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7,(4):18-19
为了尽快筛选出适合射阳秋季抗血液型浓病蚕品种,2017年晚秋蚕在射阳特庸对家蚕抗病毒新品种菁松N×皓月N和苏菊×明虎进行了农村试养对照。试养结果表明,菁松N×皓月N和苏菊×明虎二个品种龄期相近,食性、性状、产量都没有明显差别,抗血液型浓病菁松N×皓月N明显高于苏菊×明虎。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如东县2018年秋季菁松N×皓月N试养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种菁松N×皓月N与对照种菁松×皓月全龄发育经过基本相同,各眠眠蚕蚕体质量和熟蚕蚕体质量略高于对照种菁松×皓月,公斤茧粒数相近,蚁蚕结茧率与张种实际产茧量略高于对照种;除洁净略好以外,其他茧丝质量检验成绩相仿。建议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2018年春蚕期菁松N×皓月N的试养结果,试验种菁松N×皓月N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眠起快而齐,尤其是大蚕期发育较快,全龄发育经过时间略短,对病毒病的抗性较强,张种产茧量较高,kg茧粒数多,蚁蚕结茧率相对较高,粒茧丝长相仿、纤度略小,清洁、洁净略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9年晚晚秋蚕期菁松N×皓月N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情况。该品种全龄经过25d12h,公斤茧平均572粒,张种产茧30.2kg,良蛹率100%,50g鲜茧平均茧层原量9.75g,上车率86.01%,粒茧丝长1239.0m,解舒率71.46%,茧丝纤度2.079D,洁净95.00分、清洁99.0分,鲜毛茧出丝率13.20%。作者认为,菁松N×皓月N蚕品种仍然保留了原来菁松×皓月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抗BmNPV家蚕品种871N×872N在云南省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BmNPV对2龄起蚕进行添毒饲养,调查试验种添毒后群体的发病情况和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该品种对BmNPV的LC50为108数量级,比对照种菁松×皓月的LC50高出2个数量级,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于2000、2001年春秋共四季,以现行品种菁松×皓月为对照,对桑蚕新品种东岳A×9204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其饲养成绩较好,表现体强好养、蚕大茧大、产茧量高、茧丝质等主要成绩好于对照菁松×皓月,其它成绩与对照相仿.  相似文献   

7.
菁松×皓月是一对产茧量高、茧质优,深受农民、丝绸企业欢迎的优质多丝量品种.但经多年繁育近年来出现了菁松、皓月原种种性退化现象,绍兴市大禹蚕种公司对该品种进行了改良.通过菁松、皓月改良前与改良后原原种的比对试验,表明改良后的原原种体质、茧质、卵质等均明显提高,单蛾产卵量和折净率提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优质秋蚕品种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省是我国优质原料茧的最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高品位生丝是江苏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第一目标,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一批常年生产高品位生丝的龙头企业,春季主推蚕品种为“菁松×皓月”,秋季主推蚕品种为“菁松×皓月”和“苏菊×明虎”。“菁松×皓月”为春用蚕品种类型,在春季能够稳定单产,丝质优良,可以生产5—6A级高品位生丝,但在秋季饲养近几年单产存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养蚕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选育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对于稳定蚕桑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优质高产家蚕品种菁松和皓月作为受体,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基因载体品系N作供体,采用杂交、回交(受体作回交亲本连续回交4代)和显性基因纯合固定技术将抗性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通过系统选择提高、稳定后代的综合经济性状,育成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家蚕新品系并组配成优质、高产新品种菁松N×皓月N(华康3号)。新品种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比原品种菁松×皓月高10 000倍以上,综合经济性状与原品种菁松×皓月相仿。该品种于2018年3月通过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他区域饲养。  相似文献   

10.
蚕品种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的关键,为了尽快筛选出适合射阳秋季抗血液型浓病蚕品种,加快我县家蚕品种更新步伐,推动蚕业向优质、高效、省力方向发展,持续保障蚕农增产增收。2017年晚秋蚕在射阳特庸对家蚕新品种菁松N×皓月N和苏菊×明虎进行农村试养对照。  相似文献   

