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吗啡对钳夹损伤坐骨神经后其传人纤维终末在脊髓Ⅱ板层分布的影响。方法 用显示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组织化学方法,借助图像分析仪测量损伤坐骨神经后15d和30d吗啡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结果 损伤坐骨神经后吗啡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α板层FRAP阳性反应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对照组损伤坐骨神经后30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比15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增大40%。吗啡组损伤坐骨神经后30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比15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增大22%;同时也比对照组损伤坐骨神经后30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增大19%。结论 随着损伤坐骨神经后大鼠存活时间延长,其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呈恢复性增大;吗啡能使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Ⅱ板层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吗啡能否促进大鼠受损伤的初级传人纤维终末在脊髓Ⅱ板层再生及其突触重建。方法 采用电镜定量方法计数吗啡组、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坐骨神经损伤后15d和30d,L4脊髓Ⅱ板层背根无髓传人纤维来源的Ⅰ型复合终末、背根有髓传人纤维来源的Ⅱ型复合终末和由中间神经元轴突和下行传导束轴突形成的简单终末。结果 吗啡组大鼠脊髓Ⅱ板层的Ⅰ型复合终末数比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明显增多,然而,Ⅱ型复合终末却比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少。3组大鼠脊髓Ⅱ板层的突触性终末总数,复合终末数和简单终末数没有差异。结论 吗啡能够促进大鼠脊髓Ⅱ板层受损伤的初级无髓传人纤维终末再生及其突触重建,这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3.
在正常组大鼠脊神经节中,除小神经元(B)外,发现少数大神经元(A_1)也呈浓染的FRAP阳性反应;A_1内的FRAP与脊髓胶状质内FRAP的关系,尚待研究。切断坐骨神经后,双重染色显示,脊髓胶状质FRAP活性缺失处,AChE活性仍然存在,可能说明胶状质的AChE活性与一级传入神经元外周突损伤及溃变无紧密关系。切断坐骨神经后继以电针刺,则FRAP活性缺失的范围较单纯切断坐骨神经者为小,提示:电针刺似能减轻切断坐骨神经所致的脊髓胶状质FRAP活性缺失。  相似文献   

4.
曾园山  吴金浪 《解剖学报》2000,31(4):302-306,I005
目的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探讨在吗啡依赖条件下,大鼠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发出的初级传入纤维能否在脊髓Ⅱ板层侧出支芽和建立新的突触。方法 用光镜体视学方法测知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L4脊髓Ⅱ板层横切面积没有差异的情况下,直接比较了两组动物脊髓Ⅱ板层神经毡单位面积内突触性终末的数量变化。结果 吗啡依赖组脊髓Ⅱ板层来自初级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其终末数比对照组增多7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8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损伤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不同处理,后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实验组给予银杏酮酯200mg·kg-1.d-1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损伤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灌胃,正常组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后1、3、7、14、21及28d取吻合口远段的神经、相应节段的脊神经节及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所取组织中GAP-4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坐骨神经、脊神经节及脊髓中GAP-43蛋白免疫阳性区域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值在术后7、14和21d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用银杏酮酯治疗,在早期可促使坐骨神经及相应节段脊神经节和脊髓组织中的GAP-43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hemisected spinal cord injury,hSCI)损伤后14d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及其受体CD44的表达变化。方法1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术后14d组。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半横断(T9~T10)模型。14d后取损伤位点头尾段T9、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Versican、CD44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分别观察并计数脊髓腹角和Ⅰ、Ⅱ板层内Versican、CD44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结果Ver-sican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CD44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Ⅰ、Ⅱ板层和腹角。损伤后14d腹角Versican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Ⅰ、Ⅱ板层和腹角的CD44阳性细胞数也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而手术组损伤侧与未损伤侧Versican和CD44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14d后Versican、CD44表达均明显下降,提示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灰质内细胞表达Versican、CD44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Nogo蛋白在大鼠脊髓的正常分布及损伤后的变化 ,探索其在脊髓运动神经元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方法 大鼠分脊髓夹伤组、坐骨神经夹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损伤动物存活 1d和 3d后 ,分别进行Nogo(N 18)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灰质腹角的运动神经元出现强烈的Nogo(N 18)免疫反应 ;而在脊髓白质呈阴性反应 ;寡突胶质细胞呈明显的阳性反应 ;在脊髓全段未发现Nogo染色的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夹伤区域以外的上下部分 ,灰质和白质对Nogo(N 18)的表达与对照组的脊髓相同 ,在损伤部位的白质 ,出现明显的Nogo(N 18)免疫反应物。在正常和损伤的大鼠坐骨神经均未发现阳性反应的施万细胞。 结论 Nogo蛋白在正常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分布和在损伤部位的积聚 ,提示人们要重新认识Nogo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内大麻素CB2受体在芍药苷拮抗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中的作用。方法:成功鞘内置管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生理盐水组(NS组),吗啡组(MOR组),芍药苷组(PF组)和吗啡+芍药苷组(MOR+PF组)。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5μg)建立慢性吗啡耐受的动物模型。采用50℃热水甩尾潜伏期法(tail flick latency,TFL)和机械反射阈值法(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观察鞘内注射芍药苷对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芍药苷对腰段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芍药苷对腰段脊髓CB2表达的影响。结果: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后,与NS组比较,MOR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腰段脊髓CB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与MOR组比较,MOR+PF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显著减少,腰段脊髓CB2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MOR组7 d大鼠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percent of maximal possible potential effect,MPE)比较,MOR+PF组大鼠MPE显著增加(TFL:19%±4%vs 41%±3%;MWT:18%±6%vs 42%±4%,P0.05)。结论:芍药苷能显著拮抗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内CB2受体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表明,吗啡依赖大鼠脊髓能够提高培养背根节细胞的存活率。为了从形态学证实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对在体背根节细胞的影响,取10只大鼠分为吗啡备用根组和备用根对照组。术前给予实验动物递增性注射吗啡,使其成瘾,术后继续给予维持量吗啡。切除两组动物一侧L_1~L_3和L_5~L_6背根和背根节,保留L_4背根(备用根)。术后34天灌注固定动物,取L_4脊髓后角,制作包括一侧完整Ⅱ板层的超薄切片,在电镜(×7000)下抽样摄片,观察计数照片范围(107μm~2)内来自背根的复合终末(CT)和非背根来源的简单终末(ST)数,并测量CT的面积。结果显示:1.两组动物手术侧和非手术侧Ⅱ板层横断面积及其神经毡面积分数没有差别,这为手术侧和非手术侧Ⅱ板层相同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大鼠脊髓背角内c-fos蛋白的表达,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A)的镇痛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和模型组(n=20)。