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雅  周小香  陈华丽 《全科护理》2012,10(10):938-939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制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床边工作制前,改革护士管床方法,将病房按区域分3组或4组,每组护士人员按层级配备,同时调整班次、各班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护士护理病人实行床边工作制:床边交接班,直接、快速交接病人情况;组长进行床边查房,指导护士工作,质量控制本组护理质量;将工作站前移至病房,护士在病人身边工作,为病人提供全程护理服务;参与医生床边查房;床边实时记录护理过程。[结果]实施床边工作制后,病房红灯减少,节省了护士走动时间,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对床边工作制的满意度达9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床边工作制,转变了护士的服务观念,拓宽了护理内涵;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供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层级管理提升了护理质量;护士贴近临床,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陈冬梅  黄云宴 《全科护理》2011,(10):902-903
[目的]探讨床边护理工作制在优质服务病区的应用。[方法]在护士长指导下,设立护理组长职务及辅助护士,配置流动的护士站的工作车,护理组长认真落实人车合一工作制,辅助护士落实后勤输送工作。[结果]改善了优质服务病区的环境,提高了专科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护士长管理效能,减少了家属陪护人数。[结论]床边护理工作制有利于提高优质服务病区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床边护理工作制在优质服务病区的应用.[方法] 在护士长指导下,设立护理组长职务及辅助护士,配置流动的护士站的工作车,护理组长认真落实人车合一工作制,辅助护士落实后勤输送工作.[结果]改善了优质服务病区的环境,提高了专科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护士长管理效能,减少了家属陪护人数.[结论] 床边护理工作制有利于提高优质服务病区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屠燕  黄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54-355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要求,改变工作流程与模式、开展护理责任大包干,在每个责任病区的病房门前增设护士工作站,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结果]全面提高了护士对分管患者病情的掌握;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落实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精神,观察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病人呼叫响铃次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神经外科2个护理单元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响铃次数对照,采用观察法进行测量。[结果]实验组响铃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可以大大减少病人呼叫响铃次数,真正体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访视护理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所有经急诊科救治后转入各科室住院的急危重症病人及负责交接接收各急危重病人的病房护士作为访视对象,2013年1月—2013年3月为访视前调查阶段,通过访谈及调查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了解存在问题并运用 QC管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013年4月—2013年8月为访视护理阶段,将改进措施落实于实际急诊护理工作中,同时做好急诊病人及病房护士的访视护理工作;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为访视后汇总阶段,将通过访视护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再次访视调查,评价护理工作成效。同时将开展访视护理前、后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访视护理工作的开展,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访视护理的开展,是急诊整体护理工作的延伸,不仅拓展了急诊护理工作的内涵,同时通过访视工作的开展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了急诊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的满意度,建立了急诊与病人、病房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7.
陈淳 《全科护理》2011,(17):1561-1562
[目的]总结心胸外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阶段工作,切实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示范病房采取统一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护理服务缺陷,细化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优化排班模式;落实基础护理项目的规范培训,调整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简化文书书写,增加护理服务时间;落实护士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落实安全管理,提供安全服务;重视优质服务,提高执业形象等举措。[结果]示范病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病人对责任护士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责任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针灸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方法]通过实行小组责任包干制护理、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建立护士管床整体护理责任制、落实床边工作制等措施,在针灸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住院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1.42%提升到95.25%,医生认可度由原来81.90%提升到93.40%,护士满意度从82.60%提升到95.60%。[结论]在针灸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护士自身专业水平、增强护士职业感、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与应用基于IPAD的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模块,应用于病人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的调查,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方法]在移动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基于IPAD+WLAN技术,建立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模块,病区管理者可随时手持IPAD在床边完成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模块应用后,病区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数据的录入、计算、统计、分析、报表生成等耗时较前明显减少(均P0.01),病人对责任护士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应用IPAD进行责任护士满意度调查,可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护理管理的信息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医护联动工作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实施层级全责、医护联动护理工作模式与2005年实施传统医护工作模式作比较,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护理服务质量指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每天拖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全责、医护联动护理工作模式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医、护、患关系融洽,病人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医护资源的配置得到了最合理的优化,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实施效果以及护士、病人对其知晓率与满意度。[方法]根据《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及住院病人安静度,以国家卫生部《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为基础,将病人活动度与护士辅助程度以及护理频次进行纵横排列细化整合,病区公示,病床悬挂。[结果]2011年5月一2012年2月护士、病人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提高。[结论]整合细化后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公示表的设计和应用,明确了临床护理服务内涵、辅助程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保证了基础护理到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实施效果以及护士、病人对其知晓率与满意度。[方法]根据《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及住院病人安静度,以国家卫生部《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为基础,将病人活动度与护士辅助程度以及护理频次进行纵横排列细化整合,病区公示,病床悬挂。[结果]2011年5月—2012年2月护士、病人知晓率及满意度均提高。[结论]整合细化后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公示表的设计和应用,明确了临床护理服务内涵、辅助程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保证了基础护理到位率。  相似文献   

13.
