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医案是承载历代名医经验和诊疗特色的唯一素材,后辈中医总是以学习前人医案为提高临床和学术水平,进而成材的一个主要途径。本文论述了中医医案数据库的研发背景,详细介绍了中医医案数据库的构建步骤,以及数据库的具体功能:包括查询检索、统计分析、药物研发及用户交互等功能。总结了中医医案数据库研发的意义并对起应用前景做出展望:①中医医案数据库大大提高中医医案资源在各方面的利用效率和价值。②纸质图书产品资源的重复利用。③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医学客观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浙江中医杂志》2014,(3):176-176
《百家名医临证经验》是将半个世纪以来,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的优秀作品,取其精华,浓缩提炼而成,全书共分为名医真传、临证心法、经验交流、难症释疑、险症回春、妇科撷菁、儿科集萃、外科经验、诊法求索、医案医话、针灸聚英、治法探赜、成方妙用、名家用药等16个部分,收录文章250余篇,计100余文字。《百家名医临证经验》一书,着力发掘中医学术底蕴,侧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2014,46(10):4-4
<正>医案作为中医理论和特色的传承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古今历代医家留下的医案,已经成为当前中医药学术研究的热门内容。为进一步搭建学术平台,整合多学科学术力量,引领中医医案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发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批复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案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4年12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深圳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现将大会有关事项通知  相似文献   

4.
医案是中医临证经验精华的重要载体,对中医学的学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医医案格式标准及术语标准规范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通过创新医案标准规范的研究方法,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中医医案规范化研究领域,建立科学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医案格式标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搭建高集成、开放共享的大型医案数据库体系,推动医案学学科发展,使其在中医药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医案即今之病历,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资料。妇科医案应突出妇科的特点,而中医妇科医案则应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传统中医的特色。传统中医体现在形式上:有的按病历形式;有的症状、病机、诊断有序而列,不言治法已暗含其中;有的突出辨治法则,以证论治,直击病机而予处方用药;有的夹叙夹议,边叙边论,叙中有论,论中有叙;有的引经典论析病证;有的用骈体文写医案;也有的或证或理,简明突出,重在方药,或则以治为主,类似处方,又非处方。在内容上,传统中医观点与当今的诊断标准尚难达到统一,疗效标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7、5、3"奇数律的内容也可推广应用至医案写作中。  相似文献   

6.
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在中医临床实习阶段所开设海派中医学术流派医案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从对该课程的教学实施和师生调查问卷中探讨本课程教学方法,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医案学习,拓展临床思路;临证抄方实践,加强临诊能力;注重中医文化传承,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从有助于了解中医各主要医学流派的学术特色及中医各主要学说,理解和掌握名医学术思想和中医学理论,了解名家临床经验等方面,探索中医各家学说CBT教学法对培养中医专业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作用,并提出CBT教学法对医案的选择要点.  相似文献   

8.
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新中医》2001,33(1):18-18
“医案” 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案文献对中医学之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撰写医案是中医学的优良传统,是中医之特色,应该继续予以发扬。前些时,有人按西医之模式,认为临床总结要有多少病例,要设立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才有意义,从而否定中医之个案总结。但国外医学最近又重视疾病的个性化了。 我国之有“医案”,可追溯至汉代司马迁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淳于意的25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医案中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职业以及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可见中医之医案早在公元前一二百年已诞生了。二千…  相似文献   

9.
中医文献中包括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价值的医案,正确认识与利用这些医案对于今日我们传承学术、指导临床、提高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分析中医医案特点、考查医案与其他类文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医医案的各类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太史医案初编》是清代旴江名医黄宫绣的一部医案著作。该书立足于中医的理论特点及临床特色,体现了黄氏独特的辨证思路和临证经验。本文以《太史医案初编》中几则有关血证的医案进行研究,主要对黄氏辨治血证的理法方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以窥其主要学术思想特色,挖掘旴江医学学术价值,为临床血证辨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医案是中医临证记实不可缺少的常规,重视临床个案总结是中医学术上的重要传统特色。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用意深刻,经验丰富,独占医林。现结合临床体会,谈谈已见。  相似文献   

