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珂玉  王艳杰  赵丹玉  杨如意  柳春 《山东医药》2012,52(20):16-18,103
目的观察补脾益气方药对哮喘大鼠Th1/Th2失衡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地塞米松组、补脾益气方药治疗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采用ELASA方法检测BALF中IL-4和IFN-γ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GATA-3和T-be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及IL-4含量均明显升高,IFN-γ含量显著下降;GATA-3表达增高,T-bet表达降低。经补脾益气方药与地塞米松治疗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和IL-4含量均明显下降,IFN-γ含量显著升高;GATA-3表达下调,T-bet表达上调。上述结果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脾益气方药对Th1/Th2失衡有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调节GATA-3和T-bet的协调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不同剂量雷公藤甲素治疗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STAT6、eotaxin mRNA及气道上皮STAT6、eotax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STAT6、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及地塞米松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气道上皮STAT6的蛋白表达与BALF中白细胞数、Eos计数及气道上皮eotax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8,0.612,0.682,P<0.01)。气道上皮eotaxin蛋白表达与白细胞总数、Eos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88,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TAT6及eotaxin的表达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凶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 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 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_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 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I-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郭之强  颜春松 《山东医药》2011,51(21):23-25
目的通过观察SD大鼠急性支气管哮喘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分布及表达和冬虫夏草(CS)及地塞米松(DM)对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AQP1在急性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对照组、CS干预组(灌胃4 g/kg)、DM干预组(腹腔注射2.5 mg/kg),干预组在激发阶段进行,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炎症细胞进行计数及分类,用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NF-γ;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哮喘大鼠肺部AQP1的分布及表达。结果①哮喘对照组肺组织内可见弥漫的炎性渗出性改变,而CS、DM干预组炎性改变程度则较轻。②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哮喘对照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IL-4均升高(P〈0.01),INF-γ降低(P〈0.05);CS、DM干预后细胞总数及EO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IL-4均明显下降(P〈0.05),CS、D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AQP1主要分布在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黏膜固有层的血管内皮细胞、气道黏膜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EOS;哮喘对照组呈强阳性表达(P〈0.01),CS、DM干预组较哮喘对照组表达减弱,但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强(P〈0.05),CS、DM组间AQP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AQP1在急性支气管哮喘大鼠的支气管、肺组织内及炎症细胞呈强阳性表达。②CS及DM均能抑制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在肺内聚集,并对SD大鼠急性支气管哮喘肺组织AQP1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脾益气方治疗前、后的脾虚哮喘大鼠黏蛋白(mucin,MUC)5AC表达的变化.旨在探讨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哮喘组、脾虚哮喘治疗组和哮喘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UC5AC含量,采用RT-PCR测定肺组织MUC5A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大鼠BALF中MUC5AC含量和肺组织MUC5AC表达均显著升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且和哮喘组相比较,脾虚哮喘组BALF中MUC5AC含量和肺组织MUC5AC表达显著升高(P<0.01).和脾虚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治疗组BALF中MUC5AC含量和肺组织MUC5AC表达显著降低(P<0.01).和哮喘组比较,哮喘治疗组BALF中MUC5A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MUC5AC表达进一步升高,BALF中的MUC5AC含量进一步增加,补脾益气方能够使其不同程度逆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高良姜素组。卵白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的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良姜素组BALF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肺内炎症细胞评分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血清TNF-α含量、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良姜素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0.01)。结论高良姜素可降低哮喘小鼠TNF-α的表达,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7.