11.
菁松×皓月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生产应用,实现了我国多丝量品种的第四次更新换代;持续30余年为全国生产上的主要多丝量品种,为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提高菁松、皓月原种繁育性能,解决"菁松×皓月"在生产应用中的问题,经鲁、苏、浙三省蚕种主管部门协商,从2015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山东、江苏、浙江生产上应用的菁松、皓月原原种的比对试验。通过2年试验表明,由于各地对品种的要求有所差异,在保种过程中有所侧重,不同地域(鲁系、苏系、浙系)菁松、皓月原原种的性状表现出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2.
许启文  黎文平  张义方 《北方蚕业》2012,33(3):28-29,32
对引进的春秋兼用新蚕品种春华、秋实进行试繁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其原种及一代杂交种的各项成绩优于对照种菁松×皓月,适宜在秦巴蚕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来源于不同主产区的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进行实验室鉴定试验,通过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初步了解其经济性状、茧丝质成绩及种源地域的差异,试验结果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品种推广应用、改良和换代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沈建华  丁农  邱萍 《中国蚕业》2002,23(1):27-29
菁松×皓月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春用蚕品种,因为其茧丝质成绩优良,多年来一直是浙江省春蚕当家品种.但近几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氟化物污染严重,菁松×皓月由于其耐氟能力较弱,时常出现氟化物中毒现象,造成蚕茧欠收.能否对菁松×皓月进行改良,在保持其茧丝质优良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耐氟能力,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报道,林昌麒等通过对200多个资源品种进行耐氟性鉴定,发现了带耐氟显性主效基因的载体品种T6,用T6与菁松、皓月原种杂交,再连续回交固定,已经选育出耐氟改良品种菁松F×皓月F,该品种在保持原菁松×皓月主要优良经济性状的同时,耐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龄耐氟在90mg/kg以上.2000年春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引进菁松F×皓月F进行耐氟性测定及常规饲养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华康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家蚕新品种。山东广通蚕种集团于2015年引进试繁并进行农村区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与现行的菁松×皓月相比,虫蛹率(97.8%)比菁松×皓月(96.6%)高1.2个百分点;产量稳,盒种产茧量45.3 kg比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44.0 kg)高2.95%;茧质优良,茧层率23.3%比菁松×皓月(24.8%)低1.5个百分点,解舒率73.7%比菁松×皓月(66.0%)高7.7个百分点;效益好。适宜在山东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条件下,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与当前内乡县大面积饲养的春用品种"菁松×皓月"的对比试养表明,"华康2号"平均单产52kg,比对照种"菁松×皓月"张种产量49. 44kg,增产5. 2%,"华康2号"全龄经过比"菁松×皓月"少12h,抗脓病,抗高温,抗逆性强,整个龄期未发生病害,食桑量大,眠起齐,适宜在内乡县春季饲养。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夏秋季对汉中市推广的4对家蚕品种进行了饲育调查,结果显示:873×874、华康2号的张种产茧量高于菁松×皓月、川山×蜀水,华康2号、菁松×皓月病弱小蚕发生率、大蚕发病率、死笼率低于873×874、川山×蜀水,华康2号、菁松×皓月夏秋季饲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来源于不同主产区的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进行实验室鉴定试验,通过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初步了解其经济性状、茧丝质成绩及种源地域的差异,试验结果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品种推广应用、改良和换代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春用多丝量蚕品种“新·莹×玉·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莹×玉·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选拔方法育成的家蚕新品种,其茧丝品质与菁松×皓月相仿,产茧量、产丝量、茧丝长和繁育性能显著优于菁松×皓月。2007年1月和2008年11月,作为春用多丝量蚕品种分别通过四川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江苏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用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饲养,能够较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原料茧质量、增强丝绸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主推品种"菁松×皓月"为对照,对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的繁育性能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2016"与"菁松"的平均死笼率、克蚁收茧量没有显著的差异,"日2016"与"皓月"的平均死笼率、克蚁收茧量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克蚁制种量上,"中2016"平均克蚁制种量明显低于"菁松","日2016"平均克蚁制种量明显高于"皓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