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旅游资源和景区研究的十个前沿问题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有关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已成为研究重点,但总体上看,旅游景区研究还严重滞后于景区开发建设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我国旅游资源和景区发展中10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内旅游生态环境研究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强  高文举 《旅游学刊》2007,22(8):86-91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旅游环境影响研究亦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国内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存在问适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国内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晓燕 《旅游学刊》2006,21(8):30-33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文献对事件旅游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策划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飞机再次穿越天门洞的具体实例为出发点,采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旅游景区事件营销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对此次景区事件营销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景区事件营销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4.
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潇婷 《旅游学刊》2007,22(5):73-79
文章通过对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定量的统计分析和定性的理论探讨,初步确定了影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七个影响因素,按相关程度依次是景区级别、管理体制、产品类型、行业环境、景区面积、产业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门票定价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对定价思路和旅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翟辅东 《旅游学刊》2006,21(4):18-22
文章通过对旅游六要素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贡献的回顾,说明旅游六要素不仅是旅游产业结构的主体,而且在旅游学科体系中也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旅游六要素有自己的概念和原理体系,使旅游学具有应用学科性质.除了旅游学之外,没有一门别的学科能系统地把旅游六要素及其相关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旅游学科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的系统组成:一是主体系统(旅游六要素);二是动力系统;三是支撑系统.建立旅游六要素理论的目标就是要创新理性思维去促使六要素产出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文章还针对六要素结构系统中的主导因素变化分析了动力系统的形成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程平平  杨效忠  彭敏 《旅游学刊》2015,30(3):106-115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出游意愿的增强,旅游大众化、常态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黄金周”假期期间,游客出行数量激增,造成部分景区游客数量暴涨,旅游拥挤现象十分严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旅游拥挤造成的景区生态环境恶化、游客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国内外旅游拥挤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关于旅游拥挤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旅游拥挤与密度、影响旅游拥挤感知的因素、旅游拥挤准则等方面;而国内旅游拥挤相关研究关注点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加侧重于旅游容量、社会承载力等方面的探讨.最后,在对国内外旅游拥挤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7.
北京旅游景区旅游购物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石美玉 《旅游学刊》2006,21(3):44-49
旅游景区是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的重要场所,但是游客在北京旅游景区购买旅游商品的消费额非常低,对景区收入的贡献非常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旅游者在景区购物的现状及消费行为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最后,围绕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对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分布约束下的四川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国家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扩张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空间扩张不是普通的均衡扩张,而是呈某种自相似特征的向外蔓延,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性质.基于此,提出借用分形理论研究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分布结构的设想.受旅游景区的分布约束,利用与分形模型相关的齐夫(Zipf)定律研究旅游流的位序-规模结构,得到旅游流的地区规模分布服从齐夫(Zipf)法则,其演化发展经历了局部分形-单分形-退化为局部分形-双分形的过程,空间分布形态则由Pareto分布模式向对数正态分布模式转变.通过比较分析景区系统空间分形和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得到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说明旅游景区的分形演化对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的形成及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两种结构的变化过程具有总体趋势的一致性,但在具体演化路径方面有不同步性,这主要源于除景区以外的其他要素干扰所造成.  相似文献   

9.
