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增强聚氨酯硬泡塑料的冲击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SiO2和纤维增强剂对于聚氨酯硬泡塑料冲击性能的增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SiO2并不能增强聚氨酯硬泡塑料冲击性能.然而以2.5% KH550偶联剂四氢呋喃溶液处理的玻璃纤维作为增强剂,能使聚氨酯硬泡塑料的冲击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纤维增强、粒子增强、混杂增强3个角度介绍了不同增强体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压缩性能的增强改性效果,阐述了各类增强体的增强机理与特点,讨论了表面改性对增强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增强体提高硬质聚氨酯泡沫压缩性能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颗粒填充,纤维增强,多孔无机材料增强,原料替代等聚氨酯硬泡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聚氨酯硬泡改性的发展趋势,即大力发展易于降解和回收的聚氨酯硬泡,开发出性能好的新型纳米级增强材料,研究出综合性能优异的多元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醚多元醇、多异氰酸酯、泡沫稳定剂、液态阻燃剂、催化剂和水制备了全水发泡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了水用量、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及阻燃剂对聚氨酯硬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用量影响聚氨酯硬泡的泡沫密度、压缩强度、尺寸稳定性、吸水率等性能;不同催化剂复配影响聚氨酯硬泡的泡孔结构;泡沫稳定剂影响泡孔均匀性和聚氨酯硬泡的导热性能;磷酸三乙酯(TEP)对硬泡阻燃性能的影响优于磷酸三氯丙酯(TCPP)和阻燃聚醚多元醇(F-7190)。随TEP用量的增加,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增大,压缩强度降低;随F-7190用量增加,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略有增大,压缩强度先增大后变小。  相似文献   

5.
对纤维增强改性聚氨酯泡沫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概述了玻璃纤维、碳纤维、天然纤维及纤维/粒子混杂增强对聚氨酯泡沫增强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本领域未来改性的研究方向作简单探讨。指出应大力开发更多种类的增强材料如纤维/粒子混杂改性以及天然纤维增强改性等,制备出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聚氨酯泡沫,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压发泡机制备了一系列以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为阻燃剂的聚氨酯硬泡,讨论了TCPP用量对聚氨酯硬泡阻燃性能、压缩强度、导热系数及热水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TCPP的聚氨酯硬泡强度和高温下尺寸稳定性较未加入TCPP的泡沫差;随着TCPP用量的增加,硬泡导热系数上升,热水器能耗变大。当TCPP达到30份(以聚醚多元醇100份计)时,聚氨酯硬泡阻燃性能可以达到UL94中HF-1级别;当老化时间延长,加入TCPP所制备硬泡的热水器能耗衰减也随之变大。  相似文献   

7.
以聚醚/聚酯多元醇、多异氰酸酯(粗MDI)、微/纳米材料和助剂等原料制成复合聚氨酯硬泡。对复合聚氨酯硬泡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微/纳米材料对聚氨酯硬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材料对聚氨酯硬泡的泡孔结构有改善作用,对聚氨酯发泡时物料的流动性、硬泡的尺寸稳定性及压缩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加入纳米Fe3O4的发泡体系流动性变好,纳米Bi2O3使得硬泡的压缩强度增加。微/纳米材料的添加对聚氨酯硬泡的热分解温度有一定的影响,并能有效降低聚氨酯硬泡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组分聚氨酯硬泡喷涂高压发泡机,以HCFO-1233zd(E)或HFO-1336mzz(Z)为主体发泡剂,将液态CO2作为第三组分添加,制备了喷涂聚氨酯硬泡。对比了不同含量CO2喷涂发泡制得的聚氨酯泡沫制品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液态CO2会使泡沫的乳白时间缩短,凝胶时间和固化时间延迟;添加适量液态CO2可以提高泡沫制品的压缩强度,能降低泡沫的闭孔率;添加少量液态CO2会使泡沫的泡孔分布更加均匀,泡沫更加细腻,可以提高HFO类发泡体系泡沫的综合性能,尤其能提高泡沫超低温环境下的绝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种纳米粒子(纳米SiO2和纳米CaCO3),通过水泥基复合材料抗裂性能试验,探讨了PVA纤维和纳米粒子单掺和复掺两种情况下PVA纤维用量、纳米材料种类和用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掺入纳米SiO2,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抗裂性能,而且在本文试验纳米粒子掺量范围内,水泥基复合材料抗裂性能随着纳米SiO2掺量的增加不断增强;在纳米SiO2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掺入PVA纤维,可以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裂性能,当纤维体积掺量不大于1.2%时,PVA纤维体积掺量较大的纳米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能;纳米CaCO3与纳米SiO2均能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裂性能,纳米SiO2的增强效果略优于纳米CaCO3.  相似文献   

