D-STI技术参数能够定量评价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应变,测量准确性及可重复性高,新参数GA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研究组)分为轻(n=36)、中(n=40)及重度(n=33)亚组,于中毒后1 h、1周进行3D-STI检查,并检测碳氧血红蛋白(HbCO)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10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 h,轻度亚组与对照组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亚组HbCO、cTnI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中度亚组GLS、GAS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HbCO、cTnI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重度亚组GLS、GAS、GCS、GRS、LVEF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HbCO、cTnI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1周,轻、中度亚组与对照组GLS、GAS、GCS、GRS、LVEF、HbCO及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亚组GAS较对照组降低(P<0.05),cTnI较对照组升高(P<0.0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 h,研究组血清cTnI与GLS、GAS呈负相关(r=-0.626、-0.640,P均<0.05)。结论 3D-STI可早期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GAS随血清cTnI含量升高而降低,是反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左心室功能损害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