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龙滩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是典型的反倾向层状结构岩质边坡。边坡最大组合坡高达420m,上游与倾倒蠕变岩体自然边坡连成一体,坡脚布置有9条开挖大直径引水隧洞,其下与导流洞进口开挖区连成一片,形成轮廓复杂的高边坡。蠕变岩体边坡与进水口开挖边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电站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其稳定处理措施是龙滩工程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通过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边坡综合治理措施。目前边坡施工已经完成,监测资料表明边坡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龙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是典型的倒倾蠕变岩体边坡。倒倾蠕变岩体的坡体体积约1 288万m3,进水口开挖后,将形成最大组合坡高达420 m的倒倾蠕变岩体边坡,该边坡是否会发生弯曲倾倒变形、稳定性如何,成为龙滩水电站工程必须解决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倒倾蠕变岩体破坏机理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评价倒倾蠕变岩体边坡稳定分析的方法及工程防治措施,形成了一整套针对倒倾变形体结构岩质高边坡的综合分析方法和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溪洛渡水电站拱肩槽及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洛渡水电站的拱肩槽开挖高边坡最高约250 m, 进 水口开挖高边坡最高约160 m,其稳定性是复杂的空间问题。通过对拱肩槽及进水口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区域模拟计算表明: 拱肩槽、进水口边坡在拟订的开挖坡比条件下整体 均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局部稳定性分析表明: 拱肩槽、进水口边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稳定 性块体,对边坡开挖施工和后期工程运行存在不同程度威胁。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提 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开挖坡高达435m,坡面面积达27万m^2,为典型的反倾向层状结构岩质高边坡。为了确保进水口坝段的稳定,必须保持边坡岩体有足够的稳定性,通过采取边坡轮廓设计,防渗、排水设计,加固支护设计及施工控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边坡稳定。文章简要论述了边坡设计的原则、标准、高边坡轮廓设计、防渗排水系统、加固支护措施、施工控制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李家峡水电站坝址区河谷狭窄,两岸陡峻,岸坡约50°,层状岩体的层间断层因边坡开挖而在坝基出露,形成严峻的高边坡问题。高边坡的开挖和加固是一个动态过程,加固措施施加的顺序和岩体结构刚度消失的顺序不同最终会影响高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稳定安全度、加固工程投资和建设周期。因此研究高边坡加固设计中如何科学设计预锚件的锚固矢量,成为李家峡工程关键性技术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龙滩水电站左岸进水口边坡三维位移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滩水电站左岸进水口边坡为例,采用正交设计、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了力学参数的联合位移反分析模型,反演了边坡岩体的综合力学参数。进一步针对高边坡施工期的工程特点,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对进水口边坡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弹塑性仿真模拟。基于该反演参数的正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计算位移与监测位移趋势一致,量值吻合,所得参数是合理的。最后分析了开挖完成后边坡岩体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并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徐村水电站工程建设中遇到复杂地质条件下泄洪洞施工、溢洪道高边坡和进水口洞脸岩石边坡稳定等问题。介绍了泄洪(导流)洞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以及引水隧洞洞脸的开挖和溢洪道边坡开挖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彭江  雷运华 《水电站设计》2010,26(2):17-20,26
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开挖高边坡区内地质条件复杂,岩体普遍全强风化、卸荷强烈,风化、卸荷水平深度较深,为层状~碎裂、层状~镶嵌结构的Ⅴ级岩体。边坡开挖高陡,最高可达120m以上,边坡稳定性差。在边坡设计中,经边坡稳定性宏观分析及边坡稳定计算,遵循设计原则进行边坡开挖支护设计,并根据施工地质和监测资料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在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后可保证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9.
苗青 《水力发电》2001,(12):23-25
在大朝山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专题研究时,采用了SMR稳定性分类方法,SMR是从RMR方法演变而来,它综合地考虑了影响边坡的实际因素,如结构面、边坡开挖方法等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并针对某一分类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龙滩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开挖后 ,将有一系列复杂的关键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如弯曲倾倒变形、边坡稳定性、加固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以及运行期边坡岩体的流变变形对进水口建筑物的影响等等。笔者针对该高边坡施工期的工程特点 ,模拟施工进程以及各种施工措施 ,以弹 粘塑性有限单元方法为基础 ,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建立了力学参数的联合位移反分析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行岩土结构的变形及稳定性的实时跟踪预报。分析结果已用于优化支护设计中 ,并被实际施工所证实  相似文献   

11.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红敏  冯树荣 《红水河》2001,20(2):37-41
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是龙滩水电站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科研、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原型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工程实施做了有价值的技术储备。简要回顾了进水口高边坡设计过程,各设计阶段研究成果及重大技术决策的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龙滩水电站左岸典型反倾向层状结构岩质高边坡的稳定和变形问题,通过边坡稳定性分析和施工程序的模拟,结合边坡开挖后岩体应力调整和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支护措施的实施时机,并对各种支护措施在施工时序上进行优化组合,确定合理的边坡施工程序。在保证施工期边坡稳定的前提下,为锚索施工赢得了时间,较好地解决了高边坡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因支护制约开挖及难以组织快速施工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龙滩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龙滩水电站坝址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对坝址岩体力学特性、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建筑物高边坡稳定性、左岸倾倒蠕变岩体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关键性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枢纽区工程地质情况、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高边坡地质条件和工程处理措施。继而,还提出了关于坝轴线布置、坝基开挖、洞室围岩稳定及支护、边坡开挖等方面的看法。龙滩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4.
龙滩进水口高边坡稳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成果简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龙滩水电站进水口边坡最大坡高达420m,岩质高边坡稳定问题是设计必须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之一,通过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确定了合理的开挖体型,恰当的加固支护措施以及施工程序,并对多种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介绍三维有限元稳定分析计算结果,计算表明:边坡在施工期整体稳定,大坝建成后有利于边坡稳定;拟定的边坡加固支护措施及预应力锚索的加固作用明显,设计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龙滩水电站高边坡处理的预应力锚索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金玉  赵红敏 《红水河》2004,23(3):15-18,21
龙滩水电站边坡地质条件复杂,进水口边坡最大坡高达420m,为保证左右岸高边坡的整体稳定和工程的长期运行安全,左右岸边坡加固支护中采用了1000kN、2000kN和3000kN级预应力锚索,来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论文主要介绍了预应力锚索的设计、构造及张拉程序等。  相似文献   

16.
某水电工程边坡开挖及支护过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水电工程边坡在开挖及支护全过程中稳定性变化情况,评价锚索支护效果,以西南某一水电站开挖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分析和变形监测确定边坡变形模式,对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各变形模式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Morgenstern-Price法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边坡的6种滑动模式在持久、偶然和短暂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二期锚索施加完毕后,边坡整体稳定系数大于原始边坡,锚索对边坡的控制作用明显,支护效果良好。边坡在开挖至坡脚之前稳定系数逐渐增大,边坡开挖有利于边坡稳定,坡脚开挖以后,边坡稳定系数骤降,开挖不利于边坡稳定,坡脚岩体对边坡稳定作用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以及类似工程边坡的开挖及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龙滩水电站右岸航道出口边坡施工期安全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可军  陈卫红 《水力发电》2003,29(10):91-94
边坡工程由于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变形机制的多样性,使得对边坡稳定性及其支护效果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而全面的现场监测和分析将为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龙滩水电站右岸航道出口边坡的监测设计、监测成果和开挖支护情况,分析了各段边坡变形和稳定状况,对加固处理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证明,航道出口边坡的监测为边坡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经过一系列的加固措施的实施,边坡呈现比较稳定的状态,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