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书,全面钩稽、整理了《朝鲜李朝实录》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不仅时间长,而且全面反映了元末、明、清初中朝关系的演变,补充中国正史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书,全面钩稽、整理了《朝鲜李朝实录》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不仅时间长,而且全面反映了元末、明、清初中朝关系的演变,补充中国正史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体大事纪,是经过整理编纂而成的清代官修文献,记载皇帝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活动或事件,为清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清代沿袭旧制,新皇帝即位后即临时开设实录馆纂修前朝实录。清代12位皇帝,有11位编纂了实录,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位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人员完成了《宣统政纪》,虽未用实录之名,但体例与实录无异。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2012全国两会记者会实录》《2012全国两会热词录》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2012全国两会记者会实录》以实录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现了全国两会记者会实况,收入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实录10篇,包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十一届全  相似文献   

5.
中韩文化交往历史远久。据伏胜《尚书大传》、司马迁《史记》及班固《汉书》等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箕子于朝鲜,中华文化便传及韩国。韩国古代典籍对此也屡有记述。如公元1428年,李朝文臣卞季良奉命撰《箕子庙碑》,引国王李世宗传旨称:"吾东方文物礼乐,侔拟中国,迨今二千祀,惟箕子之教是赖"(见《世宗实录》卷40)。后来,李朝学者也每每述及之(如徐居正《东国通鉴》等)。直至清代末年以前,中韩两国在学术、思想、政  相似文献   

6.
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是学界通行之校勘本《明太祖实录》的底本1,原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乃清初明史馆诸人所抄,因抄写在红格纸上,遂称之为"红格本"。此本是明代内府所藏《明太祖实录》原本的誊抄本,内容直接承自原本,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然因其抄写年代尚不明确,颇不便于相关学术研究。鉴于此,本文从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文献本身入手,先辨明其版本性质,再探讨其抄写年代,认为此本是顺、康年间的抄本,抄写时间开始于顺治年间,完成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二月之前。  相似文献   

7.
正《清实录》是记载清朝历史的重要编年体史书。清朝重视实录修纂,新君即位后,都要设立实录馆,纂修前代皇帝实录。按清朝实录纂修制度,《清实录》形成多个版本,依装帧和开本,分为小黄绫、小红绫和大红绫3种。小黄绫本是进呈皇帝御览的本子,经皇帝御览改定后,作为缮写4份红绫本的母本;小红绫本2份,一藏乾清宫,一藏内阁实录库;大红绫本2份,一藏皇史宬,一藏盛京。除盛京藏《清实录》仅有满、汉两种文本外,宫藏《清实录》均有满、汉、蒙三种文本。前人已对《清实录》的版本、内容、价值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究,尤其是谢贵安的《清实录研究》一书,对《清实录》进行了全面、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但就皇史宬藏《清实录》来说,其存放、补缮及"紫绫本"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清圣训》是清代皇帝谕旨诏令的汇编,是记言类官修史书。有清一代12位皇帝,除逊帝宣统外,纂修了11朝圣训。前10朝各有满、汉两种文本,光绪朝只有汉文本。圣训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涉及敬天法祖、制度法令、机构设置、百官规范、文治教化、恤民劝农、招降怀远等等,充分反映皇帝的统治思想和执政理念。《清圣训》始修于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并自此形成新帝登基即开圣训馆为前朝皇帝纂修圣训之定制。自康熙起,圣训的纂修改归实录馆而不再设圣训馆,实录告成原班人员续修圣训。圣训馆、实录馆都是临时机构,书成即散。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重视实录纂修,每届新君即位均设立实录馆,编修前代皇帝实录。《清实录》制有大小两种开本,函册以黄色或红色绫缎敷面,形成小黄绫本、小红绫本及大红绫本三种版本。清太祖至穆宗十朝实录每届修成,抄录五部,分别贮存。其中,小黄绫本1部,存于内阁实录库,系编修过程中随时进呈皇帝之本,经过御览审定方精抄大、小红绫本;大红绫本2部,分别尊藏于皇史宬和盛京崇谟阁;小红绫本2部,分别存于内阁实录库和乾清宫。德宗实录仅有两部,大红绫本1部,藏于皇史宬;小红绫本1部,藏于盛京崇谟阁。清帝溥仪逊位后修成的《宣统政纪》为大黄绫本。  相似文献   

10.
清史研究和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历史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研究明代、清代的历史比研究历代的历史有其优越的条件,这是由于明代、清代的《实录》都保存下来了。明清以前的《实录》已大都亡佚,只有唐《顺宗实录》保存了下来,宋《太宗实录》只残存八卷,惟独明清的《实录》全部都有。研究清史比研究明史条件更好,不仅有《实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翻阅有关明史的论著,看到美国学者苏均炜的《大学士严嵩新论》一文①把历来认定是奸臣的严嵩说成忠臣,把《明世宗实录》说成是“不实”的。严嵩忠奸与否,在此姑且不论;《明世宗实录》所记是否属实,我看是必须一论的。苏均炜说:“徐阶对严嵩打击最致命的地方,是将《实录》窜改了。要不是这样,《实录》里边的按语,断不至这么歪曲失实的。世宗死后,徐是领衔修撰《实录》的。徐居常以阐明圣道自任,又贪爱名誉。《实录》未完成,他便被排挤去官,幸而这份工作后来是由与他有门关系的张居正领衔继续修成。这一来对于《明世宗实录》有关严嵩史事的歪曲,在惯  相似文献   

