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对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间的网络结构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机会,个体间的人际关系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动机,个体的认知维度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能力,而知识共享机会、共享动机和共享能力会最终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从结构、关系、认知3个维度总结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相同的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影响不同,成员个人的背景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研究了权力动机这一主观因素对组织文化与情感承诺之间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潜变量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组织文化对于员工的情感承诺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权力动机不同,组织文化对情感承诺影响的贡献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项目团队内的知识转移是项目情境下的常态范式,成功的知识转移将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绩效。基于MOA模型识别出项目知识转移效果的个体层面影响因素,通过收集建筑企业项目团队的234个样本,深入剖析项目团队个体从“心动”到知识转移“行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动机质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机会和能力在知识转移效果的保障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知识转移自主动机对知识转移效果呈正向作用,而受控动机在两者关系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成员间联结强度与知识转移动机的交互性对知识转移效果起正向作用,但知识转移能力对上述关系的正向影响作用未得到证实。此外,三项交互的结果显示,联结强度和知识转移能力的不同匹配对动机和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产生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构建了知识分享的“捐赠者-接受者”演化模型,并引入了基于人际相似性选择知识分享对象的过程,目的在于探讨通过增加社会互动来促进知识分享的合理性.通过系统的仿真实验和分析发现,增加社会互动虽然能够为知识分享创造更多机会,但也促进了机会主义策略的传播,从而降低了个体在面临交互机会时的分享意愿.对于大规模群体,降低社会互动,提高个人分享意愿是最佳选择;而对于小规模群体,减少人际差异,促进社会互动能实现群体知识分享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知识视角分析国家创新系统,论述了知识特性、行为主体的效率、知识链接及制度环境四个方面对国家创新系统内知识的分享效率和配置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国家创新系统内实施知识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为建立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系统及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吉林省6所高校256位教师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对高校教师知识分享意愿、分享方式、分享满意度、分享动机和分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高校教师知识分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组织架构、校园文化、激励机制、技术平台、自身能力等层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知识分享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组织成员中知识分享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影响组织成员知识分享的因素归纳为四方面:知识特性因素、组织因素、个体因素和技术因素,提出知识分享的整合模式,并分析各因素对知识分享的不同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知识分享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研究将更注重对知识分享测量方法的探索,在知识分享研究中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以及深入探讨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隐性知识对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的萌发、技术知识的储备产生的重要作用与影响。针对隐形知识分享存在的障碍,提出打造学习型组织、激励以及建立心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等建议,使隐形知识分享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以"百度知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理性行动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网络知识分享行为模型。采用五点量表工具,通过调查获得数据。采作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发现利他主义、重视人际关系特质、声誉、经济动机、社会规范等因素都会对网络知识分享行为产生影响;外在控制、社区认同对人们网络知识分享行为确实有调节作用。外在控制程度高者和社区认同程度高者,知识分享意愿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是目前实现内容病毒式传播效果的最佳平台,而用户的分享行为则是实现这一效果的核心要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及对大学生的观察访谈后得知:用户印象管理、个体价值认同与构建、社交关系维护、群体荣誉及群体认同等内在动机,是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进行内容分享的核心动机。而物质奖励等外在动机的介入,反而可能会对用户的内在动机造成干扰,形成驱逐效应。文章由此提出驱动社交媒体用户分享动机的营销策略:提升用户参与感、构建优质社群以及重视情感链接。以此来提升对于用户个人价值、印象管理、社交成本、情感链接等要素的关注。同时要将不同动机的驱动策略组合运用,才能提升用户的分享意愿,最终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渠道权力调节下知识共享活动对渠道关系的影响,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以电信行业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渠道权力构成调节下,知识共享对渠道关系的影响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75个医疗团队的实证调查,从团队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包容性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并引入任务互依性作为调节变量。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包容性领导对团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团队知识共享和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在包容性领导与团队绩效间起中介作用;3)任务互依性显著调节团队知识共享和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聚焦知识共享模式和组织间学习共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探究基于组织间学习的产学研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发现:(1)知识共享模式与组织间学习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2)知识共享模式中的个体—个体模式、组织—个体模式通过组织间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其中,个体—个体模式的中介效应部分成立,组织—个体模式的中介效应完全成立,而组织—组织模式通过组织间学习中的知识获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完全成立。(3)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知识共享模式中的个体—个体模式及组织—个体模式对组织间学习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知识共享中的组织—组织模式对组织间学习中的知识创造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构成城镇化动力源,它们之间相互组合、相互影响的关系构成城镇化动力机制。该文以新疆石河子为例,从包含制度因素的产业结构转换角度构建城镇化动力机制指标体系,建立VEC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纬度研究城镇化各动力因素与城镇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农业是石河子地区城镇化基础动力;工业化和制度变迁构成石河子地区城镇化根本动力;服务业是石河子地区城镇化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知识是一种与现代知识体系有着显著区别的知识系统,具有地域性、集体性、动态发展和非新颖性等特征。由于本质差异和制度缺位,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在法律和实践上存在诸多冲突,主要体现在权利授予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知识保护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但积极作用相对有限。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中仍有保护传统知识的空间,可以采用专利申请中的主动披露制度、新传统知识概念、公有专利概念、地理标志和特殊权利制度等对传统知识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16.
竞合视角下企业组织联盟知识共享演化与激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知识共享基本价值、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 构造企业组织联盟各方知识共享的收益函数, 建立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 研究知识共享群体的演化稳定策略, 讨论各种情形企业组织联盟竞合下知识共享群体系统均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 以及竞合下知识共享双方知识吸收能力、价值增值、杠杆作用、协同效应、负面影响、共享成本、声誉损失、边际收益等因素对企业组织联盟知识共享群体演化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组织联盟形成知识共享稳定状态的概率与价值增值、负面影响、共享成负相关, 与杠杆作用、协同效应、声誉损失正相关, 与知识吸收能力无关。可通过降低企业组织联盟独自拥有的知识的价值、降低知识共享的负面影响、建立声誉机制、降低知识共享成本来促进企业组织联盟向理想状态演化。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248名小学教师为有效样本,探讨了服务型领导、教师同事信任、情感承诺和教师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服务型领导与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显著相关;教师同事信任部分居间联系了服务型领导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教师同事信任部分居间联系了服务型领导与情感承诺之间的关系;情感承诺对服务型领导与知识分享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跨组织私人关系与经销商速度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从个人和组织关系角度探讨了供应链中经销商与上级合作伙伴关键人员之间的跨组织私人关系对于经销商建立速度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建立了跨组织私人关系与组织间信任、交流和协同以及经销商速度竞争优势的路径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经销商关键人员之间的跨组织私人关系通过影响与上级合作伙伴的组织间信任、沟通和协同,间接影响经销商的速度竞争优势,对速度竞争优势的直接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学习形式的个性化,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性服务。为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不断强化的学习动力系统,使现代远程教育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有必要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弄清归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的关系,明确现代远程教育下学生成就动机正确归因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