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检查对后颅窝病变的诊断存在局限性,伪影使后颅窝结构显示不清,限制了对脑干病变的诊断;MRI不受伪影影响,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组织水肿轻微增加十分敏感.我们就脑干梗死患者的MRI诊断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胸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的改进,特别是抑制伪影技术的提高。对MRI在胸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征作了介绍。并对肺癌、纵隔肿瘤、胸膜病变以及心脏病变的MRI检查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因超声波无法穿透充满气体的肺脏,肺部一直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然而任何肺脏的病变都伴随着水和气比例的变化,受损肺脏的肺泡和间质充气与含水量的改变可产生一些超声影像及伪影。近年来肺超声已经被证实对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肺部评估意义重大,包括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气胸、肺炎、肺栓塞以及肺间质性疾病等~([1])。肺超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口腔金属材料在磁共振成像不同序列中产生的伪影面积,为临床选择适宜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金属修复材料和成像序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口腔科临床常用铸造金属材料(银钯合金、金钯合金、金合金、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钛合金和纯钛)制作立方体模型,置于充满蒸馏水的圆筒状塑料容器中,并以瓷块作为对照,采用三种头颈部常用序列(SET1WI、FSET2WI、GRET2WI)进行检查,测量并分析比较伪影面积。结果方差分析显示,金属材料(F=27.920,P〈0.001)和扫描序列(F=52.771,P〈0.001)均对伪影面积有显著性影响。贵金属合金的伪影面积最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钛合金和纯钛出现中度伪影,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存在重度伪影(P〈0.05)。三种序列中,GRET2WI序列产生的伪影面积最大。结论合理选择金属材料和成像序列可以减小MRI金属伪影。  相似文献   

5.
MRI诊断脑干梗塞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干梗塞多为腔隙性梗塞,病灶较小,急性期CT较难发现.MRI因无后颅窝伪影的干扰,能早期发现脑干梗塞灶,并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数目和大小.特别是MRI弥散技术在超早期脑缺血性中风的定性、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1~3].本文分析50例脑干急性梗塞的MRI检查资料,着重探讨MRI表现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MR脂肪抑制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内含有大量氢质子,MRI上信号较高,常掩盖其它组织的信号,还可产生化学位移伪影。为清楚显示病变、增加组织对比度及减少伪影,近年来脂肪抑制(FS)技术正逐步推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MRI对卵巢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经MRI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畸胎瘤患者13例,对其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畸胎瘤12例,误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MRI对畸胎瘤的检出准确率为98%。13个瘤体中含有脂肪成分11个,脂液平面1个,碎屑征1个,局灶性头结节4个,脂肪与组织边缘有化学位移伪影4个,钙化1个。结论 MRI能够较好地显现卵巢畸胎瘤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计算机摄影(CR)伪影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分析CR系统各种伪影的特点,从扫描器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IP板的构造、影像处理、操作者的错误等方面阐述CR伪影的产生原因.结果 伪影大概可分为:前后次影像重叠伪影、IP板扫描中卡片引起的伪影、"流空效应"伪影、灰尘引起的伪影、IP受损引起的伪影、摄影条件过高产生的伪影、散射线引起的伪影、扫描过程中外来光线引起的伪影等方面.结论 正确认识CR伪影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尽量防止伪影的产生,大大提高CR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SCT-MPR)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134例,均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并进行MSCT-MPR。观察HRCT和MSCT-MPR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检出率,图像质量及MSCTMPR图像满意度。结果 HRCT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MSCT-MPR为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HRCT检查、MSCT检查及MSCT-MPR对磨玻璃状阴影、气腔状实变影、小结节或微结节影、细网格状影、蜂窝状影、牵张性细支气管扩张征、肺气肿影及肺大泡影的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10例患者发现呼吸伪影,HRCT检查所得图像12例患者出现噪声,MSCT-MPR所得图像14例患者左下肺处出现阶梯状伪影,无移动伪影。两位影像学专家对MSCT-MPR所得磨玻璃状阴影、气腔状实变影、小结节或微结节影、细网格状影、蜂窝状影、牵张性细支气管扩张征、肺气肿影及肺大泡影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9.3%、95.0%、75.0%、20.0%、85.7%、65.2%、69.2%。结论 MSCT-MPR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与HRCT相似,应用MSCTMPR有助于提高肺部弥漫性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8例脑动脉瘤进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其中女性11例,男性7例,年龄31~70岁。所有病人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动脉血管造影(LA-DSA)或CT和MRI诊断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15例以Willis环为中心横断扫描。3例因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夹闭后为避免金属夹伪影采用冠状扫描。CT影像经磁带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1.