张娟  赵铭山 《山东医药》2012,52(5):25-28
目的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在哮喘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TARC的影响。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每组12只。以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及OVA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沉渣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及BALF中TARC、IL-4的浓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气道平滑肌细胞中TARC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B组白细胞及EOS计数明显高于A、C组(P<0.01),C组EOS计数高于A组(P<0.05)。B组血清及BALF中TARC及IL-4的浓度显著高于A、C组(P<0.01);C组血清、BALF中TARC的浓度低于B组(P<0.01)。B组气道平滑肌细胞中TARC蛋白表达量较A、C组显著增高(P<0.01)。小鼠血清、BALF中TARC浓度与IL-4浓度呈正相关(r=0.669、0.845,P均<0.01)。结论 TARC在哮喘组小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减少IL-4的分泌从而抑制TARC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虫草多糖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和Ig E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0只,给予50μg卵清蛋白(OVA)+150μl氢氧化铝干粉+50μ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20只,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成功过后,将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虫草组30只。虫草组大鼠予150 mg/kg虫草多糖每日一次灌胃,连续14 d;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灌胃,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对比实验前后各组大鼠血清IL-17和Ig 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总细胞数。结果 1实验组大鼠的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血清IL-17含量与模型组(13.01±1.65)比较明显较低(P0.05);2实验组大鼠血清Ig 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血清Ig E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3实验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4大鼠血清IL-17与Ig E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63,P0.01)。结论虫草多糖能够明显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L-17和Ig E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IL-5可溶性受体仅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以及Bax蛋白表达的干预。方法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L-5Rα治疗组。哮喘组和slL-5Rα治疗组分别给予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其中,sIL-5Rα治疗组于激发前30min腹腔注射sIL-5Rα100μg进行干预,每日一次,连续7d;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给予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BALF中IL-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EOS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EOS比例、IL-5、Eotaxin水平显著升高(P〈0.01),EOS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与哮喘组比较,sIL-SR治疗组EOS比例、Eotaxin水平明显下降(P〈0.01),EOS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IL-5可溶性受体α可明显降低哮喘小鼠IL-5、Eotaxin水平,上调肺组织Bax蛋白表达,减少肺部EOS的浸润和增加其凋亡,可以明显缓解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激活转录因子-3(ATF3)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进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观察豚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豚鼠肺组织及BALF中ROS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法测定豚鼠肺组织中ATF3蛋白的表达和量的变化;原位杂交、RT-PCR法检测ATF3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豚鼠BALF细胞中ATF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豚鼠BALF中炎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豚鼠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明显气道重塑改变,且哮喘组ROS含量显著升高,而地塞米松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低(P值均〈0.01);②ATF3蛋白及mRNA表达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③ATF3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与ROS含量及BALF炎细胞总数、EOS%变化均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豚鼠肺组织及BALF细胞中ATF3的表达升高,可能与气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ATF3表达下降,可能在哮喘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探讨两者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以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组)、C组[15mg/(kg·d)缬沙坦]、D组[30mg/(kg·d)缬沙坦]和E组[50mg/(kg·d)缬沙坦]。分别观察各组肺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VEGF和PDGF的水平。结果哮喘大鼠肺组织出现了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与A组比,B组BALF中VEGF和PDGF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B组比,缬沙坦干预后的C组、D组和E组BALF中VEGF和PDGF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VEGF和PDGF在哮喘大鼠BALF中浓度增高,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和气道重塑过程。缬沙坦能明显降低哮喘大鼠BALF中VEGF和PDGF的水平,有助于改善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胡黄连苷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支气管收缩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胡黄连苷Ⅱ干预组(c组),用卵白蛋白系统致敏加局部激发的方法制作哮喘模型,C组第8天起给予胡黄连苷II(100mg/kg)灌胃。第15天给予2oA卵白蛋白液诱喘,观察各组大鼠的诱喘表现、诱喘潜伏期变化。第22天给予气道阻力测定;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HE染色病理观察支气管肺组织切片。结果与B组相比,C组大鼠诱喘潜伏期明显延长(t=-5.961,P〈0.01),诱喘反应减轻;基础呼气阻力降低(t=11.014,P〈O.05),肺顺应性升高(t=-2.365,P〈O.05);BALF中细胞总数和E0s计数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16.685、5.519,P〈0.01);外周血EOS计数显著降低(t=13.730,P〈O.01);血清及BAI。F上清中IFN—Jy的水平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11.589、-9.177,P〈0.01),IL-4的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13.728、25.649,P〈O.01);支气管壁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支气管壁及血管周围EOS浸润明显减少。结论胡黄连苷Ⅱ对哮喘大鼠具有一定的抑制支气管收缩的作用,并可以抑制哮喘大鼠气道局部炎症反应,改善气道局部和全身的Th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对变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阐明VEGF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以及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VEGF受体抑制剂治疗组(C组),每组各1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VEGF进行定量分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小鼠肺组织内的表达水平。采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管壁厚度(WAt/P i)、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 i)、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计数(N/P i)及肺组织切片中的血管计数、血管壁平滑肌厚度、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计数。结果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比值B组分别为(142±63)×107/L、98.0±46.9,A组分别为(30±14)×107/L、0.7±1.1,C组分别为(41±17)×107/L、4.9±3.5,A组和C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比值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BALF中上清液和血清中VEGF水平分别为(55±26)pg/m l、(72±26)pg/m l,A组分别为(37±9)pg/m l、(49±18)pg/m l,C组分别为(34±3)pg/m l、(43±19)pg/m l,A组与B组、C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大部分支气管平滑肌、黏膜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周围VEGF均呈阳性表达,而A组和C组几乎没有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显示,B组WAt/P i、WAm/P i、N/P i分别为(17±5)μm2/μm、(6.3±2.2)μm2/μm、(0.050±0.020)个/μm,A组分别为(8±3)μm2/μm、(3.2±0.8)μm2/μm、(0.027±0.017)个/μm,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5)。B组和A组血管计数分别为(19±3)个、(10±5)个,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抑制剂治疗后C组WAm/P i、血管计数分别为(4.5±1.3)μm2/μm、(11±3)个,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EGF在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及肺内过度表达,并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和气道重塑过程。VEGF受体抑制剂可明显改善哮喘小鼠的变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