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肾细胞的分化、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具有很强的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在各种类型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纤维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材料: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4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50~200g。解毒通络保肾胶囊由吉林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2002101,由人参、黄芪、生地、枸杞子、知母、地骨皮、黄连、榛花、金银花、大黄、丹参、益母草等药物组成,0.25g/粒);苯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1046)。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①选用Wistar大鼠4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12只),中药治疗组(12只)。正常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体积枸橼酸钠缓冲液;其余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临用前用0.1mol/L枸橼酸缓冲液溶解,pH4.2。造模72h后,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并同时测尿糖,血糖≥16.7mmol/L,尿糖以上者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苯那普利治疗组:灌胃苯那普利混悬液15mg/(kg·d);中药治疗组:灌胃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混悬液5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上午灌胃等体积自来水,1次/d,共12周。②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用放免法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并进行肾脏组织学观察。③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和尿生化学指标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病理形态、纤维连接蛋白和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分别死亡5,4,3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分别为10,7,8,9只。①体质量与肾质量比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②空腹血糖: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P<0.01)。③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④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模型组较严重,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均较轻。⑤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⑥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0.43±0.10)比较,模型组肾皮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为其2.65倍。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较模型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下降23.68%和26.32%(P<0.05,0.01)。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发挥可能是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肾脏肥大指数、肾小球形态结构、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指标,观察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雄性Wistar大鼠34只,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血糖≥16.65mmol/L)3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过程:灯盏花素治疗组给予20mg/(kg·d)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持续4周,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评估:①4周后计算肾脏肥大指数(肾脏肥大指数=双侧肾质量/体质量׉)。②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变化。③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及肾皮质组织一氧化氮水平。④放免法测血浆及肾皮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参加实验34只大鼠,有4只未达糖尿病成模标准,最终3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肾脏肥大指数:糖尿病模型组、灯盏花素治疗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29±4.73)/1000,(11.07±2.19)/1000,(4.78±0.06)/1000,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②肾小球病理形态:正常对照组大鼠肾小球血管袢薄而清晰,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数目正常;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血管壁可见玻璃样变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灯盏花素治疗后肾小球血管壁未见明显变性,基底膜未见明显增厚,其病理变化明显改善。③血清及肾皮质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糖尿病模型组、灯盏花素治疗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31.36±4.21),(27.03±3.54),(25.21±3.39)μmol/L,P<0.05;肾皮质组织一氧化氮水平:(1.95±0.25),(1.27±0.32),(0.73±0.12)μmol/g,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P<0.01)。④血浆和肾皮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糖尿病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693.98±297.22),(356.48±85.21)ng/L,P<0.05;肾皮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6964.56±2128.48),(3127.07±1519.98)pg/g,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在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和改善肾脏形态结构的同时还可降低外周血及肾皮质组织一氧化氮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糖尿病早期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具体作用途径不甚清楚.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及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6只.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12只)和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实验组,12只).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脏肥大指标及肾脏组织学检查,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⑤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对照组死亡5只大鼠,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分别死亡4只和3只.实验结束时,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10,7,8,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体质量上升、肾重/体质量和血糖降低(P<0.05,P<0.01),实验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指标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阳性对照组肾组织肾素活性较其余3组明显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阳性对照组较实验组下降明显(P<0.05).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较糖尿病对照组免疫染色明显减弱(P<0.01),介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之间.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表达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的66.28%,64.75%(P<0.05).⑤组织学观察光镜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均较轻,且系膜区扩大不明显,肾小球基底膜无明显增厚且厚度均匀,系膜细胞增多不显著,上皮细胞足突均匀分布.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PDGF、LOX-1、TGF-β的基因表达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内皮受体-1(LOX-1)、转移生长因子(TGF-β)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反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18只STZ模型鼠(DN组)及6只对照K(NC组)的PEGF、LOX-1、TGF-β等基因表达以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DN组大鼠肾皮质PDGFmRNA、LOX-1mRNA、TGF-βmRNA基因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糖尿病后期,PEGF、LOX-1、TGF-β生成增加,参与并加剧了糖尿病肾脏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 rats,GK)肾皮质血流灌注特点及变化规律,为临床糖尿病肾损害的肾血流灌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GK大鼠4、12、20周龄各10只,周龄与之匹配的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作为对照组。股静脉插管,快速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剂量为0.028ml/100 g体质量,实时观察肾皮质显影,存储注射造影剂后0~5 min的动态图像,采用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分析肾皮质的灌注特点。