《山西旅游》2005,(1):18-19
近几年来,海内外来晋旅游人数逐年增长,与此同时,各旅游景区(点)门票价格也不断上涨,这对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业要素协调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省旅游局就旅游区(点)门票上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析景区产品的市场化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史晓玲 《旅游学刊》2003,18(6):60-65
景区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它既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又是旅游经济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当前中国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引发了种种问题和争议,不仅触发了旅游业界的议论,而且也引起了其他有关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景区产品特性的基础上,认为景区产品的市场化要依据景区产品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来进行,并就景区产品市场化的实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虚拟旅游这一新生事物。本研究基于中国542家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数据,运用泰尔系数、核密度分析、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虚拟旅游景区规模尚小,省级空间尺度的分布与5A级、4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基本吻合。(2)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随景区质量等级降低呈现递减规律,且等级越高,内部差异越大;地文景观类和水域景观类的虚拟旅游景区数量较少,但平均浏览量高于其他类型的虚拟旅游景区;东部和西部地区浏览量规模的省际差异大于中部和东北地区;假期与平时的浏览量规模波动幅度较小。(3)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受城市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景区属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区第三产业占比、5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移动手机用户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揭示了中国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基本规律,为虚拟旅游景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李悦铮  张志宏 《旅游学刊》2006,21(Z1):179-182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旅游人才.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企事业单位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从事旅游教育以及进行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重要手段,本文拟从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科书等方面对旅游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教学内容的改革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自驾车旅游以自由、自主、自助的突出特点被旅游者广泛接受和喜爱,是我国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专项旅游.本文以华北地区自驾车旅游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对大量自驾车旅游者进行了旅游行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获得千余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影响因素、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分析,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弈论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是一项需要"9+2"各方和国家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借鉴博彝论和帕累托最优理论的方法和模型,厘清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创建一套科学的旅游产业政策和旅游协作机制.在不同类型的区域,制定盖剐灵活的旅游产业政策,从而实现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的理想状态--区域均衡.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文本的景区感知及互动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茜  杨勇  布倩楠  许鑫 《旅游学刊》2015,30(2):33-41
不同类型景区在旅游产品线路的组合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在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同时在游客感知中呈现出互动性机制.文章以上海市3A级以上景区(点)为研究对象,基于有关旅游网站和新浪博客的网络游记及官方旅游部门发布的要闻动态文本,研究游客感知角度和政府旅游部门宣传角度上海旅游景区(点)冷热差异,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游客感知下上海旅游景区(点)间的互动过程,以及官方部门宣传过程中上海旅游景区(点)间联动机制.进一步,在对上海市旅游景区(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营销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62,自引:7,他引:62  
稳定的规模化游客流是经营性旅游景区的生命线 ,游客满意度是游客流的根本动力。本文在分析旅游景区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提炼了影响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构建了测评游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测评游客满意度的数学模型 ,试图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提供一个掌握游客满意度水平的决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解说需求研究是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的基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从解说媒体和解说内容两个方面,对峨眉山景区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解说媒体有偏好,需求度最高的媒体是讲解员,其次是标识牌和解说牌;最感兴趣的解说内容是表现峨眉山突出特征的自然生态和佛教文化,其次是旅游活动项目,且游客特征与部分解说内容相关性显著.分析发现,景区游客对旅游解说内容有扩展需求,解说还具有扩散旅游客流的功能.根据游客的解说需求特点和对景区解说现状的实地调查,提出了完善解说媒体布局、加强景区重要特征解说、扩展解说内容和增强解说的针对性,以及提高解说员素质等景区解说系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旅游产业区模式:比较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红 《旅游学刊》2006,21(8):24-29
旅游产业区在我国已发展得非常迅速.本文将旅游产业区分为城市型产业区、景区型产业区和社区型产业区.通过分析比较三者在形成动因、集聚结构、制约因素等方面差异,提出了应更新旅游产业区布局观,努力发展城市型集聚、限制景区型集聚、引导社区集聚发展,促进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影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稳定的规模化游客流是经营性旅游景区的生命线,游客满意度是游客流的根本动力。本文在分析旅游景区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炼了影响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构建了测评游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测评游客满意度的数学模型,试图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提供一个掌握游客满意度水平的决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0.
根据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模式,采用聚集分形方法对桂林市旅游景区在1973年、1997年和2007年的空间结构分组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桂林市市区组团和阳朔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符合聚集分形模式,其中,市区组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为从点状发展模式到聚集分形发展模式,阳朔组团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为从面状发展模式到聚集分形发展模式.而兴安组团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不符合聚集分形发展模式,表现出多中心共同发展特征.研究对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指出桂林旅游发展格局现状和规划目标的差异.研究同时发现,采用聚集维数单一指标来研究旅游目的地总体空间结构存在缺陷,与平均半径指标和生命周期方法联合使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