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胡椒碱通过抑制食欲、调节脂质代谢、影响肠道吸收改善肥胖,通过调节能量代谢、糖代谢、脂质代谢、发挥抗炎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胡椒碱改善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2019年全球约有4.17亿名T2DM患者,其中我国T2DM患者高达约1.04亿,这俨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重大问题。T2DM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IR),即机体不能对胰岛素产生正常反应的状态。而高脂膳食(HFD)的过量摄入是造成IR的主要诱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HFD会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进而诱发机体代谢组织产生IR。肠道微生态主要是通过调控机体能量代谢和炎症来调控机体糖脂代谢。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近期发现,由肠道微生态失衡引起的胆汁酸代谢紊乱,也是导致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又一重要因素。本文从高脂膳食与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胆汁酸-胰岛素抵抗"轴等几个方面综述高脂膳食、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目前尚无研究证实"高脂膳食-肠道菌群-胆汁酸"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因果关系,但是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之间的互相调控关系为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研究黑灵芝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对糖尿病人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其机制的探究也越发深入。乳酸菌可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使血糖降低,经由调节胰岛素信号传导、糖代谢、脂质代谢等相关代谢途径来降低血糖水平,通过促进胰岛素的表达或降低磷酸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影响机体内的葡萄糖转运因子进而从糖的重吸收等方面影响葡萄糖的代谢,下调脂肪合成酶的表达以抑制脂肪生成,同时改善肠道菌群的丰度并影响肠道菌群的完整性对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进行修复。本文对目前研究乳酸菌改善糖尿病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论述,为未来乳酸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早期和加重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益生菌作为调节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改善肠道通透性、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机制对II型糖尿病起到预防和改善作用。现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益生菌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舒  王长远  张东杰 《食品科学》2023,44(3):278-287
2型糖尿病属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患2型糖尿病或成为潜在患者。食源性活性肽不仅具有基本的营养优势,而且更易被机体吸收,有研究证实生物活性肽可以抑制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代谢酶活力,促进肠促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因此可以作为有效管理该疾病的功能性食品或药物。本文综述了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特性和来源,以及目前其关于调节血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归纳了食源性代谢酶调节剂的相关研究,以期为食源性生物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多酚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茶和谷物中,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酚能够与肠道菌群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直接调节或产生代谢产物间接刺激对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进行正向调节,在稳定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肠道功能以及调节糖脂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综述植物多酚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及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度开发植物多酚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肠道健康和防治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比利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服用一种灭活的肠道益生菌能改善代谢状况,减少肥胖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风险。这种细菌名叫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主要成员之一,于2004年首次被分离鉴定。此前进行的相关动物实验显示,它有抑制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功效,该菌灭活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效果甚至好于活细菌。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表征、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点的代谢性系统疾病。研究发现部分氨基酸可作为糖尿病病理特征标志物,比如支链氨基酸(BCAAs)和芳香族氨基酸(AAAs),其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信号途径或中间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调控胰岛素抵抗。随着代谢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多糖干预2型糖尿病动物后的差异代谢物多会富集在氨基酸代谢通路上,然而,其对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调节机制尚不明确。解析多糖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进而改善糖尿病的机制或可发掘该疾病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L-阿拉伯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阿拉伯糖在抑制蔗糖的代谢与吸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肠道微生态、增殖肠道有益菌,改变骨骼肌比例、改善胰岛素抵抗,稳定血压,减少脂肪堆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特点。介绍了L-阿拉伯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研究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膳食纤维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改善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和稳定餐后血糖作用(延迟葡萄糖吸收及抑制消化酶活性),从作用机制层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肠道菌群参与体内糖、脂等多种营养素的代谢,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关系,该文主要介绍了肠道菌群与Ⅱ型糖尿病的相关性,重点从膳食诱导、炎症因子、调控脂质代谢和食欲相关因子等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对Ⅱ型糖尿病的调节机制,为Ⅱ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3株两歧双歧杆菌对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Ⅱ型糖尿病小鼠症状的缓解作用及可能机制。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6组,菌处理组每周灌菌6次,灌胃15周。实验期间,测定小鼠的血糖指标和血脂四项,测定肝脏细胞因子和丙二醛含量,分析组织病理学损伤,测定小鼠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并分析小鼠的肠道菌群。3株菌在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和炎症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与两歧双歧杆菌BB13和H35相比,BB1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改善,其可能机制是BB1缓解高脂饮食和STZ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了肠道中Bacteroidales S24-7的丰度,从而使肠道内SCFAs含量升高,缓解了小鼠体内的低水平炎症,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了Ⅱ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发芽绿豆多酚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以及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根据C57BL/6小鼠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T2DM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发芽绿豆多酚提取物低(50 mg/kg)、中(100 mg/kg)、高(150 mg/kg)剂量组,通过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灌胃5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胰岛素(INS)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收集小鼠粪便,应用16S rR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多酚提取物干预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发芽绿豆多酚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T2DM小鼠的空腹血糖值,提高葡萄糖耐量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显著降低IL-6、TNF-α、CPR的水平,升高IL-10水平,进而缓解糖尿病引起的炎症反应;修复小鼠肝脏组织细胞形态;调节菌群丰度及物种多样性,改善失调的肠道菌群。结论:发芽绿豆多酚提取物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来改善小鼠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正胰岛素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在注射胰岛素时疼痛在所难免,即使采用胰岛素泵、无针注射器等注射方式,胰岛素进入人体后也会被快速代谢,药效很难持续,需要每天多次用药。不少糖尿病患者,因为频繁皮下注射引起皮肤溃烂、组织坏死。为解决上述问题,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卢神州教授、刘海老师指导的"丝素蛋白微针经皮给药系统"项目研制了一种蚕丝蛋白胰岛素微纳贴片,既实现了无痛、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食用菌多糖因其天然、安全并且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对食用菌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食用菌多糖通过抑制消化酶活性,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控糖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调节肠道功能等途径改善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并对食用菌多糖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食用菌多糖预防糖尿病及食用菌功能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膳食纤维作为饮食的一部分,通过在肠道的作用改变肠道菌群比例及丰度、改善炎症反应、调节肠道激素及脂质代谢来改善肥胖,但膳食纤维在防治肥胖方面的推荐摄入量、种类及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膳食纤维对肥胖相关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护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常用药物,能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胰岛素β细胞功能,改善心肌供血,提高糖尿病褥疮治愈率,可降低急危症患者的死亡率[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正趋向低龄化,一定要重视胰岛素的治疗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低血糖,控制好高血糖。  相似文献   

19.
多酚类物质,包括白藜芦醇、绿原酸、儿茶素等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其普遍具有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等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疾病、肿瘤、癌症、糖尿病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食物多酚能在多个层面上影响糖代谢,如调节餐后血糖、刺激肠道激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等。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从肠道消化酶、肠道葡萄糖转运、微生物菌群生态及肠道激素分泌四个方面,讨论了食物多酚对肠道糖吸收与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研究表明枸杞多糖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等氧化应激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糖尿病靶器官胰岛功能有关,比如上调胰岛素受体底物-1、调节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并且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