结果 ①各组实验大鼠肾在注射造影剂后快速增强,肾动脉-皮质-锥体-肾静脉依次显影;②各组实验大鼠肾皮质灌注TIC曲线形态为单峰式,上升支陡峭,下降支较平坦。各周龄GK大鼠肾皮质灌注的TIC曲线整体形态较同周龄Wistar大鼠宽大,随着GK大鼠周龄的增加更加明显;③与Wistar大鼠比较,各组GK大鼠TIC曲线达峰时间延长(P<0.01),峰值半降时间增大(P<0.01)。12、20周龄组曲线上升支斜率减小(P<0.05~P<0.01),下降支斜率减小(P<0.01),曲线下面积增大(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显像可以有效地观察GK大鼠肾皮质血流灌注特点及变化规律,GK大鼠早期即存在肾皮质微循环的灌注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RT2104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功能、肾纤维化、肾炎症及肾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BABL/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DN组和DN+S组,后两组小鼠通过连续5 d腹腔注射50 mg/kg的链脲佐菌素建立DN小鼠模型,之后DN+S组小鼠给予含有SRT2104的饮食喂养24周。最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血糖及肾功能指标,以及肾皮质中肾纤维化、肾炎症及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SIRT1/P53/NRF2通路分子的水平。结果 DN组和DN+S组的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但DN组和DN+S组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DN组小鼠的尿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率(UACR)、肾重量/胫骨长度、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DN+S组显著低于DN组(P 0. 05)。DN组小鼠肾皮质中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炎症指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和VCAM-1的表达和氧化应激指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DN+S组显著低于DN组(P 0. 05)。DN+S小鼠肾皮质中SIRT1和NRF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DN组(P 0. 05),P53乙酰化程度低于DN组(P 0. 05)。结论 SRT2104可降低DN小鼠肾纤维化、肾炎症及肾氧化应激,改善肾损伤,其机制与SIRT1/P53/NRF-2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红参虫草胶囊对精尿病大鼠干预过程中对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2在延边大学医学部药珲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和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清洁级Wistar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苯那普利治疗组(20只)和红参虫草胶囊治疗组(20只).红参虫草胶囊由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红参与冬虫夏草分别用中药磨粉机粉成细末,并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实验12周末大鼠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肌酐,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定量采用ELISA法测定,并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②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内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空腹血糖: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参虫单胶囊治疗组较模型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②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白蛋自排泄率: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和红参虫单胶囊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③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模型组大鼠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升高,是正常埘照组的3.77倍;苯那普利治疗组和红参虫单胶囊治疗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44.44%和52.14%.④纤维连结蛋白、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和红参虫草胶囊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红参虫草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发挥是通过下调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赵贤俊  李才  南征  邓悦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74-178,F0003
背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肾细胞的分化、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具有很强的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在各种类型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纤维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材料: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4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50—200g。解毒通络保肾胶囊由吉林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2002101,由人参、黄芪、生地、枸杞子、知母、地骨皮、黄连、榛花、金银花、大黄、丹参、益母草等药物组成,0.25g/粒);苯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1046)。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④选用Wistar大鼠4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12只),中药治疗组(12只)。正常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体积枸橼酸钠缓冲液;其余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临用前用0.1mol/L枸橼酸缓冲液溶解,pH4.2。造模72h后,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并同时测尿糖,血糖≥16.7mmol/L,尿糖卅以上者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苯那普利治疗组:灌胃苯那普利混悬液15mg/(kg&;#183;d);中药治疗组:灌胃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混悬液5g/(kg&;#183;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上午灌胃等体积自来水,1次/d,共12周。②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用放免法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并进行。肾脏组织学观察。④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和尿生化学指标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病理形态、纤维连接蛋白和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分别死亡5,4,3只,最终进人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分别为10,7,8,9只。①体质量与肾质量比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②空腹血糖: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P〈0.01)。③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④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模型组较严重,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均较轻。⑤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⑥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0.43&;#177;0.10)比较,模型组肾皮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为其2.65倍。苯那普利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较模型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下降23.68%和26.32%(P〈0.05,0.01)。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发挥可能是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高血糖组及2型糖尿病组各13只,分别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饮食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高血糖及2型糖尿病模型。10W末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肾皮质,同时检测大鼠体重、肾重、肾重百分比,血清BUN;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分析肾皮质GLUT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血糖组大鼠的体重显著降低,肾重、肾重百分比、BUN、FPG和ISI水平均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NS的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糖组和2型糖尿病组GLUTlmRNA在‘肾皮质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血糖组GLUT1mR.NA在肾皮质的表达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P均〈0.05)。结论GLUT1在肾皮质中有表达.高血糖可以上调肾皮质GLUT1表达,GLUT1可能与DN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具体作用途径不甚清楚.