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红外诱饵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目标在红外成像焦平面上呈现为点目标时,投放红外干扰弹能够有效的实现对红外导弹的干扰.建立了点目标图像辐照度高斯模型和点目标图像红外辐射功率计算模型.在研究红外干扰弹对目标特征长度和红外辐射能量等效中心辐射强度的干扰基础上,分析了红外干扰弹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的干扰.最后,给出了干扰弹与目标距离、干扰弹辐射强度、面积与点目标图像辐射强度中心功率的关系,得到了红外干扰弹对点目标图像辐射特性干扰图像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机载红外诱饵弹干扰效果的评估及其评估方法,是根据导弹的运动轨迹,飞机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运动轨迹,红外诱饵弹在空中的红外辐射强度及其运动轨迹,建立了评估红外诱饵弹的干扰效果的数学模型,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一些干扰效果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3.
机载红外诱饵弹干扰效果的评估及其评估方法,是根据导弹的运动轨迹,飞机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运动轨迹,红外诱饵弹在空中的红外辐射强度及其运动轨迹,建立了评估红外诱饵弹的干扰效果的数学模型,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一些干扰效果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4.
以红外导弹与红外干扰弹之间的干扰与反干扰为主题,叙述了红外导弹对飞机构成的严重威胁,机载红外干扰弹是飞机自我防护的重要手段,综合分析了红外干扰弹与红外导弹的干扰与反干扰关系,并且分析了针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反干扰.提出了对红外干扰弹的综合要求.  相似文献   

5.
红外干扰弹及其对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红外导弹的广泛应用,各国相继使用红外干扰弹进行干扰,使导弹具有对抗能力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红外干扰弹的特性、原理和使用,并就红外导引头可能采取的几种抗干扰技术加以介绍和分析,以探讨抗红外干扰弹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常帅  高秀伟  佟首峰  宋延嵩  董岩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1):117002-0117002(5)
为了实现对干扰弹能量及特性的非接触式测量,开展了基于红外辐射式干扰弹能量测量装置研究。首先,针对干扰弹的能量和辐射的波段等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接着,确定了用红外辐射能量的量级来表征干扰弹的能量及其特性;然后,在以上的理论基础上,对红外辐射的能量测量进行仿真和研制,包括探测器的选取与应用设计,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的处理,采用相关测量方法对能量进行检测以及计算。最后,介绍了红外测量装置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优势。实验结果表明:红外辐射能量测量装置的响应时间小于2.5 ms;探测灵敏度优于2.5108 cmHz1/2W-1。基于红外辐射式的能量测量系统成功实现了对1~21 m的长波红外能量的准确测量,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相应时间。  相似文献   

7.
红外诱饵质心干扰成功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外制导导弹是对飞机(舰船)威胁较大的一种硬杀伤武器,干扰这种导弹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适时投放红外诱饵弹,实行质心干扰。本文将从机载红外诱饵弹的红外辐射能量大小、发射方向、红外诱饵的持续时间等方面探讨质心干扰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陈书恒  朱倪瑶  陈宁  马贤杰  刘杰 《红外技术》2021,43(10):949-953
通过研究飞机的红外辐射特征,为干扰弹投放策略提供参考,采用光谱辐射计、中波热像仪、长波热像仪对飞机的静态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测试,选择迎头(0°)、正侧向(90°)、尾后(180°)共3个测试点,测试结果表明:迎头红外辐射强度和辐射面积均最小,尾后红外辐射强度最大,辐射面积较小,正侧向红外辐射面积最大,辐射强度较大。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飞机面临不同方向来袭导弹攻击时,红外干扰弹的投放使用策略。尾后攻击时,采用多点源和面源红外干扰弹;侧向攻击时,采用面源红外干扰弹;引头攻击时,采用多点源、面源红外干扰弹。  相似文献   

9.
红外诱饵干扰弹是常见的影响导弹命中精度的干扰手段之一,对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抗红外诱饵干扰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在对红外诱饵干扰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建模,通过计算能量质心位置建立了雷达,红外双模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设计了一种抗干扰方法,提出一种通过辐射能量和角度偏差方程进行红外诱饵干扰检测的方法.仿真分析表明: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使用该抗干扰方法能够以超过90%概率检测红外诱饵干扰,跟踪精度高,脱靶量小,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机载红外诱饵弹干扰效果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红外诱饵弹的干扰原理,并建立红外诱饵弹模型;考虑红外导弹的跟踪、控制、运动学等环节,建立导弹制导回路模型;在导弹制导飞行过程中,分析诱饵和飞机与跟踪器视线的位置关系,确定红外中心的位置和速度.按时间进行典型诱饵弹干扰情景下的三维飞行模拟,从而分析诱饵弹多组间隔发射情形下,导弹脱靶量与诱饵强度、发射速度、发射间隔的关系.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宋敏敏  唐善军  王碧云  吕弢  付晓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5):504002-0504002(6)
为了能达到验证红外制导导弹对抗红外诱饵性能的目的,需要在半实物仿真过程中逼真地模拟红外诱饵在实际红外对抗场景中的能量变化和运动形式,即红外诱饵被投放后辐射变化以及其与目标的分离形式,为此利用MOS电阻阵进行红外诱饵模拟仿真研究。现有国产MOS电阻阵不小于200 Hz的刷新频率,不小于300℃的等效黑体温度能很好地复现红外诱饵燃烧时剧烈的能量变化,同时通过红外诱饵建模理论建立基础仿真运动模型,并且基于外场采集数据对所建立的红外诱饵运动模型进行修正,主要是对红外诱饵运动轨迹进行修正。最后,采用MOS电阻阵动态红外场景渲染和驱动软件完成红外诱饵的模拟。  相似文献   