12.
除《顺宗实录》完整无缺外,唐代各帝实录的留存充其量不过片断而已,其中《昭宗实录》篇幅最巨,达千余字;此段文字在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明正德八年(1513)刻本《莆阳黄御史集》之《附录》,系黄滔十世孙黄处权于南宋庆元年间从北宋宋敏求所撰《唐昭宗实录》辑入,以记其先祖科举之事;此段文字所含的三则诏敕自然为唐人所撰,理应收入《全唐文补编》、《唐大诏令集补编》等辑佚类书中并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清沿前制,新皇帝嗣位,即开设实录馆,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每朝实录告成后,例须缮写正副本5份。依装潢及开本大小,可分为大红绫本2份,小红绫本2份,小黄绫本1份。东北乃满族龙兴之地,为示尊祖,乾隆以降,例将一份用满汉两种文字誊录的大红绫本《清实录》送至盛京①庋藏。实录作为专门记载皇帝言行与朝章国故的官修史书,地位十分尊崇,  相似文献   

14.
实录性新闻最先是由穆青提出的.在1989年11月,穆青在其文章《多写实录性新闻》中提倡大家要多写实录性新闻。可是。穆青为什么要提出多写实录性新闻?穆青提出的实录性新闻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报副刊是企业文化宣传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如何利用好这一先天优势,需要在副刊的栏目经营上下功夫。本文试以《中国海洋石油报》"口述实录"栏目为例,探讨其在充分彰显企业人文特色上所作的努力。企业报"口述实录"的四个特点《中国海洋石油报》每周三期,每期有个副刊版面。"口述实录"是其中的一个口述实录专栏,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由记者主导采访,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成文,另一  相似文献   

16.
<正>《清实录》或称《大清历朝实录》,是记录清代历朝皇帝执政活动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编修实录系延续唐以来旧制,《清实录》的编修自清太宗皇太极始,此后凡承嗣皇帝即位,均依例开设实录馆,为前朝皇帝纂修实录。实录以各朝皇帝庙号、谥号命名,如康熙朝实录名为《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清实录》的编修主要依据谕旨、题本、奏疏、起居注等原始资料,采用干支纪年,按时间顺序逐条记述皇帝的施政大事、日常活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旗务、民族、外交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详尽,是我国现存历代实录中最完整的一部。  相似文献   

17.
《明孝宗实录》所载人物传记内容丰富,对于了解弘治十八年间的朝政状况等甚有价值。考其写作乃多方取材,如参考了前朝实录中的相关记载、传主碑传类文章及与传主有关的书信、序文、祭文等,另外还有传主生前所写文章及该传记撰写前已出版的有关文集等。同时其传记还对以上所用资料进行精细处理,形成了独特的叙述方式。由此可断定《明孝宗实录》传记资料来源非常广泛,据此撰写时极为精心,无疑对于提高其编纂质量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风华正茂的香港大公报女记者马玲新著《红墙内外的独家 报道》近日已上书架。 五年的大公报记者生涯,使马玲得到过这样的评价:“闯出来的一匹‘黑马’”。《红墙内外的独家报道》全书由六个专辑组成,分别是“现场实录”、“独家报道”、“热点评述”、“人物专访”、“四方追寻”和“散文七观”。马玲以她独特的角度和细腻的观察,写出了一般记者所没有写到的新闻题材,如《四国首脑与他们的保镖》一文中,马玲分别写了韩、法、日等国首脑在北京的活动,各有专长的保镖们保护首脑安全的现场情景;在《五台山下国共两大将军府》中,作者以…  相似文献   

19.
此前通常认为,乾隆年间为修《四库全书》,浙江藏书家郑大节家进献图书82种,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的有48(一说47)种。本文根据郑大节进献图书的三种书目《浙江省第五次郑大节呈送书目》、《二老阁进呈书》、《二老阁挑取备用进呈书》,结合《四库全书总目》,考定郑大节家进献图书121种,收入《四库全书总目》的是95种。  相似文献   

20.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的唐宋爱情诗词欣赏《心有灵犀一点通》(欣托选,张叹凤评)和《花不尽月无穷》(蔡中民选评),实在只能算两本小书(前者91页,6.5万字;后者101页,7.3万字)。但这“小”不是小家子气,而是小巧玲珑。有关唐宋诗词的选本出过很多,有注释的,有赏析的,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它们在普及古典文学知识,帮助人们阅读古典作品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