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泉水库坝址区断裂活动性氡气测量成果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DS-1型快速数字闪烁测氡仪,对温泉水库坝址区活动断裂(带)或破碎带以及地震鼓包等进行了氡气测试。在计算与确定了氡含量、背景值、异常值及其背景值与异常值之差等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11条测氧剖面的成果进行了解释分析,从而判定出了隐伏活动断裂(带)或破碎带的空间分布位置,并分析评价了断裂(带)之间的相对活动强弱及其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断层气测量用于银川地堑隐伏断裂活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银川地堑活动构造、物探、地震及航卫片解译的基础上,对其内部两条主要隐伏活动断裂进行气氡、气汞测量和分析,结合地堑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性,对断层气测量结果用于隐伏断裂的活动性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天津汉沽隐伏断裂属于滨海平原区隐伏断裂。本文采用化探、浅层地震勘探和联合钻孔剖面探测等方法,并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汉沽断裂进行了综合探测研究,首次查明了汉沽断裂的准确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探测结果表明,汉沽隐伏断裂最新上断点埋深25. 8m,断距为2. 15m。结合光释光年代样品测试结果,推断其最新活动时代为49. 3ka ~ 65kaBP,属晚更新世中期活动断裂。由于该断层是与主断层倾向相反的次级断层,可能并不是震源断层错动在地表的直接反映,同时汉沽断裂晚更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 063mm / a,明显低于海河断裂东段晚更新世以来0. 141mm / a 的平均滑动速率,这都表明汉沽隐伏断裂的活动强度并不是很大,应是一具有中等活动强度的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4.
河西务断裂活动性的综合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的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的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的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的活动性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相似文献   

5.
依据盆地第四系沉积特点,结合高密度、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浅层地震及钻孔磁化率探测结果,剖析隐伏断裂在盆地的几何形态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南段(隐伏端)沿窑湾村-桑园南堡村展布,由2条SE倾的阶梯状正断层组成,切割第四系上更新统泥河湾组地层,上断点埋深40m,断距约35m;断裂在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全新世以后断裂活动性具逐渐减弱趋势;施庄断裂北隐伏段经施庄向SE145°方向展布,切割第四系泥河湾组地层,上断点埋深70m,断裂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延怀盆地隐伏断裂在晚更新世时期活动性强,而全新世以来,各断裂活动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北天山地区活动逆断裂-褶皱带构造与潜在震源区估计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天山山前逆断裂-褶皱带是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挤压构造,该地区的地表活动构造、隐伏活动构造及活动背斜都受地下深处近水平滑脱断层控制。对1906年玛纳斯地震(M7.7)的发震构造、地表变形与破裂特征和山前活动逆断裂带上古地震的研究表明,北天山山前隐伏活动深断坡具备大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大致以金钩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段,相应地构成两个大地震潜在震源(M8)。山前第2条玛纳斯逆断裂-褶皱带和第3条独山子逆断裂-褶皱带中的各个活动背斜,以及西湖隆起等可能是8个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M6)。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东起西万公路,西至108国道,北接长安区,南临安康、汉中一线.位于秦岭东西纬向构造带内,区内断裂(带)为东西向展布,西汉高速公路从该地段穿过.为确定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及活动性,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断裂(带)氡气测试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这些就成为分析与评价工作区内断裂活动性的重要依据.首先作了典型测试成果剖面的解释分析,然后进行了测试成果剖面的对比分析及评价,得出该区内活动断裂的空间分布位置、相对活动强度及活动水平等有关活动性问题,最后得出了区内断裂(带)的活动强度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隐伏断裂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研究了华北北部隐伏活动的唐山断裂和夏垫断裂以及隐伏不活动的香河-皇庄断裂上0.5m和2.0m深处的CO2异常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2异常机理及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在判断隐伏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中的应用。0.5m深处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和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均有异常;而2.0m深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上异常显著,在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则没有异常。2.0m深处CO2异常范围比0.5m深处CO2异常范  相似文献   

