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液酸碱失调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检测60例HIE患儿的血气及血清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AG)及应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三重酸碱失调(TABD)。据此判断各种酸碱失调类型。结果:60例中高AG44例(73.3%),正常AG15例(25.0%),低AG1例(1.7%),单纯代酸或呼酸20例。双重酸碱失调20例,TABD17例,正常3例。结论:宫内缺氧,大量乳酸堆积导致高AG代酸是HIE酸碱失调最根本的原因,可出现各种类型酸碱失调,但与临床分度无关。治疗宜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保持周身良好的血液循环和肾功能,以及适当吸氧和应用碱性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气改变及处理。方法 测定45例HIE患儿的血气及血清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AG)及应用预计代偿值计算式来判断三重酸碱失衡(TABD),据此明确酸碱失衡的类型。结果 45例中单纯性酸碱失衡22例,双重酸碱失衡14例。TABD7例。正常2例。高AG36例(77.7%)。正常AG7例(15.5%)。低AG2例(4.4%)。结论 窒息,缺氧时糖酵解加剧,大量乳酸堆积导致高AG状态的代谢性酸中毒是HIE酸碱失衡最根本的原因,并易出现混合型酸碱紊乱,除测血气外应同时测血清电解质及推算AG值,HIE儿易出现混合性酸碱失衡处理时应改善机体氧合状态,保护和支持各脏器功能,慎用碱性药物。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酸碱平衡紊乱及阴离子间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酸碱失调的类型和阴离子间隙(AG)的改变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治疗。方法:检测32例重度窒息患儿血气分析及电解质,计算AG及应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三重酸碱失调(TABD),并复查17例经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后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32例中AG增高22例,正常8例,降低2例。所有患儿均有酸中毒,但单纯性酸碱失调仅7例,而以混合性酸中毒(22/32)为主,TABD高达14例。经HFOV治疗后酸碱失调得以纠正。结论:窒息缺氧乳酸堆积而非HCO3^-丢失可导致AG增高,TABD发生率高,预后差,治疗时宜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供氧、改善微循环,慎用碱性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液酸碱失衡的特点。方法测定163例新生儿窒息惠儿的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AG),及应用预计代偿值计算式以判断三重酸碱失衡(TABD),分析酸碱失衡的类型。结果145例存在酸碱紊乱,其中代谢性酸中毒有123例,高阴离子间隙(AG)代谢性酸中毒为80例,双重酸碱失衡(BABD)59例。三重酸碱失衡(TABD)30例。结论窒息缺氧乳酸堆积可导致AG增高,混合性酸中毒发生率高,治疗时宜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供氧、改善微循环,常规测定AG,以免盲目补碱。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酸碱紊乱及阴离子间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毅桦 《四川医学》2003,24(3):235-23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酸碱紊乱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68例窒息新生儿的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AG)值及应用预计代偿值计算式来判断三重酸碱紊乱(TABD),以明确酸碱紊乱的类型。结果 68例中单纯酸碱紊乱16例,二重酸碱紊乱44例,三重酸碱紊乱5例。高AG35例,正常AG27例,低AG6例。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糖酵解增加,大量乳酸堆积,导致高AG状态的代酸是窒息酸碱紊乱的最根本原因。除测动脉血气外应同时测定血清电解质及推算AG值。处理时应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保护和支持各脏器功能,使用碱性药物。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酸中毒类型及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酸中毒类型及预后情况。方法 :通过给 84例患儿生后 2 4小时内取挠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血电解质 ,血生化全套计算阴离子间隙 (AG)值 ,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与酸中毒AG变化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 84例中 ,重度HIE4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 ,pH <7.3 ,最低pH为 7 0。