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将取代传统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然而面临着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完善,科技体制要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速度与低下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吸取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精华,将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起  相似文献   

2.
荆炜 《甘肃科技》2005,21(7):22-23,2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改革的内容之一。本文从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建立与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提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多年来我国在种种客观原因的影响下 ,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 ,改革在我国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是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在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科技结合、加快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把不变与变很好地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社会总是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前进的。既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又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的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过程中,之所以要把变与不变统一起来,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相比较,具有特殊的性质和状态。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观的错误,从认识论上讲,就是看不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多年来我国在种种客观原因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改革在我国是一个艰巨、复杂、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政策中基础的经济政策之一。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对外经济交往中,汇率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成效以及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性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世界上现行汇率制度有其特点、优点与缺陷。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改革目标是浮动汇率制及其改革目标渐进实施的改革方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减轻和避免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因失误而招致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提出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其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一是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振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需要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三是把社会主义制度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指出要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体制度的弊端,开辟了建设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任瑜 《甘肃科技》2011,27(6):111-1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化,城市化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又逐渐显现出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难点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前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与发展,对这些难点问题作以浅谈。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调度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基于协调度理论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入手,选取能够较好反映自然、经济、社会3者协调度的指标,作为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选择的重要标准和基本途径.结合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性的二级型上海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3个,即自然与社会协调度、自然与经济协调度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度,以及组成一级指标的22个二级指标.并且根据国内外生态城市城市建设经验,初步提出了上海2005年和2010年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GIS的发展动态与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适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本文主要从结构功能上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同时介绍了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几个热点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都在根据形势与发展趋势的变化,调整科技政策.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特征,认为我国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已从单一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向明确的技术创新政策转变,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个人的技术创新意识、动力、压力和能力明显加强,技术创新法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技术创新政策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阐明城市化测度和城市分级的基础上,对我国副省级城市所在地区城市首位度和GDP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证实了副省级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城市首位度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认为应正确理解城市体系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重新审视大城市的地位与作用、建立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体系以及慎重对待城市的合并与升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城市核心竞争力识别系统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核心竞争力要素识别这一复杂系统问题,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学与战略管理两个角度对城市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了界定,指出城市核心竞争力要素具有整合性和独特性双重特点,整合性包括协调性、功能交叉和集聚性,独特性包括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和拓展性.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识别城市核心竞争力要素的二维决策矩阵模型.最后,通过将该二维决策矩阵模型应用到某一沿海港口城市核心竞争力要素识别实例中,说明该城市核心竞争力识别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管理,评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合理性,监督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执行过程,面向国家部级、省级、市级智慧城市管理部门,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管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综合运用计算机、数据库、GIS等技术,开展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可视化研究,研发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管理可视化系统,实现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申报、审核、评估、管理、展示的全周期、全流程跟踪管理;提升了顶层设计一体化管理以及成果可视化展示的能力,为智慧城市健康、高效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从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融合、改造生态环境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宋都水系规划工程的生态文化意义.认为宋都水系规划工程对开封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其理念与方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在商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其专业应用模型与系统平台之间不能实现无缝集成.鉴于此,笔者设计实现了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中国西部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有机集成.在ESRI公司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组件(MapObiects)基础上,开发出具有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和水资源管理功能的应用型信息系统.在该系统支持下,用户可以实现对水资源进行计算、分析、统计等的常用功能.在Visual Basic开发环境下,利用数据库引擎(ADO)在系统中实现了系统与常用关系数据库的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的分类体系,应用1991年与2002年的遥感影像(Landsat TM/ETM ),对江阴市1991年、2002年市域范围内聚居地斑块的格局、位序-规模特征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2年,江阴市城市化过程发展迅速,聚居地总面积增加160%,突出表现为小城镇的扩张,期间小城镇的面积增长量约占聚居地总增长量的47%;聚居地体系的位序-规模分布的分维数由1.253增加到1.424,显示该市聚居地体系的位序-规模分布趋于均衡。各用地类型中周转率最高的裸地斑块的总面积下降了23%,聚居地总面积的相对比例则下降了70%,反映该市城镇化的相对速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