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处理组(TSA组,n=10)。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在模型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 L和丹参酮ⅡA20 mg/kg,连续注射14 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c-fos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c-fos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c-fos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缝隙连接蛋白家族(Cx)中Cx43和Cx32的表达变化,以及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的镇痛作用。 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手术前1d、术后3d、5d、10d、20d和30d,观察大鼠行为并检测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15只大鼠于术后10d、20d、30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另15只大鼠于术后10d、20d、30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腰段脊髓背角内Cx43和Cx32表达的变化。有10只大鼠先进行鞘内插管,后行SNI手术,术后20d向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CBX,观察大鼠PWMT的变化。 结果 SNI大鼠手术侧PWMT阈值较非手术侧或假手术组明显降低,术后20d达最低值。SNI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内Cx43、32表达增多,明显高于非手术侧和假手术组背角。鞘内注射CBX 3h后,PWMT平均阈值由(2.5±1.0)g上升到(20.0±3.2)g,有抑制效应, 而生理盐水组则无抑制效应。 结论 脊髓背角内的缝隙连接在因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n=25)、细胞组(n=25)、单损组(n=25)、正常组(n=5)。术前制备兔坐骨神经细胞混悬液以及将其微囊化,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在损伤处分别植入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1、0μ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10μl生理盐水。于术后2 d7、d1、4 d、21 d2、8 d(每个时相取5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组织,正常组(每个时相取1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组织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GDNF阳性染色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2 d后表达开始上升2,1 d达到最高。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GDNF的表达,有利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植入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对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尼氏染色和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染色标记细胞数和阳性细胞平均面积、平均光密度。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数量减少,尼氏体脱失、溶解。术后3d,微囊组NOS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平均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单损组;术后7d微囊组NOS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平均面积较细胞组高;术后14d,细胞组NOS阳性细胞数急剧增高超过微囊组,但微囊组仍平稳上升。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移植能诱导早期NOS表达增加及抑制后期NO过量产生,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有利于损伤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对呼吸影响小。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后2组结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模型,右美托咪啶组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3μg/kg,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大鼠给药后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与热缩足潜伏期显著性升高(P0.05),脊髓背角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脊髓背角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在给药14 d时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脊髓背角神经元损伤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接近。提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在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和丹参酮ⅡA 20 mg/kg,连续注射14 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NR2B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疼痛及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组、CCI模型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组、CCI模型+辛伐他汀灌胃(15 mg·kg~(-1)·d~(-1))组、CCI模型+辛伐他汀灌胃(30 mg·kg~(-1)·d~(-1))组,每组10只。术前1 d及术后7 d和14 d观察辛伐他汀灌胃对大鼠患侧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的影响,第14 d取各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较,CCI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TWL和MWT显著下降(P<0.05);与CCI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较,辛伐他汀灌胃7 d和14 d后,TWL和MWT明显升高(P<0.05)。另外,辛伐他汀灌胃还抑制了CCI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辛伐他汀灌胃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缓解了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分别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和丹参酮ⅡA 20 mg/kg,连续注射14 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CHOP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CHOP和caspase-3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脊髓背角内CHOP和caspase-3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CHO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处理组(TSA组)。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和丹参酮ⅡA20 mg/kg,连续注射10 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0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0天,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p-p38MAPK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p-p38MAP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探讨在吗啡依赖条件下 ,大鼠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发出的初级传入纤维能否在脊髓 板层侧支出芽和建立新的突触。 方法 用光镜体视学方法测知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 L4脊髓 板层横切面积没有差异的情况下 ,直接比较了两组动物脊髓 板层神经毡单位面积内突触性终末的数量变化。 结果 吗啡依赖组脊髓 板层来自初级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 ,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其中来自无髓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与对照组同类型的突触性终末数比较增加 6 1%。来自有髓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比对照组增多 70 %。尤其是来自含有致密核芯小泡的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比对照组多 98%。 结论 吗啡可能促进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 板层侧支出芽和建立新的突触  相似文献   

20.
靶肌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EPO组:靶肌肉注射rh-EPO2500U/kg;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第7d、14d、21d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第21d组织学观察脊髓腰膨大(L4~L6)、夹伤远端坐骨神经、损伤侧腓肠肌组织并作图象分析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和腓肠肌肌细胞横截面积等指标。结果术后第7d两组SFI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4d、21dEPO组SFI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21d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和腓肠肌肌细胞横截面积等指标,EPO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靶肌肉注射rh-EPO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