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损坏形式、损坏程度以及维修差错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大修周期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计划评审技术和蒙特卡洛仿真进行航空发动机大修周期预测的方法。对航空发动机大修周期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分析了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流程模型,基于大修工序逻辑关系建立了大修工序时间的概率分布,并提出综合大修周期概率分布、关键线路分布及工序关键度的大修周期预测求解方法。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航空发动机的大修周期分析中,为航空发动机大修进度控制和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制造及大修维护等过程中,均需开展发动机试车,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其性能及可靠性。当前,在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中,针对科研试验过程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已呈蓬勃之势,但对于批产试车,目前虽有零星探索,但总体仍为空白。基于此,本文展望商用航空发动机批产试车数字化检验系统,以期可以在未来能够有效提升航空发动机试车检验水平,为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战略的落实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航空发动机技术状态数字化管理问题,分析了信息资源流通不畅、完整度低、重用效能不高的原因,将装配与维护、维修、大修结合起来,提出航空发动机装配/维护/维修/大修支持系统整体框架。根据全寿命周期技术状态数据的逻辑结构和业务活动管理的特点,分别建立了统一的技术状态数据模型和工作流Agent驱动的业务过程模型,研究了在线培训与支持、数据集成与同步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复杂性以及精密性使得航空发动机的装配工作变得日趋复杂,在高装配效率、高装配质量及低装配成本等要求下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柔性装配的概念应运而生。针对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典型的数字化柔性工装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着重对近几年国内科研人员在航空发动机装配数字化柔性工装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柔性工装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代制造》2010,(47):54-55
机器人能够提速航空发动机的大修进度。除大幅降低成本以外,机器人在提高员工安全性方面更是功不可没。对于新加坡航空发动机服务私人有限公司(SAESL)的SeanHo先生而言,提前18个月完成500台罗尔斯-罗伊斯遄达发动机的维护、修理和大修(MRO),荣获罗-罗部件大修技术中心金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数字化装配技术的介绍,阐述了数字化装配的关键技术,解决了传统航空发动机装配精度受人为因素的诸多限制和装配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优化了装配工艺方法、工装结构和生产线布局,实现了发动机装配的可行性、可达性,验证装配工艺设计的合理性,有效地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是现代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的前沿研究方向,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7.
介绍数字化装配技术,着重论述了数字化装配的相关技术,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装配中的一系列问题,现在已有可行性较高的装配工艺方法、工装结构和生产线布局,保证了发动机装配的可行性,减小了出现相关漏洞的可能性,及时地检验装配工艺设计是否合理,优化航空发动机装配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的航空事业也在不断创新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就以航空发动机的装配技术为例进行分析探讨,航空发动机的装配技术是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核心,所以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使航空发动机的装配技术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航空发动机的质量。下面我们就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的发展和成就进行分析,并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航空发动机数字化生产应用的具体实践,针对现有的数字化集成制造模式不能满足航空复制产品制造对DNC/PDM/MES数据集成的需求,提出数字化集成技术在航空复杂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化集成技术在航空复杂产品制造中的应用现状,从MES控制层、PDM数据管理层、DNC传输层和生产现场应用层建立了制造数据集成模型。在分析系统集成模式下制造数据流的基础上,基于Webservice研究了系统集成模式下制造信息服务的发布与调用技术,实现了基于Webservice的制造数据集成。以某航空发动机盘轴零件生产中数据集成平台构建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是未来我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航空发动机制造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随之而来的三轴、四轴、五轴数字化加工是未来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航空发动机高复杂性、高可靠性等要求,目前航空发动机制造能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大力发展航空事业的过程中,航空发动机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核心则在于发动机装配技术。基于此,针对航空发动机装配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非常有必要,这对于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从航空发动机装配关键技术所涉及到的内容入手,详细阐述了虚拟装配技术、数字化柔性设计等,这将有助于改善发动机装配质量及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于航空领域所用发动机实际运行寿命、各项性能参数、可靠性等,装配工艺实际操作水准、操作质量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装配发动机,属于制造航空的发动机最终环节,重要性往往不容忽视。通过数字化科学技术引入,能够为发动机总体装配制造效率及品质提供保障,属于航空所用发动机相应制造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数字化科学技术为基础下航空的发动机总体装配开展深入研究,可为今后此类课题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如何快速准确测定航空涡轮组件再制造工时是严重困扰我国航空发动机大修企业的一个难题。文中首次辨识和量化影响航空涡轮组件再制造工时的主要因素;之后构建一种新的再制造工时预测GA-BP神经网络。该网络采用遗传算法GA弥补了BP神经网络收敛慢且容易限于局部最优解的不足,有效提高了预测的精准度;最后,以某型民用航空发动机涡轮组件为例,验证了该预测网络的科学有效性。研究能够为航空发动机大修企业开展再制造工时预测提供高效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航空发动机MRO(Maintenance,Repair and Overhaul/Operation)是发动机在全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各种维护、维修、大修和操作等相关技术与活动的总称,是MRO应用中发展最快的领  相似文献   

15.
秦波  刘轶  陈明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2):1367-1368
本文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双余度、嵌入式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系统,实现了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和数字化的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对多厂所联合协同研制的需求,提出航空发动机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目标,建立了异地多厂所发动机联合研制协同平台体系架构。在深入分析了协同平台所支持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协同设计制造3种协同模式及其工作范围之后,重点研究了构建数字化协同平台的3项关键技术——并行工作组织与实施、协同工作平台建设和型号工程数据中心,有效解决了实施航空发动机数字化协同平台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
燃油调节器是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乃至整个飞行器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国际上主流发展趋势为,用数字电子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机械液压调节结构,整合其他飞行控制系统,实现飞行器集成数字化自动控制。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油调节器虽然已有一些数字电子式的示范应用,但实际使用仍以技术成熟的机械液压式为主,且长期依赖进口或测绘仿制国外产品。研究航空发动机燃油调节器工作原理和技术演变、分析应用示例、总结关键技术,对开展航空发动机燃油数字控制方法自主研发以及产品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数字化协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对多厂所联合协同研制的需求,提出航空发动机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目标,建立了异地多厂所发动机联合研制协同平台体系架构.在深入分析了协同平台所支持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协同设计制造3种协同模式及其工作范围之后,重点研究了构建数字化协同平台的3项关键技术--并行工作组织与实施、协同工作平台建设和型号工程数据中心,有效解决了实施航空发动机数字化协同平台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故障,想要第一时间迅速了解故障起因,进行维修,掌握航空发动机常见的故障诊断技术是维持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是实现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的重要一环,它是航空发动机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指挥先锋"。本文将在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必要性、航空发动机的故障类型、以及航空发动机在发生故障时如何进行诊断进行深入探讨。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创新航空发动机的诊断技术,展望航空发动机诊断技术在未来的使用中的重要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新工艺》2012,(6):69-69
2012年5月24日“2012年CAXA数字化制造用户年会”于北京翠宫饭店隆重召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韩新民所长,沈阳飞机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中航工业南方航空、庆安集团、北京煤机、齐重数控等众多用户高层领导齐聚一堂,交流最前沿的技术发展,分享成功经验,围绕着数字化制造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