江海云  唐瑶  肖秀娟 《护理研究》2013,27(10):926-928
[目的]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实施PDCA管理,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不断地持续改进。[方法]选择两个病区,设一个病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另一个病区为实验组,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结果]实验组病人护理成效、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利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护士床边工作制,利于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14.
陈洪波  洪亚辰  朱芳  陈颖  王靖  朱霞  王平  刘光菊 《护理研究》2012,26(34):3231-3232
[目的]探讨加强夜间床边巡视,规范薄弱时间段的护理行为,从而避免护理缺失,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将400例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采用夜间床边巡视单进行床边巡视,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满意度达99%,护理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夜间床边巡视单后,病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预防了护理缺失,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人力调配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嘱平台为基础,建立护理工作量(以工时为单位)数据库,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原理,找出工时与人力配置关系,应用于病区月基础人力配置和日临时调配;病区护士长按工时预测实施前瞻性排班。[结果]利用护理工时进行人力调配后(2014年),较应用前(2013年)各病区间护士人均工时异常点减少,护士日人均工时提高(P0.01),护士日人均主动加班时间增加(P0.01),护士对人力调配满意度提升(P0.01),病人对护士主动服务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应用护理工时进行人力的动态调配,可使病区之间的护士人均工时达到均衡状态,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护士、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心胸外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阶段工作,切实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示范病房采取统一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护理服务缺陷,细化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优化排班模式;落实基础护理项目的规范培训,调整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简化文书书写,增加护理服务时间;落实护士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落实安全管理,提供安全服务;重视优质服务,提高执业形象等举措.[结果]示范病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病人对责任护士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责任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目前病房呼叫器响铃情况,分析响铃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工作,减少病房铃声。方法:2011年3-5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12个科室收集222人次的512个呼叫器铃声,铃声的收集由专人记录,均为工作日8:00-17:00的铃声,并记录临床相关资料。结果:与输液相关的铃声居首位,每天10:00-11:59是响铃的高峰时段;外科病房与内科病房在病人因测血糖而按呼叫器的频次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护士的工作年限对所管病人的铃声数量存在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使其加强病房巡视,尤其在响铃高峰时期对输液病人应提供主动服务,减少病房铃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护理管理、服务、文化3个环节的不断创新改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满足病人各项需求,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护理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得到社会、医院、护士的认可。[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护士满意度,是满足病人需求,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站式多功能基础护理车在晨晚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4个病区分别选取双月和单月在院共266个一级护理,且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计分≤40分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工作模式进行晨晚间护理,观察组将一站式多功能基础护理车应用于晨晚间护理工作中,分别比较两组病人的单项护理时间以及24h晨晚间护理时间、基础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足部护理所用单项护理时间及24h每个病人的晨晚间护理时间、基础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9,15.69,3.11,3.27,7.11,40.67,6.01,P0.01),两组更换引流袋、更换给氧装置单项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1.19,P0.05),两组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7,11.16,P0.05)。[结论]将一站式多功能基础护理车运用到晨晚间护理中,使护士在床边能够一次性完成面部清洁(洗脸)、足部护理(洗脚)等多例病人晨晚间护理项目,节约了护理时间及护理人力,夯实了基础护理,提升了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ICU病人监护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病人服务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应用ICU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病人信息、床位管理、医嘱处理、整体护理、电子病历、护理文书、科研统计、系统设置及效果评价。结果应用ICU管理信息系统后缩短了24 h护士书写文书时间,24 h护士床边护理时间明显延长,提高了护士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观察病情及时率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P0.01或P0.05)。结论 ICU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改进了ICU综合管理模式,提升了护士救护能力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