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10年来引产的胎儿畸形及分娩的新生儿出生缺陷进行分析,为减少出生缺陷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孕13周后行中晚期引产的胎儿(死胎引产、治疗性引产)和产科住院分娩的28周至生后7天的所有围产儿(活产、死胎、死产)8968例中的56例胎儿畸形、125例出生缺陷的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 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0.18‰.前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6%,后5年为23.8‰(P<0.01).常见畸形发生率依次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29.8%),骨骼畸形(19.5%),泌尿生殖器官异常(14.6%),神经管畸形、脑积水(12.7%)及头颈部畸形(10.7%)等.引产胎儿畸形以神经管畸形、脑积水最常见(29.8%),而生后出生缺陷儿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41.9%).孕产妇年龄<20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35岁孕产妇(P<0.02).流动人口孕产妇发生出生缺陷率(2.9%)明显高于本市户口孕产妇(1.3%),P<0.001,且引产孕周较晚.结论 应提高产前筛查率,发现严重畸形及时引产,可减少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率.对孕产妇尤其流动人口孕产妇应加强管理,改善生活条件,预防感染及普及口服叶酸等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霞  崔玲 《中原医刊》2003,30(7):20-21
目的:了解我院出生缺陷的发生、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结果:我院六年来的平均出生缺陷率为105.80/万;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98.84/‰;国产儿死亡率11.13‰。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以单一畸形为主,首位畸形以四肢畸形发生率最高,达30.58/万,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在国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儿死亡率占37.91%,孕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致国产儿死亡占52.75%,产科原因引起国产儿死亡占9.%%。在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中头颅畸形国产儿死亡率最高,达939.39‰。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杭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 ,为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 1998年~ 2 0 0 1年在杭州市 10家省市级医院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的满 2 8周至产后 7天内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1周内新生儿死亡、产前确诊畸形作引产 ,不包括计划外引产。1.2 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 1995年 8月的《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中的 2 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观察与体检及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黄山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及顺位,确定重点预防人群和区域。方法采用个人访谈、整群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黄山市三区四县101个乡镇和6个街道在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和治疗性引产)和0~5岁儿童及其产母入户调查。出生缺陷以临床诊断为依据。病种的定义参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结果 5年明确患有出生缺陷病的有98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8.69/万。其中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82.82/万,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63.57/万。排在前6位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腭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泌尿系统畸形和神经管畸形。结论黄山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在不同年度有明显不同,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男婴高于女婴。应将预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提高孕母文化卫生知识,尤其加强前6位发病率较高病种的预防。积极寻找出生缺陷的原因,为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罗敏 《医学与社会》2012,25(10):60-62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某医院2003 -2011年出生缺陷的监测数据,运用卡方检验分析170例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该院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42.6/万,产前诊断率为17.65%,异常因素占41.12%;出生缺陷前5位分别为外耳其它畸形、多指、神经管缺陷、马蹄足内翻和肢体短缩;母亲年龄<20岁缺陷儿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孕前与孕早期叶酸规范服用,是当前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蓉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0):1086-1086
分析苏州市1993~1996年出生缺陷监测以及补漏调查结果:(1)苏州出生缺陷漏报率为50.7%,效正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7.1%,(2)出生缺陷前4位的依次耳部轲菜,皮肤畸形,肢体畸形,唇腭裂,出生缺陷漏报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围产儿畸胎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1987-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围产儿畸胎瘤的发生水平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共收集围产儿4489692例;畸胎瘤238例,其中单发198例,合并有其他畸形者40例,中国人围产儿畸胎瘤发生率为0.53/万,单发畸胎瘤发生率为0.44/万,合并其他畸形者发生率为0.09/万。城市发生率为0.46/万,乡村发生率为0.66/万;男性围产儿畸胎瘤发生率为0.27/万,女性为0.80/万,畸胎瘤儿性别比为1:2.76。畸胎瘤围产儿病死率为55.0%,结论:中国围产儿畸胎瘤以单发为主,发生率变化无长期趋势。乡村发生率高于城镇,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畸胎瘤儿病死率高,应进一步加强产前诊断和围产期管理。  相似文献   

8.