12.
李传良  李韬锐  王超哲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8):20210006-1-20210006-8
面源红外诱饵作为一种主动干扰型的红外对抗装备,与传统的红外诱饵弹相比,在运动特性和干扰效能等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综合考虑到试验的成本和干扰效能评估的效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战对抗仿真算例的效能评估思路:首先,建立了导弹运动模型、介绍了跟踪优化算法和抗干扰识别算法;其次,重点分析了飞机蒙皮红外辐射特性的求解过程;然后,分析了诱饵箔片的运动扩散模型以及燃烧优化算法;最后,改变面源诱饵的参数,如发射角度、发射高度以及发射速度,进行干扰成功率的仿真计算。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效能评估思路的可行性,基本满足干扰效能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红外诱饵弹是红外对抗中最常用的一种干扰装备,以隐真、示假为目的,起到迷惑和干扰的作用。通过分析红外诱饵弹干扰红外制导导弹的机理,建立了红外诱饵弹的运动模型和辐射模型。根据机载红外诱饵弹干扰存在的不足,综合干扰对象、诱饵投放时机、方向、齐射数量、时间间隔和飞机规避等因素,研究得到红外诱饵弹的作战使用方法。从而为飞机对抗红外制导导弹打击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充分发挥机载红外诱饵弹的作战效能,增强飞机的战场生存力。  相似文献   

14.
面源红外诱饵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成像导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之对抗的面源诱饵随之诞生。根据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原理,结合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工作原理、抗干扰方法,以美国MJU-50/B面源红外诱饵为基础,建立了飞机、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机载面源红外诱饵的运动和红外辐射模型,实现了面源红外诱饵空中对抗的仿真,总结分析了机载面源红外诱饵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空空导弹多光谱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从空空导弹红外制导系统的需求出发,探讨多光谱成像制导技术的研究思路与系统设计方法.介绍了共光路与分光路多种多光谱光学系统的结构设计,分析了多光谱红外导引技术中的光谱细分、多光谱红外探测器、系统匹配、多传感器信号融合及光谱特征选取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空空导弹双色成像探测系统实例,该系统利用共光路系统设计实现双波段红外成像探测,并针对红外诱饵干扰进行了基于光谱特征的目标跟踪与抗干扰算法,实验验证该系统具有优于单波段成像导引头的目标识别与干扰抑制能力,显示出了多光谱成像导引头是空空导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面源红外诱饵相比于传统的红外诱饵,在燃烧速率、扩散范围、干扰效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考虑实验成本的经济性和测试干扰效能的效率,提出了一种空战对抗中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的仿真思路。首先,建立了导弹运动和导引头跟踪模型、飞机红外辐射模型,作为空战对抗双方的假想;其次,建立了诱饵箔片的运动与燃烧模型,以诱饵箔片为研究对象,求解箔片表面温度分布,并通过燃烧算法优化,得到整体辐射特性;最后,通过改变面源诱饵的发射角度、高度、目标机速度等参数,进行干扰成功率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效能评估思路可行有效,与真实测试很接近,达到面源诱饵干扰效能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导弹战术参数对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慎波  李韬锐  童中翔  黄鹤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7):704004-0704004(10)
面源红外诱饵作为对抗红外成像导弹的一种新型干扰器材,其燃烧速率、扩散范围、干扰效能等性能,比传统红外诱饵具有明显优势。深入研究红外成像导弹的抗干扰机理,对于提升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导弹运动和导引头跟踪模型,以及跟踪优化算法;其次,建立了目标机的运动和辐射模型,面源红外诱饵运动扩散模型和红外图像模型;最后,选择导弹的战术参数,制定干扰效能评估的指标,通过算例仿真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参数对于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影响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效能评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反辐射导弹利用被动导引头角跟踪系统捕获跟踪辐射源目标,是毁伤辐射源目标的电子战硬杀伤武器。简述了反辐射导弹与雷达辐射源的电子对抗过程,详细分析了反辐射诱偏技术,研究了基于捷变频的角闪烁技术,并对其干扰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点源布站形式,雷达和诱饵辐射源均采用捷变频体制,可以有效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