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园记事》中开创的是多组人物形象的意识流文本创作方式。小说借助"邱园花坛"来组合、叠合多个人物组合的意识流,在这里,"邱园花坛"就是伍尔夫用来组织意识流的"主题道具",她依靠这一道具,向读者展示了邱园里男男女女的内心意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主题逻辑。本文通过对《邱园记事》中"主题道具"现象剖析,对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做了一个文学性反思,以反拨当前伍尔夫研究、现代派文学研究中一味重视文化意味而非文学意味的探寻现象。  相似文献   

2.
道具本是戏剧演出中常用的小物件,后在小说创作中也常使用。蒲松龄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利用道具揭示主题、导引故事、结构情节、塑造人物的传统,在《聊斋》近五百篇小说中,几乎篇篇有道具。在作家笔下,哪怕是一块石头、一只草虫、一把折扇、一双绣鞋,都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美学功能和审美价值,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微型小说是当今颇受读者青睐的一种小说体式。它篇幅短小,场景凝结,构思精巧,往往在微短的篇幅中安排下一两个道具,成功地实现小说情节的片断化和主题的小中见大。小小道具,有着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道具就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甚至是最终命运。《祝福》里面的祥林嫂最后一次到鲁镇时拿了根下端开裂且比自己身体还长的竹竿,正是她此刻处境与未来命运的征兆;《药》中的人血馒头、《风波》中的辫子和《秋夜》中的枣树等都具有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鲁迅特别善于将一种常见的事物作为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道具,激发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到灯塔去》以“灯塔”取代传统小说的情节,让人物围绕这一道具展开感知、流动意识,不同人物的感知相互错位、对比,从而刻画出不同心理逻辑、塑造出不同人物形象。这些相互差异的心理逻辑,又因道具的统一,而在小说主题上实现深化统一。这部小说围绕灯塔还派生出窗口等众多次要道具,使人物心理错位进一步细腻、人物情感逻辑更加饱满充分,小说主题得到深化。小说中道具同时参与表层及深层文本的建构,这种道具手法近乎完美的运用,开辟了小说形式新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宽了现代小说的审美域度。但这种意识流文本的优势对普通读者来说,却是一种阅读挑战。普通读者难以解读出人物意识逻辑的自洽性。伍尔夫的后期创作,在传统小说手法与道具手法间摇摆,也表明了意识流文本结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道具在王尔德喜剧中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戏剧史上,不少剧作家都十分重视道具的运用,王尔德既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落窠臼,在每一部喜剧创作中都巧妙地运用道具,使道具在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妙用道具既是王尔德喜剧情节结构的显著特点和主要技巧,也是王尔德喜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日本学者所提出的<道具论>,重新认识中国固有之"道器"论,试用中华古老之"道",诠释与丰富日本现代之"道具论",并强调引进"道具论"充实现代工业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8.
说穿了。男人看不起在酒后谈情的女人,因为男人很了解,酒,其实是通往放纵的道具之一。从古到今,男人都会利用这种道具来达到一个很明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山东鼓子秧歌以其独特的表演道具"鼓"而被人们熟知。"鼓"在丰富舞蹈氛围、确定舞蹈风格、加强舞蹈表意功能、拓展舞蹈表演空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将鼓子秧歌的阳性之美与豪放之气以一种具象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0.
如今多媒体教学在各大学校深受欢迎,传统的实物教学道具被PPT取而代之,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对英语的兴趣也逐渐衰退.英语学习应以长时记忆、联想记忆、宫殿记忆为理论基础,运用实物教学道具进行教学,利用感官刺激增强学生记忆效果,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影片《王忠诚》荣获2003年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影片,全剧内容平实,质朴无华。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匠心独具,采用三层组织时空,注重细节描写,巧妙运用道具,从而较好地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杰出神经外科专家的感人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红日》的改编,成功地设置和运用了两件道具——《三国演义》和皮夹克,把叙事主体“三大战役”连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这两件道具在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冲突的安排、全剧的组织结构和深化作品主题都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的基本特点,又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从现实的感受出发来规范意识的流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4,(10):53-53
人们去博物馆的目的往往是鉴赏珍贵而美丽的文物和艺术品,或者了解人类和自然的历史。但世界上也存在一些让人心生恐瞑的博物馆,里面的景象会成为参观者的噩梦。这些博物馆的展品让人不免联想到恐怖片中的道具,所不同的是,道具是假的,而它们却是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日本学者所提出的《道具论》,重新认识中国固有之“道器”论,试用中华古老之“道”,诠释与丰富日本现代之“道具论”,并强调引进“道具论”充实现代工业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小说家池莉的小说笔调温煦,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式的宽容和理解,但这不妨碍她对假恶丑的东西的无情。本文分析了池莉讽刺方法的独特性。池莉还在其小说中描写了新形势下人们心灵的骚动与欲望的喧嚣。笔者还对池莉的写作理念及写作风格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辛格与犹太文化传统的渊源出发 ,对辛格小说的源流与特色、主题与主题模式、叙述手法、人物塑造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论述。同时强调指出 :辛格的小说看似平实、简单 ,但其中大多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 ,含有一些深深积淀在犹太文化传统中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能激发犹太民族读者的心灵感应 ,而且可以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读者的意识中引起反响与共鸣。  相似文献   

18.
残雪的小说虽然少不了写梦,但是她常常写的是"清醒状态的梦".与此相对应,她在小说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梦呓式的语言,以突出表现一个噩梦时代的文化氛围,揭示生活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病态心理与孤僻的精神状态.残雪小说语言的非理性化使她获得了较多的自由,能有效地将人类心灵深处最隐秘、最阴暗的东西抖露出来,并向其复仇.  相似文献   

19.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问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呈现出戏剧的逻辑结构。在作品的时空安排上,他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包容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此外,小说还引入了对白、突转、悬念、小丑和道具等戏剧的重要元素,从而凸显了作品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间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呈现出戏剧的逻辑结构。在作品的时空安排上,他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包容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此外,小说还引入了对白、突转、悬念、小丑和道具等戏剧的重要元素,从而凸显了作品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