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保证煤矿安全施工与开采,落实"有掘必探"原则,达到准确识别矿井灾害源、降低风险的目的,采用地质雷达方法进行超前探测具有探测精度高、施工方便及处理解释高效的特点。通过对山西某煤矿进风巷和回风巷地质雷达探测的实际应用,分析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探测方法及数据处理流程。采用50、200 MHz两种频率雷达对掘进巷道掘进工作面面进行超前探测,准确探测了前方50 m范围内地质情况。通过与掘进段实际揭露进行验证,探测显示的陷落柱、破碎带及煤岩交界面均与实际对应较好。结果表明,矿井地质雷达超前探测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可以为巷道掘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是矿井超前探测的高效、高精度探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金属矿山巷道掘进过程中,前方隐伏地质异常体极易引发事故,因此需要对巷道掘进面进行超前探测。采用天线频率为100 MHz的地质雷达对马坑铁矿巷道掘进前方进行探测实验,收集并分析地质雷达的超前探测数据,探索掘进前方的地质异常体情况,并通过实际开挖对分析结果做验证。结果表明,地质雷达超前探测技术在金属矿山中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对含水构造等较为敏感,可为巷道开挖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煤矿巷道快速掘进的“长掘长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巷道掘进效率低是造成采掘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掘进巷道超前探测距离短、精度低,且与巷道掘进存在施工时间、作业空间和探测环境上的矛盾,是导致掘进效率偏低的地质因素,常规的“短掘短探”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巷道快速掘进对长距离、高精度地质超前探测的技术需求。“长掘长探”的工作模式是以煤矿井下千米定向钻机施工的主孔与分支孔为基础,实现对掘进巷道前方煤层赋存形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长距离探查;在定向长钻孔中采用钻孔瞬变电磁、钻孔地质雷达和方位自然伽马等孔中物探新技术,对钻孔径向30 m范围的地质构造、富水异常区进行探测,满足了快速掘进巷道前方长距离、高精度、全方位构造探测和隐患排查的地质需求。工程实践表明:基于“定向长钻孔+孔中物探”的“长掘长探”技术,实现了沿掘进巷道方向的“长距离”探测、巷道周围近距离高精度探测,为巷道安全、快速掘进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长掘长探”技术能够满足井下探放水防治水细则的要求,解决了超前探测与快速掘进在施工时间、作业空间和探测环境上的冲突,有助于提高巷道快速掘进的有效时间,具有较好的技术适应性和推广价值,将为今后煤矿巷道快速掘进的高精度长距离超前探测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4.
隧道进行掘进时对隧道掌子面之前的区域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在许多情形下对存在的可能会影响施工安全的地质状况进行预警,探地雷达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根据对探地雷达探测剖面的合理解译,可以提前预判富水区等地质情况的存在并及时做出处理。以青岛地铁某区间为例,运用探地雷达检测技术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在通过某富水区时显示某区段可能存在较大范围水囊,随后通过高密度电法检测技术对该区域进行探测,证明了得到的探地雷达探测剖面解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TBM在复杂地层硬岩巷道掘进中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现有超前探测不适用于TBM硬岩巷道施工等问题,提出一种TBM同步探掘技术。采用定向钻机长距离超前探测,有效探明掘进前方100 m内地质特征,避免误揭煤层、突水区等地层出现;采用机载钻机作为短距离超前探测,探明前方20 m内地质特征,实时调整TBM掘进参数。通过工程实践,证明了同步探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分析煤矿掘进巷道探地雷达探测地质异常问题,采用井下探测试验跟踪方法,在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和顾桥煤矿对探地雷达在井下煤巷超前探测的效果进行了跟踪试验52次,预测预报距离2 390 m,并经过掘进验证,研究了探地雷达在煤矿井下的探测深度、回波异常特征以及探测异常的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在煤层掘进巷道的探测距离达到50 m,探测异常回波特征主要采用波形明显的回波异常法,得到了探测异常准确率为87.5%,较好地指导了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探地雷达在煤巷超前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矿井下煤层巷道掘进作业中,对掘进前方进行超前探测,从而预知掘进前方的煤层异常情况,对于保障安全生产、预防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探地雷达探测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经济、可靠的物探方法,将其应用于煤巷超前探测预报可以弥补超前钻探的不足,有利于提高煤巷超前探测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王太元  董远浪  屈旭辉 《中州煤炭》2015,(2):99-101,105
研究了阳泉矿区煤岩地层的超前探测工艺和和雷达资料解释方法,并分析了煤巷掘进前方常见的地质构造异常体与地质雷达反射回波波形图谱特征的关系。使用防爆地质雷达,在阳煤集团下属生产矿进行了超前探测实验。经验证,地质雷达井下超前有效探测距离达到了30 m,对落差大于2/3煤厚的断层和陷落柱等构造,探测准确率在80%以上,有效指导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探测巷道掘进前方水文地质情况,长春兴煤矿将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应用到煤矿巷道的施工当中。通过实践,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能够成功的预测预报掘进前方水情水害,可以有效地指导井下超前钻探工作,探测成果与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表明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探查掘进头前方水文地质异常准确度较高,为煤矿安全掘进、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和地质雷达超前探测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以南平联络线公路工程A9标太宝山隧道地质综合物探超前预测预报为例,研究了两者工作的基本步骤,分析了瞬变电磁法和地质雷达在探测隧道掘进前方岩层中地质异常体的效果,研究表明了地质雷达和瞬变电磁两种超前探测技术在隧道掘进中综合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