12.
中医医案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医古籍中积累了大量的医案专著,很多医论医话著作中也有许多相关个案的记载,由此保留了古代医家弥足珍贵的临证诊疗经验。对中医古籍的整理和开发研究,不能忽视医案这一领地。古代医家诊疗经验的整理、  相似文献   

13.
《环球中医药》2012,(11):858-858
《环球中医药》杂志开辟《中医病案析评》栏目。中医医籍医案是中医学术传承的宝库,中医住院病历的书写也对中医师分析病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栏目,广大读者将临床中遇到的典型病案或疑难病案整理刊发,交流辨证体会、临床心得,提高学术水平,共同成长。写作格式与要求文题可以用中医辨证、中医诊断命名,也可以用主要症状、体征、西医诊断命名,也可以用中医证名和西医病名混合命名。无需英文文题。本栏目文章结构分为"病历摘要"和"分析与讨论"两部分。"病历摘要"用准确简介语言交代清楚患者主诉、病史、  相似文献   

14.
杨建宇  李彦知  范竹雯  于峥  孙光荣 《光明中医》2011,26(11):2369-2373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证学术文献,是中医学独有文体之一。医案与病历有显著的区别以及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医案有提要、案体、按语3部分。名老中医医案的撰写,要对主诊者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辨特点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医案的叙议,成为一个有机的、缜密的、连续的和精练的学术成果展示。医案的写作应兼具科学性、创新性、个性化、规范化的原则。医案的编辑在遵循科技文献编辑规范的前提下,应遵循医案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医案是中医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国学大师章太炎尝谓:"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的确,医案是医者活生生的临证记录,最能反映其学术思想、诊治经验和用药特色,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笔者以为,借鉴古代名家的医案特别是诊治真假疑似病证的案例,对临证辨惑析疑,提高疗效,无疑有着较大的启发和帮助。兹精选几则典型医案,并加以评析,以飨读者。1真寒假热案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中医杂志》2010,(4):282-282
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浙江中医杂志社组织编写的《百家名医临证经验》一书,着力发掘中医学术底蕴,侧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医杂志》2012,(17):1515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1-6集),由董建华、王永炎两位院士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编写,共收录434位名老中医的5172例医案。这些医案是现代中医名家灵活运用中医理法  相似文献   

18.
李文豪  陈冬荣  李少娟 《光明中医》2023,(10):1997-1999
临床接诊能力的培养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规培基地应着重培养学员的中西医临床诊疗思维,在夯实中西医临床三基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医患沟通能力,采取常规门诊加教学门诊、教学查房、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医案讨论、同伴互助加临床演练、规范医案书写、强化中医临床思维、增强西医诊疗能力和培养辅助检查的判读和应用能力、加强出科考核及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学员的接诊能力,培养出拥有扎实中西医基础、能运用中医诊疗技术并发挥中医特色解决临床问题的合格中医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医案是特定时期临床诊疗实践的真实记录,个性化是其主要特点。中医医案评价要"注重学术思想的凝练、诊疗特色的评价和误诊医案的解析"。而评价的路径则包括正确理解医案的内容、彰显古今医案的现代价值、开阔思路与提高临床疗效。目的是为中医医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中医急诊学的特色决定其与证候学的必然联系与互动。中医急诊学的关键内涵是证候学。急救、防变、康复均离不开辨证。证候学的八纲辨证使中医急诊学明显突现学科特色并充分展示疗效优势。证候学缺乏客观指标,缺乏规范,缺乏定量化以及临床无证可辨及证同治不同的验案,而成中医急诊学发展的学术瓶颈。证候学的计量化、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是中医急诊学取效和完善的保障体系。证候学的研究,应当在思路上保持中医学理论的原创,而继承是基础;在方法上"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走中西医配合、诊疗标准化、学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