10.
纤维增强发泡混凝土复合保温板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纤维增强水泥聚苯再生颗粒发泡混凝土复合硬泡聚氨酯保温体系的材料性能、技术指标和施工方法。该技术将发泡混凝土和硬泡聚氨酯结合起来,保温和抗裂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在夏热冬冷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改性黄麻纤维增强聚氨酯硬泡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处理工艺对黄麻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提高了纤维对基体树脂的浸润性,改善了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黄麻纤维增强硬质聚氨酯结构泡沫材料。测试结果发现,碱处理后纤维表面出现沟槽和裂纹,拔出的单丝纤维表面包覆有聚氨酯基体,纤维与基体结合紧密。压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改性纤维的复合材料,其压缩强度明显提高,当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达到最大值(8.01 MPa);纤维质量分数为3.0%、长度为3 mm的短切纤维的增强效果较好;随着纤维含量和长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压缩模量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2.
混杂增强聚氨酯复合硬质泡沫塑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介绍混杂增强聚氨酯复合硬质泡沫塑料的制备情况,详细分析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制备过程中的工艺问题,表征与分析其结构与性能,着重分析偶联剂对填充物增强性能的影响以及填充物含量对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吸水性能的影响,介绍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应用,最后指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brid reinforced rigid polyurethane (PU) foam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reinforcing agent SiO2 and fibers. The effect of content of SiO2 and fibers and the effect of length of fib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PU composite foam we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PU composite foam is optimal when the content of SiO2 and glass fiber is 20 and 7.8%,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glass fiber, Nylon‐66 fiber, and PAN‐matrix carbon fiber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PU composite foam reinforced with 3–5% carbon fiber is optimal.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2: 1493–1500, 2004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玻纤增强硬质聚氨酯的复合材料(RPU).与长径比为20和100的玻纤相比,长径比为40的玻纤增强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了55%,而前者增强材料的弹性模量仅分别提高38.7%和41.7%;该材料增强的压缩弹性模量与拉伸弹性模量规律几乎一致.SEM图表明:适宜长径比的纤维本身的拉伸强度对于硬泡塑料的力学性能增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研究了发泡剂水和HCFC-141b对纯泡沫内部温度的影响,以及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体系的固化时间和异氰酸酯指数(R值)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HCFC-141b为发泡剂的体系放热量比水作发泡剂的放热量低,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较低。当异氰酸酯指数为1.05时,玻纤增强聚氨酯硬泡有较高的压缩强度,达到83.3 MPa。  相似文献   

16.
利用2种不同粒径的球形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制备了硬质聚氨酯(PU-R)/SiO2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泡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材料的形貌,通过压缩试验、尺寸稳定性测试和热导率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热导率。结果表明,球形SiO2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的泡孔结构有明显的细化作用(孔径从纯PU-R泡沫的303 μm降低到170 μm),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与纯PU-R泡沫相比,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提高了8.3 %和12.5 %),降低了其线膨胀系数,并使热导率略微下降,而对尺寸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与粒径为400 nm的SiO2纳米粒子相比,粒径为700 nm的SiO2纳米粒子较易均匀分散,对PU-R泡沫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玻纤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主要介绍近年来玻璃纤维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成型方法、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玻璃纤维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增强机理,详细讨论了玻璃纤维的长度、含量对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全水发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密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泡沫密度的上升,泡沫的氧指数、压缩强度逐渐升高,导热系数先升高后降低,尺寸稳定性先变差后变好。  相似文献   

19.
大豆油多元醇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玉英  卢彬  罗钟瑜 《应用化工》2008,37(4):416-419
通过实验制备出大豆油多元醇Soy-450,并应用于聚氨酯硬泡中,通过改变Soy-450的替代用量来研究其对硬泡性能的影响。随着Soy-450替代量的增加,发泡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有所下降,密度增大;当替代量为10~50份时,具有更高的垂直压缩强度;与石油基硬泡相比,大豆油基硬泡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