9.
已有资料表明包头断裂呈NE走向隐伏展布于河套断陷带内次级盆地白彦花凹陷的东边界,目前关于该断裂的活动性资料尚需补充。鉴于包头断裂发育于由乌拉山山前断裂带和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组成的传递斜坡内部,研究其活动性不仅有助于深入讨论相邻活动断裂带的连接方式及活动响应,还可为更全面地认识河套断陷带的地震构造特征提供资料。控制性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综合探测是当前研究隐伏断裂活动性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跨包头断裂的浅层人工地震纵波反射剖面显示该断裂为倾向NW的正断层,深度约75m处的强反射层(Tg)位错量约为25m;在此基础上实施的联合钻探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该断裂具有明显的生长断层特征,其上断点止于地层顶部埋深45.6m的早更新世棕红色黏土层中,上覆上更新统与其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包头断裂属于早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10.
万全断裂是洋河盆地北缘断裂带组成断裂之一,控制沿线构造活动及地貌发育。断裂走向NE,倾向SE,在沟口处隐伏于第四纪覆盖层,采用电阻率成像和浅层地震联合勘探方法,获得该断裂隐伏段落综合物探异常,结合地质地貌调查,判定隐伏段落展布的具体位置、产状、活动特征及地下结构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万全断裂隐伏段落走向NE,倾向SE,倾角约75°,上断点埋深约20 m,20—240 m深度可见断裂破碎带(宽约10—20 m)物探异常特征及断裂两侧地层结构差异。该联合探测模式可有效探测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的隐伏活动断裂,具有较强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浅层人工地震P波和S波资料揭示的郑州老鸦陈断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断层活动性的探测研究是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查明郑州老鸦陈断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2006年底跨老鸦陈断层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P波和S波探测,通过采用不同的地震波激发源、不同的观测系统参数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获得了沿剖面不同深度的地下细结构图像,揭示了老鸦陈断层的形态和特征。结果表明,老鸦陈断层为一条倾向NE、走向NW的正断层,该断层错断了新近系(N)以前的地层,在Q+N地层内部没有发现断层引起的地层错断现象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北部千里岩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南黄海北部海域首次针对千里岩断裂进行了声波探测。根据声波反射剖面所显示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性差异,大致以朝连岛断裂为界,可把千里岩断裂分为2段,南段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在日照东南海域跨断裂的声波剖面上晚更新世地层没有受到断层错断的影响;北段在晚更新世晚期活动,从千里岩岛西侧至石岛湾以东海域,在声波剖面上可见多处上更新统中上部地层错断现象。虽然自建立测震台网以来沿千里岩断裂及附近海域内尚未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也未见小震丛集现象,但是,千里岩断裂的晚更新世活动段长度>100km,具有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在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军  沈军  向志勇  吴传勇 《内陆地震》2009,23(2):206-214
以2004~2007年开展的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之地震危险性评价专题所取得的新资料为基础,重点对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活动性和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进行评价.西山断层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中期曾有强烈的活动,最新的活动错断了距今39~16 ka的地层,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活动性减弱,没有错断全新世地层,所以为晚更新世断层.该断层晚更新世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05~0.06 mm/a.西山断层具有发生直下型地震的能力,估计其潜在最大地震震级为6.5级.  相似文献   

14.
腾冲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期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姜朝松 《地震研究》1998,21(4):320-320
在前人对腾冲火山活动分期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依据地层披盖关系,地丑对比、火山财貌、岩石类群、岩性等特点并参考同位素年龄测定值,把腾冲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四个活动期、九个亚期。第一期火山活动活动始于上新世,第二期火山活动为早更新世,第三期火山活动为晚更新世。第上期火山活动为全新世。  相似文献   

15.
腾冲新生代火山分布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姜朝松 《地震研究》1998,21(4):309-319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对比,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最终得出腾冲地区新生代火山有68座,并给出各个火山主要分布特征。同时根据火山喷发类型、岩性、时代、地域等相关性,腾冲火山区新生代火山划分为7个火山群;1.鸦乌山--大黑山火山群;2.大团山--黑龙湾火山群;3.马站火山群;4.打鹰山--马鞍山火山群;5.余家大山-大六冲火山群;6来凤山-三益村火山群;.7大呼山--照壁山火山群。腾冲新生代火山分布肯有数量多  相似文献   

16.
重力垂直梯度测定是应用地球物理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性课题。研究重力垂直梯度(以下简称垂直梯度)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与变化,可以增加对地球重力场和地下地质构造及其活动性的了解。1982-1984年,我们在研究垂直梯度测量原理和  相似文献   

17.
跨断裂水准剖面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活动地块的相对运动和变形,其边界带往往构造活动强烈,是反映地壳运动的敏感部位。基于上述思路,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发生后,通过大范围监测布设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及周边主要构造带上的水准剖面,在短期内快速获取了大范围的断裂活动信息和不同断裂带对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的响应特征。实践证明,这种监测方式灵活、作业周期短、资料处理快,能及时对震情趋势做出估计,不失为当前区域形变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八宝山断裂带形变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薄万举  谢觉民 《地震》1998,18(1):63-68
八宝山断裂带上布设有7处形变跨断怪台点,多年来,这些台点形变资料所显示的断层活动性质差异很大,有的互相矛盾,近几年又出现了大的量级变化,是构造活动的加强还是局部环境因素的干扰,众说不一,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是干扰所致,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将多台点资料与地质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八宝山断裂带观测到的形变变化的主要部分属断层构造活动所致,并非局部干扰所致,不同台点异常变化的不一致性是局部地质构造复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裂缝带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实地观察和测量资料描述了西安地裂缝带的基本特征,着重阐明了深井水位动态变化和地面不均匀沉降与地裂缝活动之间的时空关系。认为西安市区超采地下承压水导致地面大幅度下沉是西安地裂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局部地质构造条件对地裂缝特征的形成有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外物探仪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璐苹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11(4):112-115,118
本文介绍了国外航空、地面及井中物探仪器的最新进展,和一些新型仪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