牛桂聪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229-229
目的:分析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现状,探索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1998~2007年对庆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缺陷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93例围产儿中发生出生缺陷77例.总出生缺陷发生率2.27%。最高为1999年,出生缺陷率2.88%,最低为2006年,出生缺陷率1.6%;出生缺陷前五位的是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唇腭裂、脐疝;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孕产妇年龄成正比,36岁以上的出生缺陷率最高,为5.59%;出生缺陷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加强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和农村育龄妇女的孕前、孕期预防保健宣传与指导是降低婴儿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围产后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对射阳县1999年1月-2000年12月出生的14943例围产儿监测。结果:发现出生缺陷儿63例,发生率为4.22‰,其中唇腭裂畸形的发生率最高为1.74‰,占缺陷儿的41.27%;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居第二,为0.60‰,占缺陷儿的15.87%;因严重先天性缺陷死亡的围产儿29例,占出生缺陷儿的46.03%,占围产儿总数1.94‰。其中发现有可能致畸形因素的共24例,占38.10%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母亲年龄、胎儿性别及多胎妊娠有关。结论:为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必须从多方面,多环节预防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同时要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及早诊断,及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酒泉市孕龄妇女孕期及孕早期增补斯利安对预防出生缺陷知晓情况以及投服情况。方法对酒泉市7个县、市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孕期及孕早期增补斯利安的孕龄妇女21790人进行追踪随访调查。结果21790名孕期及孕早期孕龄妇女知晓服用斯利安的人数为21417人,占98.3%;不知晓的人数为373人,占1.7%。21790孕龄妇女中孕期及孕早期增补斯利安的人数为14264人,占65%;未增补人数为7526人,占35%。21790名新生儿中出现出生缺陷的为111人,其中未增补斯利安的出生缺陷人数为103人,发生率为1.37%,增补斯利安后出现出生缺陷的人数为8人,发生率为0.06%。结论孕龄妇女孕期及孕早期增补斯利安预防出生缺陷这项“工程”已经在酒泉市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孕期及孕早期增补斯利安对预防出生缺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芹荆慧芳  张丽敏 《实用医技》2007,14(36):5030-5031
目的:通过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类型的分析,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6年出生的1292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包括死胎、死产),分析出生缺陷的种类、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出生缺陷儿106例,缺陷发生率为82.03/万。常见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2.38/万,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10.83/万.多指(趾)发生率为8.51/万,唇裂合并腭裂发生率为6、96/万,马蹄内翻足发生率6.19/万。发生缺陷的胎儿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出生缺陷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进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为孕妇创造优良环境及合理均衡饮食,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出生缺陷种类,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更好的落实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28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儿监测登记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27%o,出生缺陷顺位: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全唇裂、内脏畸形、外耳其他畸形: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外地户籍发生率高于本市户籍。结论出生缺陷监测及报告制度的落实,监测诊断技术的提高是辖区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水平的直接原因,完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科学监测胎儿发育,提高唐氏综合征筛查覆盖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5208例孕妇血清TORCH筛查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缺陷已成为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全国调查,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左右。造成出生缺陷的诸多因素中,孕期宫内感染危害十分突出,据分析约有10%的新生儿受到各种先天性感染的危害,其中TORCH引起的宫内感染被认为是引发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013年登封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的调查,分析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方法通过三网监测对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登封市各医疗机构监测点住院分娩的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11 203例围产儿(包括死胎、死产、7 d内死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登封市2013年11 203例围产儿112例存在出生缺陷;出生缺陷主要为外耳其他畸形,小耳、多指(趾)、并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唇裂、脊柱裂、肢体短缩等畸形多发;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产妇分娩的出生缺陷儿明显高于城镇产妇;围产儿出生缺陷男性高于女性;小于20岁的产妇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的产妇;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一、四季度。结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与遗传、产妇的健康状况、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要做好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强化产妇认识,加强产前筛查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成都市某区2007年至2013年在我区建卡、分娩或引产孕产妇,调查其中具有缺陷新生儿及死胎的产妇相关信息,总结近年来出生缺陷的产妇因素、检查手段、出生缺陷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了解其动态变化,以为进一步做好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儿科、产科、保健科的登记手册,对成都市某区2007年至2013年建卡、分娩或引产的孕产妇,查找其中具有出生缺陷病例,根据其预产期,分为甲乙两组。通过设计调整表,对具有出生缺陷病例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复习病历资料,记录其中具有缺陷新生儿及死胎的产妇相关信息、新生儿或引产儿及死胎的出生缺陷情况等信息。统计并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结果近年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可能已经得到一定提高,乙组孕妇婚前体检、孕期定期体检、孕期补充叶酸方面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筛查方法主要依靠唐氏筛查、胎儿彩超检查。出生缺陷仍以眼耳面颈部畸形和隐睾、四肢指趾畸形为主。结论近3年来染色体畸形发现更多,提示可能与高危因素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了解营口地区出生缺陷儿发生的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夯实我地区预防出生缺陷基础工作。方法按照《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出生缺陷的诊断方法,对我地区10所监测医院在2000~2005年期间住院分娩的92593例圉产儿进行逐一筛查。结果在92593例圉产儿中,出生缺陷儿68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73.98/万。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85.67/万;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69.29/万。出生缺陷顺位前5位是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略高于女婴。母龄〉1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18.54%和81.5%。结论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完善婚前检查工作,加强孕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和优生筛查水平,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建立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1 发生率 陕西省34所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协作组,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共监测围产儿47162例,足月新生儿43465例,畸形数714例,畸形率16.43%。低体重儿2178例,畸形100例,畸形率45.95%,低体重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正常儿,是足月正常儿畸形发生率的2.8倍。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靳爱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53-154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483例孕妇及新生儿出生相关资料。结果产妇的职业、孕期用药情况、孕周、产检次数、年龄、孕期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素对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需针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做好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促进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9.
TORCH因子是出生缺陷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当孕妇本人被感染后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畸形,死胎或新生儿先天缺陷.笔者对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昆明地区4857例门诊病人进行TORCH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类型的分析,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6年出生的12297例围生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包括死胎、死产),观察缺陷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2297例围生儿中有出生缺陷儿6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53‰。常见出生缺陷中,前5位主要缺陷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外耳畸形、肢体短缩。发生缺陷的胎儿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逐年未有明显下降趋势,可能与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进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为孕妇创造优良环境及合理均衡饮食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