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建设方面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尤其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方面。由于历史街区的传统职能比较单一,因此应对其进行职能的拓展来符合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对历史街区的基本含义与发展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中职能发展提出几条合理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邱强 《重庆建筑》2017,(12):8-10
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重庆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品牌。该文通过对磁器口历史街区核心价值资源的再梳理与再识别以及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突出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制定街区发展规划、统筹街区保护与旅游发展、统筹品质提升与空间扩容、统筹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制定旅游产业准入门槛及负面清单、强化旅游策划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六项发展策略,推进磁器口历史街区更好更快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竺雅莉  王晓鸣  杨建军  汪洋 《华中建筑》2006,24(10):143-145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黎黄陂路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开裂了历史街区建筑资源分布实地调查,进行了历史街区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建立了历史街区原真性保护利用机制,提出了历史街区原真性保护利用项目的启动途径和实施要素,制定了历史街区的资源整合图景,提出了历史街区可持续保护与利用的发展要素激活方法。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保护的外部经济性及其内部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经济性的发挥是历史街区保护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外部经济性的发挥又是以历史街区得到较好的保护为前提的。对历史街区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忽略降低了街区保护活动的经济效率,影响了保护的积极性,制约了保护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外部经济性的发挥。文章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提出历史街区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以期提高历史街区的保护水平,促进街区外部经济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是不断摒弃旧有事物的过程,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限制发展。为平衡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发展的必需性,我国大量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成基于现代体验式消费需求和满足城市社区生活需要的户外商业步行街区。本文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常见问题,归纳国内古今商业街特点,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引入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成果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一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以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的后续利用,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历史街区的复兴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静态的保护不利于街区的复兴.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发展与再利用,既是有效的保护又利于街区的发展.青岛观海路历史街区就面临着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复兴的难题.通过找到街区衰败的根本原因,挖掘街区潜在的发展优势,结合街区的现况及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要求,对多种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予...  相似文献   

8.
王耀兴 《重庆建筑》2006,(10):27-30
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需要结合历史街区的利用即对其中各种资源的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引入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更是挑战。本文在系统地认识历史街区的价值基础上,分析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研究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街区的利用原则,以此来指导历史街区资源利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民众参与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和组成部分,对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强调重点。然而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最常见的模式是政府主导。本文尝试在基于民众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构建角度,以福建"三坊七巷"为例,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入话语权的基本思想,思考如今的话语权比重分配以及民众话语权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明确民众参与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以及政府在民众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时可担任的重要职能。同时讨论话语权再分配可行性,再思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对贾家村景贤大道历史街区进行研究,总结出贾家村历史街区存在建筑质量较差、环境破败、开放空间不足、文化特色消失等诸多问题,通过建筑重要性、历史街区节能设计原则、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等几个方面,研究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问题,利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法提出贾家村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措施,从而为贾家村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建议,将贾家村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特色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重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投影,又是构成城市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在分析上海历史风貌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解决风貌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必须重新认识历史风貌的多重价值,将其作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提升城市魅力和保持社区活力的根基,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贺嵘 《山西建筑》2005,31(16):35-36
探讨了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焦点,通过对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保护问题的分析,指出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以给我国的历史遗产保护工作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谈及的"边缘化"历史城区主要是指历史悠久,但现状损毁严重、历史遗存较少,没有被纳入各级保护体系之中并严重衰落亟待更新的老城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由于历史遗存已经不多而被认为保护价值不高,并纳入到整体改造之列,致使中国大量类似的老城区由于疏于保护而迅速消失。本文从抢救这些濒临消失的历史城区的角度出发,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希望通过笔者所做的山东省无棣老城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实践的探索总结,对类似地区的复兴实践提供启示,使更多的历史城区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建设时期,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由于其独有的生存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升值空间备受开发商的青睐。然而在商业开发过程中,对历史街区步行环境的更新与整治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与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风貌逐渐趋同走向"千街一面"的问题。如何营造商业历史街区独特的景观环境特色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该文以武汉天地商业步行街为例,通过对其步行环境构成元素的分析,分别从空间策略、文化策略、更新策略、人性化策略4个方面对提出了对商业型历史街区步行环境更新与整治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赵茜  贾霆 《华中建筑》2010,28(1):114-116
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风貌区面临着如何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保护的问题,对此规划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讨论。该文以汉口原租界风貌区为例,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研究通过地下空间建设实现历史风貌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platform of the road space of historic districts. We analyzed the road networks of 16 historic districts in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ircularity, accessibility and indirection based on graph theory. By calculating and comparing the indexes of each road network (NW1 and NW2) forms, we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the main prefectural roads (more than 4 m in width) and narrow streets (less than 4 m in width) o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 turned out that we could divided the 16 objective historic districts into 4 types. Moreover, we qualitatively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ype of historic districts based on their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the structure of road network.  相似文献   

17.
李博韬 《福建建筑》2012,(12):11-13,4
针对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的困境,本文探索了消费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的可能性。以消费视角分析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跳出了传统的以物质环境为改造主体的局限性,主张从分析城市历史街区综合价值入手,以旅游业、商业、住宅建设为媒介,依托城市参与城市及区域竞争,充分实现历史街区自身价值,进而实现历史街区的振兴。  相似文献   

18.
邹宇航  吕梁  朱捷 《园林》2021,(4):75-80
随着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游客的造访带动了街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旅居矛盾。以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前台—帷幕—后台"理论与空间句法技术,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开放空间层次优化方法,满足游客与居民对开放空间的使用需求,化解历史文化街区旅居矛盾,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具科学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长沙历史街巷中的白果园、化龙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调查研究及分析,以保护式更新理论为基础,运用城市设计基本观点和手法,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技术策略三方面,对历史街巷及民居的保护及更新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创意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历史街区的改造也正朝着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方式发展,而本土原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却逐渐消失。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的文化要素分析,及其对产业发展状况的思考,对基于文化遗产、人文地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历史街区中的发展路径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