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发展低碳交通是河南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交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低碳技术水平的提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的形成。分析了河南发展低碳交通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河南低碳交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舒适  邵春福 《科技信息》2007,(35):31-32
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3.
程胲英 《科技资讯》2014,(13):51-51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中有交通,交通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影响着成人们的生命安全,当前中国城市建设在快速的进行中,在城市建设中交通工程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快城市建设,为了人生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证,在交通工程施工中,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在交通工程施工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现状以及提升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西北五省、西南四省为主要研究范围,以该区域的4A、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域景区空间分布现状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旅游景区资源类型多样,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比重较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高,西南四省的旅游景区密度大于西北五省,虽然西北五省的旅游景区资源也相对丰富,但是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配套设施建设等因素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发展建设不均衡、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交通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建设规划信息化交通事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展需求分析探索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遗物流交通业,构建完善信息化交通发展保障体系,对提升交通事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其实现又快又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交通运输由高速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发展定位、功能作用、主要矛盾、发展重点、供给能力、服务水平、技术条件、制度体系等维度研判,交通行业生产力水平已经取得系统性突破,步入了由交通大国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军的阶段性跨越。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迈向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的宏观特征,体现在:交通运输供需基本面持续旺盛,具备抢占科创高地的比较优势,客货运输需求呈现分布广尺度、结构复杂性和层次多样性,资源、资金等要素投入趋紧,新发展格局下运输格局变化不确定性加大,基本国情决定了运输结构性问题将长期存在。提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提升网络效率和服务品质,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创新发展智慧交通数字交通,全方位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本文论述中国轨道交通市场发展迅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交通是小城镇各功能分区用地的联系网络,是整个小城镇的动脉,是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设施和交通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需要,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小城镇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突出因素。解决小城镇交通问题是小城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智能交通理念正在广泛普及与传播。在国家政策的刺激引导下,智能交通应用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则是"互联网+交通"的产业快速达到了一个瓶颈期,今后如何发展成了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从创新科技应用、公共交通发展、制度监管完善以及网络教育普及4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现阶段所面临的社会现象,对当下"互联网+交通"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深刻揭示陕南交通建设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促进效应及内在机制,为陕南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对陕南交通建设与旅游发展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陕南旅游业发展与交通建设高度相关,并分别建立了陕南各个旅游指标与"综合旅游交通里程指数"之间的函数模型。结论交通建设对陕南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呈现越来越强的态势,未来陕南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基于重力模型,可以分析得到轨道线路上沿线各站点间OD分布,在此基础上,将轨道沿线按土地利用进行区段划分,可以得到轨道沿线各区段的空间分布。站间OD分布与沿线区段空间分布结果可以很好地反应出轨道沿线各站点及各区段用地的人口出行特性,结合轨道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实现客流预测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反馈。本文以太原市轨道一号线为例,对其站间OD分布及沿线区段空间分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下空车流调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行空车调整方法存在的缺陷 ,提出以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费用和换算当量为目标的空车流网络调整方法 ,以及在现行运行机制下改进空车流组织的建议 .进一步从理论上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提出市场经济下空车运送机制的新概念和基本要求 .  相似文献   

13.
以强化铁路用地的资产意识为目标,把铁路用地同运输生产有机结合起来,首次提出了铁路用地投入强度指标与铁路用地产出指标.在系统分析现行铁路用地统计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社会统计学的理论,构筑并建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用地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城镇化土地利用中典型线状地物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特征,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提取不同时期遥感影像中的交通运输用地数据,将多样性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多样性格局研究中,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城镇建设用地、坡度等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1)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与传统评价指数间相关性高,其中空间分布长度指数可作为描述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及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2)近年来郑州市交通运输用地发展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区、中牟县和新郑市,且空间分布逐渐均匀,巩义市、登封市等研究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3)郑州市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多样性受城镇建设用地与坡度空间分布的综合影响,其中受坡度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章宙  柳敏 《科技信息》2011,(19):I0210-I0210
我国公路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在公路运输市场上独立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其核心业务是提供运输服务。随着我国公路运输市场的放开,大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和个人纷纷进入运输市场,致使公路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费率却越来越低。在这种形势下,公路第三方物流企业进一步压低运价的空间已经很小,故本文将通过探讨影响运价水平的因素,以便科学指导企业物流策略的制定,有助于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6.
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旅客分担率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测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内旅客运输分担率,结合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的旅客运输特性,通过将不同特性的变量引入效用函数,对Logit模型的应用加以改进,以成都—重庆运输通道为例,进行了旅客运输方式分担与线路分配的联合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地进行双核都市圈运输通道旅客运输方式分担与线路分配的预测;成渝(成都—重庆)运输通道中,成渝(成都—重庆)高速公路、成遂渝(成都—遂宁—重庆)高速公路、成遂渝(成都—遂宁—重庆)准高速铁路的分担率约为29%、33%、38%。  相似文献   

17.
基于88814条POI数据, 并借助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网络), 对深圳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进行分析和识别, 并与中国基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制图(EULUC-China)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 1) 深圳市城市街区尺度呈现功能混合的特征, 主要分为第二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交通设施主导、居住+第二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商业服务业设施混合、居住+公共管理和服务混合以及商业+公共管理和服务混合5类空间用地。2) 基于SOFM网络的用地功能识别模型, 结果更为细致, 混合功能用地的分类更能突出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 ,提出了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以枢纽 /辐射结构、干支分离、网运分离为特征的营运模式 ,并分析了该营运模式下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中国现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格局的调整、优化和改善作用 .最后探讨了高速磁浮的市场前景 .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广州已形成的包括“北京路”分区、“环市东路”分区和“天河”分区在内的三个中央商务区的交通现状,从用地功能特点及路网特征两方面对三个中央商务区进行分析,归纳出其主要交通问题,提出控制小汽车交通,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公交分担率的城市客运交通枢纽选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户均衡理论的基础上,首先研究超级网络条件下公交车与小汽车交通流量的相互影响,并以公交分担率最大为目标,建立在不同的枢纽选址方案下城市交通网络中公交车流量和小汽车流量分配最优化模型.进而,以公交车与小汽车的出行成本、枢纽建设的土地成本之和作为总成本,以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城市交通枢纽选址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最后,运用案例验证模型,并提出枢纽选址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