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深入认识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现象,利用流固耦合数值试验研究了岩体的扩容变形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对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近坝边坡抬升变形的空间分布,并对泄压孔泄压对抬升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岩体扩容体积应变随岩体渗透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模量增大而减小,岩体初始应力对抬升变形的影响微弱;渗流场改变是引起近坝边坡抬升变形的直接诱因,边坡抬升变形是岩土体内渗流场和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采用流固耦合理论揭示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机制是合理的;深层泄压孔可以有效控制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量。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讲,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坝基受坝体及库水重力的影响,应力增大,坝基岩体产生弹性压缩变形而下沉。而江垭大坝建成并蓄水后,坝区岩体产生异常抬升现象,两岸山体最大抬升值21.8mm,坝基最大抬升值达33.4mm。通过大量试验和研究,分析得出距坝基90m以下的温泉承压热水是产生抬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坪底水库供水工程于2012年底大坝建基面岩体开挖工作完成。通过实地踏勘、岩样分析、野外回弹实验等鉴定了大坝建基面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认为建基面岩体工程条件良好、岩体整体稳定性强,且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可作为大坝建基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垂直变形监测与变形特异性进行分析,发现大坝与近坝区岩体自大坝下闸蓄水以来发生了抬升,抬升与水位和温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关联,通过坝下环线的三次复测,说明大坝蓄水后对坝下河段两岸岩体影响不大,同时,作为基准网而言也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阐述垂直变形观测的设计原则、作业方法,分析了观测精度、基准网的稳定性;对有限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在变形态势、变形量值、变形速率上对大坝和岩体的变形进行了描述,为研究大坝与岩体抬升提供了专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湾特高拱坝施工期及首次蓄水期坝基岩体变形的"疑点"和"焦点"问题,通过集成和整合综合过程线对比分析、数学建模分析、数值仿真试验、理论演绎、数理统计分析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形成了一套变形分析和状态评估的方法。分析发现,坝踵基岩水平位移并非库水位的单调函数,存在拐点水位,主要由于库水的重力和推力两种不同作用效应引起。坝踵基岩垂直变形发展可分为卸荷回弹、压缩和抬升三个阶段,坝趾可分为卸荷回弹、自重压缩和坝体转动压缩三个阶段。水压是影响坝基岩体变形的主要因素,变形时效分量逐渐趋于收敛。综合分析认为,大坝经受了1 218m高库水位作用的考验,坝基岩体变形发展基本能与施工及蓄水过程相对应,变形规律总体正常,不会对大坝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卢元海  方伟 《人民长江》2007,38(9):148-150
小湾水电站大坝开挖深度大,存在较大的地应力和岩体回弹变形,表层岩体裂隙发育、连通率好,坝基固结灌浆在有盖重条件下施工,基础层混凝土仓面面积大,温控要求严格、间歇期短,固结灌浆施工与坝体混凝土温控以及坝基地应力回弹释放存在较大矛盾.主要就小湾大坝坝基基础固结灌浆施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固结灌浆施工工艺和相关参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阐述垂直变形观测的设计原则、作业方法,分析了观测精度、基准网的稳定性;对有限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在变形态热、变形量值、变形速率上对大坝和岩体的变形进行了描述,为研究大坝与岩体抬升提供了专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灰岩地区的水电工程,由于坝址防渗工程关系到大坝的稳定与安全,历来备受关注.详细研究了恩施市云龙河三级水电站工程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岩溶、地下水埋藏与运移、岩体透水性等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工作,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评价;在充分论证坝址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推荐右岸及坝基接相对隔水层、左岸依托岩体透水率小于3 Lu的微弱透水岩体的组合式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高混凝土坝附近基岩的抬升变位、坝基向上游的变位以及峡谷两岸岩体向河床方向的收敛变位,以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大坝所处的应力状态、更合理地布置大坝的原型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