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重庆地区绿色建筑现状。选取了重庆地区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53个项目(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报告,梳理了绿色建筑的主要技术途径,总结出重庆地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包括重庆地区绿色建筑常用技术、少用技术,星级提升常用技术、少用技术,并对10个绿色公共建筑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提出了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反思。通过现场查勘、实测、问询等方式,对绿色建筑的技术落实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从建设及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及监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及使用人员4个方面对绿色建筑实施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类,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按需选择技术、规范模拟分析、保证施工到位、加强后期监管4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重庆市绿色建筑的发展动态出发,以重庆某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为例,研究分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自然光、土壤源)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该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以上技术和资源在该建筑中应用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做了详细介绍和分析;本文的分析研究成果及设计思路将对在重庆地区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应用以上技术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谢崇实 《重庆建筑》2016,(10):11-15
作为重庆首个绿色超高层三星级建筑,国华天平大厦从项目设计初期即对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确立了适宜的三星级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并一直贯穿项目的整个设计流程。该文重点对国华天平大厦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以及主要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为绿色超高层办公建筑在重庆地区的实施提供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城市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其绿色建设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2004年以来,重庆地区绿色建筑政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数量与面积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但绿色建筑类型主要为居住和办公建筑,教育类建筑偏少,特别是绿色高校更为稀少。该文面向重庆地区典型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结合传统高校以往建设的普适性问题,提出在重庆地区建设绿色高校所需面对的场所挑战、气候挑战、能效挑战三大关键挑战,并以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性设计探索,总结出适宜的技术措施,如室外物理环境模拟、应对场所、气候、能效三大挑战下的技术措施。这不仅将推动重庆地域性特色高校创建,也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朝向高质量、多元化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然采光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应用逐步扩大,应用于不同场所时,其节能效果不一。该文基于《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提供的重庆地区导光管天然采光节能量核算方法,量化重庆地区办公室及地下车库的绿色建筑天然采光节能量。并基于重庆某地区绿色二星级项目,在设计中采用软件模拟分析技术优化地下车库导光设计,并对地下车库采用天然导光系统的天然采光节能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重庆地区地下车库建筑中,可按8m×8m的间距设计直接采光导光管(Φ530),每平米导光管每年节约电能为1985.2k Wh。  相似文献   

6.
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理念融入项目的规划阶段,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地形高差,合理进行建筑分布,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建筑实现绿色方案的整体策划。从绿色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及运营管理等六方面构建建筑的绿色技术体系,采用被动式、低成本的绿色技术策略,达到重庆市绿色建筑的预定目标,为进行低成本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201x(报批稿)的编制背景、技术体系、评价方法及特点。该标准充分考虑了重庆市绿色建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重庆地区绿色建筑的统一评判标准,具有可操作性、适用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将有力地推动绿色建筑在重庆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主要根据经验和工程实际条件选择采用一定的设计策略定性地进行设计,但并没有准确的定量参考。这样传统的设计方法既不利于不同设计策略优劣的对比,同时也无法因地制宜地缓解不同影响因素间的矛盾。结合重庆地区夏热冬冷的气候特点,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手段,探讨了建筑形体、布局的定量设计方法,详细分析了不同简化建筑构型下在热辐射得热、通风、采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案例证明了上述方法在建筑的通风、采光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可为同类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基于绿色建筑设计需遵循的综合运用、最佳效益及节能性原则,从建筑内外部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建筑门窗等角度,阐述了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策略,以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0.
浅析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约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阐明原因。根据国家绿色建筑发展制定的两个阶段目标以及四大基本策略,在遵循此原则的前提下,从绿色建筑面临的设计施工难题,提出从资源易得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循环利用性等方面着手考虑,提出稳步发展绿色建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传统技术是顺应自然的低技术策略出发对传统建筑与技术进行再认识, 认为设计过程中气候的因素不容忽视,合理的选择、更新、发展适应气候的传统建筑在建筑技术体系中具有走向现在和未来的价值。通过对重庆地区传统建筑适应气候的技术途径和寻求适应气候的重庆地区建造实践的分析,得到地区传统建筑更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珏 《化学建材》2012,(4):16-23
我国的绿色建筑正迈向快速发展阶段,作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绿色建筑标准的解读,以及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结合部分上海地区绿色建筑实际应用案例,阐述了在较低环境冲击下、以运营为导向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珏 《绿色建筑》2012,(4):17-23
我国的绿色建筑正迈向快速发展阶段,作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绿色建筑标准的解读,以及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结合部分上海地区绿色建筑实际应用案例,阐述了在较低环境冲击下、以运营为导向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绿色建筑是人们在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受到破坏时,为了实现高品质生活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策略,绿色建筑的实践应该更多关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采用适宜地域的策略回应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诉求,这是绿色建筑可持续的关键。广西环境教育科普馆的设计通过建造"一座没有空调的房子"作为实践,探讨了如何利用各种具有地域特征的适宜技术策略,去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注重生态建筑设计的背景下,对生态建筑的温度控制技术作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建筑环境的绿色策略、建筑本体的缓冲层策略、利用自然能源策略等概念。  相似文献   

16.
超高层建筑的开发建设、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已逐步成为建筑业的关注要点。本文结合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这一实际工程案例,对超高层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所采取的绿色建筑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该项目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建筑设计与绿色理念相结合,在建筑本体节能、绿色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运用了多项绿色设计策略,以期为超高层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样板,为建筑领域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优秀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17.
郭钊 《山西建筑》2010,36(34):37-38
从新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入手,通过回顾绿色建筑的定义起源与现状,在国家《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背景下,结合西安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和设计现状,从城市规划布局、建筑平立面布局、建筑墙体设计、绿色建材推广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角度提出了西安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结合重庆地区典型气象年的气象参数,分析了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舒适现状;基于该地区的气象特征,研究了各种建筑节能技术的适用性,得出了重庆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节能调控策略;实测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所提出的节能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基于典型气象参数的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节能调控策略的提出,有利于建筑的热工设计和寻求设备的经济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西昌地区某农村自建房为例,探讨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如何将绿色建筑策略与农村低技术条件相结合,在设计前期采用Ecotect软件对当地环境和气候资源进行有效分析及对应策略,在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系列软件对室内自然光、自然风、太阳能的利用等被动式绿色建筑策略进行仿真模型计算,针对图纸进行指导优化。为在低技术条件下将绿建策略引入农村低成本住宅中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按照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绿色保障性住房建筑中给排水设计策略,分析适宜广西地区特点的节水技术措施及太阳能利用方案,并根据不同的绿色建筑星级提出推荐的技术组合,为绿色保障房建筑的节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