HCO3<2 4,最低为 9。其中多数存在混合性酸中毒 ,其PCO2 >6.6kPa ,最高达 9 7kPa ,尤其是伴高AG酸中毒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HIE组 ,其中 5例死亡新生儿酸中毒伴高AG者为 4人 ,占 80 % ,3例死亡新生儿AG >2 3 ,随着HIE程度的增加 ,其高AG酸中毒发生率及严重度亦相应升高 ,P <0 .0 0 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在重度缺氧引起重度HIE时 ,强调AG升高对于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断价值优于碳酸氢盐降低。AG升高对于代谢性酸中毒 ,尤其是潜在性代谢性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重症肺炎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与低钠血症、酸巾毒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0例老人肺部感染的病情、病程、预后与电解质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钠均值为(122.2±2.3)mmo1/L,对照组患者血清钠均值为(135.3±3.3)mmol/L,两组患儿间血清钠均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0.6,P〈0.01)。两组患者pH均值间有显著性差异(t=5.4,P〈0.05)。混合性酸碱失衡38例(占63.3%),其中以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为主32例(53.3%),三重型酸碱失衡6例(10.0%);其次为呼吸性酸中毒14例(23.3%),代谢性酸中毒8例(13.3%)。60例轻症肺炎患者以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为主10例(16.7%),呼吸性酸中毒7例(11.6%),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巾毒1例(1.7%)。重症肺炎组高AG代谢性酸中毒31例(51.7%),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15例(25.0%);对照组高AG代谢性酸中毒7例(11.7%),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4例(6.7%)。轻、重症肺炎组患者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2.9,P〈0.01)。结论重症肺炎出现低钠血症、混合性酸中毒、伴高AG代谢性酸中毒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三重酸碱失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水秀 《医学文选》2005,24(3):309-3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酸碱失衡类型和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4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清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AG)值和潜在HCO3-,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43例患者发生酸碱失衡,其中单纯酸碱失衡28例次,二重酸碱失衡21例次,三重酸碱失衡5例次。所有TABD患者均伴有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临床诊断TABD必需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值和潜在HCO3-联合才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捂热综合征阴离子间隙变化与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的关系。方法:对1996-1998年收治的婴儿捂热综合征(IMS)21例,取静脉血测定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按AG=Na-(CL HCO3)计算阴离子间隙,动脉化末梢血测定血气分析。结果:高AG11例,低AG7例,政党G3例,血清钠高AG组最高,低AG组明显降低,正常AG组略低于正常,P<0.01。血清钾三组均偏高,尤以高AG组处于高钾状态,P>0.05。血清氯低AG及正常AG组降低明显,P>0.05。HCO3三组均低于正常,尤以高AG组降低明显。血浆渗透压高AG组呈高渗状态,正常AG及低AG组在正常范围。高AG及低AG组中均有1种以上的酸中毒存在,2种以上的混合酸碱失衡比例较高,并有三重失衡存在,预后较差,正常AG存在代酸症状轻,预后好。结论:血清钠离子水平的高低是决定AG类型的主要因素,血气分析结合计算阴离子间隙,可诊断二重以上酸碱失衡,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不同AG组病人治疗措施各有偏重。  相似文献   

10.