成庆  夏可周  郭卫春 《山东医药》2023,(25):107-111
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常规术式,而内固定误置则是导致脊柱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准确评估内固定置入位置对预防脊柱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CT是评估脊柱内固定置入位置的常用影像学手段,但由于金属伪影干扰,CT图像无法清晰显示金属-骨界面及邻近的组织结构。近年来,随着CT硬件与软件技术快速发展,去除金属伪影的CT成像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脊柱内固定置入位置的精准评估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目前,去除金属伪影新的CT成像技术主要有基于硬件的CT扫描参数优化和基于软件的后处理算法。CT扫描参数优化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简单易行,可在中低端CT中广泛应用,但其去除金属伪影的效果有限,难以满足临床精准诊断的要求。迭代重建(IR)、金属伪影去除(MAR)和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是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常用的后处理算法,IR算法可在低辐射剂量下较好地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MAR、VMI算法也能较好地去除脊柱内固定金属伪影,但MAR算法有可能引入新的伪影,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而VMI算法可增加图像噪声、降低对比度,不利于软组织显示。与单一的后处理算法相比,多种...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诊断和鉴别,一般都采用普通主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近年来磁共振检查(MRI)在本畸形诊断上的应用,受到重视。本文报告1例MRI检查收到优良的诊断效果。病例摘要男,37岁。20年前发现血压高,胸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0例,其中37例患者行CT检查,53例患者行MRI检查,30例患者行CT联合MRI检查,分析CT与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病灶部位多在中颅窝内鞍旁,MRI呈类圆形、哑铃形较均匀的稍长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扫描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脑内型患者的病灶分布于脑内任何部位,并以单发病灶为主,未见严重占位效应,未见水肿或可见轻度水肿,MRI检查T2WI呈"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伴絮状低信号环,扫描增强可见少量轻度强化。有32例患者经CT检查后为稍高、混杂密度影,扫描增强未见强化。结论脑外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CT与MRI检查时均有特定特征,但CT像不及MRI像,尤其是MRI的T2WI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减影磁共振成像对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感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脑膜炎病人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用T1W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比较减影前后图像对脑膜强化显示能力及对比度/噪声比值(CNS值)。根据发病后MRI检查时间分成3组,A组<3周,B组3周至3个月,C组>3个月。结果减影图像比增强后的图像更清晰、更直观,减影图像CNS值为116.14±4.98,增强图像CNS值为21.27±2.96,减影图像CNS明显高于增强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影前不能清楚判断脑膜强化的病例,减影后能做出明确的判断。特别是对早期病例(A组),敏感性从57.1%提高到89.3%(P<0.05)。结论数字减影MRI处理技术,可提高脑膜强化显示能力,特别是对诊断早期感染性脑膜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38例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成功37例,失败1例。方法:中心静脉与动脉法分别为36和2例。在成功的37例中,28例已施行手术,27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相符,1例误诊,手术符合率达96.6%。文内还讨论了DSA对先心病的诊断优缺点、产生伪影的因素,并提出了防止与补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枢性尿崩症 (DI)是临床较常见的神经内分泌疾病 ,系下丘脑垂体病变所致。磁共振 (MRI)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空间分辨率高、无创伤、无骨伪影等特点 ,在诊断垂体和下丘脑病变方面的价值已被公认。本文旨在探讨临床诊断为尿崩症患者垂体后叶的 MRI信号变化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1996~ 2 0 0 1年在本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9~ 4 5岁 ,中位年龄 30 .4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多饮多尿 ,日尿量5 0 0 0 ml以上 ;2尿比重低于 1.0 0 5 ,尿渗透压 <15 0 m Osm / kg…  相似文献   

17.
<正> 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使无创性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并逐渐被临床认可。影响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主要因素包括扫描时被检查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运动伪影及冠状动脉管壁的钙化、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等。对于检查过程中因心率异常造成的错层伪影及运动伪影,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心电编辑软件。国内外近年有各种研究证实,心电编辑功能能够提高心率异常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心电编辑的方法消除或降低心率异常及屏气不良对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25例小儿先心病患者行 DSA 检查.其中17例已手术治疗,16例术后诊断与 DSA诊断一致,提示 DSA 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对 DSA 的临床应用价值、伪影产生及补救措施与改进方向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可以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螺旋CT扫描检查,所有血管显影清晰完整,无运动伪影及阶梯状伪影。共对1226段血管进行评价,其中891段血管狭窄。结论双螺旋CT造影术具有准确率高、无创操作、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脏病变在老年中发病率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而冠心病是动脉粥硬化导致脏器损害的最常见类型,是严重危害人类康的常见病[1]。双源CT是一项最新技术,其极高图像时间空间分辨率,使其成为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好的无创影像方法。目前被认为是可准确评价冠动脉的无创手段[2,3]。其快速、清晰的扫描特点在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查时,可以明显减少心率、心律不齐或呼吸伪影造成的冠状动脉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