宋琼 《河北医学》2001,7(3):193-195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分布,以酸碱失衡预测供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119例次慢性呼吸衰竭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正常5例次,呼酸37例次,代碱5例次,呼碱3例次。呼酸和并代碱52例次,呼酸合并代酸4例次,呼碱合并代碱4例次,三重酸碱失衡(TABD)9例次,其中呼酸合并代酸代碱7例次,呼碱合并代酸代碱2例次。经AG值和潜在HCO3^-判断,代要到8例增至17例。呼吸三重酸碱失衡(TABD)由0增到9例。不测潜在HCO3^-有4例失检。结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AG值及潜在HCO3^-对代酸和呼吸型TABD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危重病三重酸碱失衡(TABD)发生率及预后。方法:选择392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动脉血气分析值和血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潜在HC03 -,根据酸碱失衡诊断标准,了解TABD的发生率,并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392例危重患者中TABD 42例(10.7%),≥60岁TABD发生率较高,TABD组年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23例有酸硷失衡肺心病患者的阴离了隙(Anion Gap.AG)。其中“二重型”酸硷失衡12例,“三重型”酸硷失衡5例,仅有一种酸硷失衡的6例。全部病例都计算AG值,除呼酸或呼硷以及例“二重型”酸硷失衡(呼酸+代硷)的AG值正常外,其余的AG值均明显高于正常。AG值升高可诊断患者有代谢性酸中毒存住,这对肺心病并混合型酸硷失衡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前后酸碱失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前后酸碱失衡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81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12h后动脉血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前检测动脉血气120次,发生酸碱失衡105次(87.5%),其中呼吸性酸中毒(呼酸)及呼酸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最常见,分别为38例次(36.2%)及28例次(26.7%),其它依次为呼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酸)17例次(16%),代酸9例次(8.57%),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并代酸6例次(5.71%),呼酸5例次(4.76%)代碱2例次(1.90%).单纯低氧血症6例次(5.71%).机械通气后检测血气180例次,发生酸碱失衡104次(57.8%),其中呼碱36例次(34.6%)最多见,其他依次为呼碱并代酸16例次(15.4%),代碱14例次(13.5%),呼酸并代碱12例次(11.5%)呼酸7例次(6.73%),呼碱并代碱6例次(5.77%),呼碱并代碱并代酸6例次(5.77%),代酸5例次(4.81%),呼酸合并代酸2例次(1.92%).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前血气以呼酸及呼酸合并代碱最多见,各种原因致通气不足和缺氧状态多引起代酸或双重酸中毒.机械通气后血气以治疗性呼碱、呼碱并代酸多见,医源性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常被忽视.呼衰患儿合并酸碱失衡是影响呼衰转归的重要因素,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防止过度通气及医源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我院同一天测血气和钾、钠、氯离子的肺心病902例,其中发生三重酸碱失衡(TABD)者14例,占1.55%。在14例三重酸碱失衡者中导致多器官衰竭(MOF)者12例。经分析表明,肺心病TAB容易发生MOF,发生率为85.7%(呼酸型75.0%,呼碱型100%)。本组肺心病TABD的病死率为35.8%(呼酸型37.3%,呼碱型40%)。本文还就肺心病TABD与MOF之间的关系,诊断标准及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动态血气监测11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6年间危重病患者并发ARDS 113例655例次动脉气分析,酸碱紊乱类型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资料。结果(1)酸碱失衡类型:113例中单纯酸碱紊乱44例,含呼碱20例,呼酸11例,代酸10例,代碱3例,二重酸碱紊乱53例,含呼碱并代酸12例,呼碱并代碱14例,呼酸并代酸21例,呼酸并代碱6例,三重酸碱失衡(TABD)16例,含呼碱型TABD11例,酸型TABD5例,治愈各组以单纯呼碱(17例_和呼碱并代碱(12例)等类型多见;死亡组以呼酸并代酸(19例),TABD(14例),呼酸(9例)_等类型多见;(2)氧合指数,113 患者的氧合指数均<26.7kPa;(3)113例ARDS治愈52例(46.0%),死亡61例(54.0%)。结论:通过对113例危重患者并发ARDS的血气分析,动态监测血气和计算氧合指数,对AR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正确分析判断酸碱失衡类型是正确治疗和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严重烧伤患者血气变化的认识,探讨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变化及发展规律。方法:对84例严重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4 72例次动脉血气/电解质测定值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8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4 72例次血气/电解质测定值分析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2 18例次(46 .2 % ) ,二重酸碱平衡紊乱178例次(37.7% ) ,三重酸碱平衡紊乱76例次(16 .1% )。其中单发或伴发呼碱2 36例次,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132例次,代谢性酸中毒(代酸) 311例次,代谢性碱中毒(代碱) 12 3例次。84例中死亡16例、病死率19.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二重或三重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影响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