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及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6只.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12只)和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实验组,12只).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脏肥大指标及肾脏组织学检查,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⑤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对照组死亡5只大鼠,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分别死亡4只和3只.实验结束时,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10,7,8,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体质量上升、肾重/体质量和血糖降低(P<0.05,P<0.01),实验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指标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阳性对照组肾组织肾素活性较其余3组明显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阳性对照组较实验组下降明显(P<0.05).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较糖尿病对照组免疫染色明显减弱(P<0.01),介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之间.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表达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的66.28%,64.75%(P<0.05).⑤组织学观察:光镜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均较轻,且系膜区扩大不明显,肾小球基底膜无明显增厚且厚度均匀,系膜细胞增多不显著,上皮细胞足突均匀分布.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每组20只;每组分4周、8周批,每批10只。4周和8周末计算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重指数(KWI);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PDGF-B的含量。结果:DM组大鼠UAER和KWI以及肾组织PDGF-B表达显著高于NC组;8周末DM组较4周末增强。结论:PDGF-B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M和ICAM-1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RT-PCR的方法半定量测定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M及ICAM-1基因的mRNA表达量,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参与的机制。方法:选择18只成年SD大鼠,注射STZ成糖尿病模型,其中4只注射胰岛素作为治疗对照组(TC组),其余为糖尿病组(DM组)。另选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每4周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4周后取肾皮质匀浆后采用RT-PCR检测其中TM和ICAM-1的mRNA表达,并利用半定量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DM组肾皮质内TM和ICAM-1mRNA的含量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TC组无差异;DM组TM和ICAM-1的含量与尿白蛋白定量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大鼠的肾皮质内TM和ICAM-1的mRNA表达相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且与尿白蛋白排泄存在相关性。提示TM和ICAM-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在评估糖尿病患者肾脏弹性硬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单纯糖尿病组19例,糖尿病肾病组18例,体检健康者38例为对照组,ARFI检测其肾皮质、肾髓质及肾窦部的弹性指数(EI)。结果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的EI均在肾皮质、肾髓质、肾窦依次减小(P0.01)。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窦部EI在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间依次减小(P0.05)。结论 ARFI能无创地反映肾脏组织不同部位的弹性程度,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组织的弹性异常,对临床评估糖尿病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各12只,使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8周后测定各组生化指标,运用比色法测定肾脏皮质丙二醛含量和肾脏组织内在抗氧化酶活性。结果:糖尿病对照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丙二醛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治疗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自身高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小鼠对药物诱导糖尿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以Ad-rIGF-1、Ad-eGFP直接感染鼠胰岛β细胞标准细胞株-R1Nm5F细胞,然后两组再分别加入0,1.5 mmol/L链脲佐菌素.②体内预防实验: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糖尿病对照组(制作糖尿病模型)、空载体对照组(仅腹腔注射Ad-eGFP重组腺病毒液)、Ad-rIGF-1组(于糖尿病模型制作前2周腹腔注射Ad-rIGF-1重组腺病毒液).③体内治疗实验:将7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组、Ad-rIGF-1组、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后3组制作糖尿病模型后给予相应干预.结果与结论:①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胰岛β细胞有效表达,并具有抑制链脲佐菌素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②Ad-rIGF-1组糖尿病发病率低,平均血糖水平低,胰腺炎症浸润程度轻.③与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组相比,Ad-rIGF-1组和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胰腺炎症浸润程度轻,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胰岛局部高表达;胰岛素组、Ad-rIGF-1组、Ad-rIGF-1联合胰岛素组血清C-肽水平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 > 0.05).表明胰岛β细胞局部表达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细胞存活率,预防和减轻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昆明小鼠1型糖尿病.但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导与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早期残存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糖尿病模型组(n=40),糖尿病模型组给予一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20)和缬沙坦组(n=20);缬沙坦组每日给予缬沙坦30 m g/kg的剂量灌胃;第8周测定各组大鼠尿蛋白,处死大鼠取肾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间质损害明显,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相对面积分别为0.2209±0.0405和0.1835±0.0611,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组大鼠尿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显著下降,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相对面积分别为0.1435±0.0322和0.1183±0.0376,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缬沙坦能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证实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中药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干预作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选出正常组12只,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56只以随机排列表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10,20g/kg组及中药预防组各14只。中药预防组在成模后立即开始给药,中药10,20g/kg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预防组与10g/kg组给予10.15g/(kg·d),20g/kg组给予20.30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采用生化法、放射免疫法和蛋白质印迹杂交法等分析血糖、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血清肌肝、尿素氮水平,观察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蛋白表达。结果:纳入实验观察的大鼠共72只,造模不成功4只,模型组死亡3只,中药预防组死亡2只,中药10g/kg组死亡3只,中药20g/kg组死亡2只,最终纳入结果分析58只。①治疗后6周,模型组、中药10,20g/kg组、中药预防组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中药组血糖均低于模型组(P<0.05~0.01);中药预防组血糖低于10,20g/kg组(P<0.01,0.05)。②治疗后6周,模型组、中药10,20g/kg组、中药预防组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各中药组两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均<0.01),中药10g/kg组高于预防组(P<0.01,0.05)。③治疗后6周,模型组、中药10,20g/kg组、中药预防组血尿素氮、血清肌肝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中药10,20g/kg组、预防组两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0.05~0.01),10g/kg组高于预防组(P<0.01)。④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蛋白表达增加,中药预防组、20g/kg组对两者的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各治疗组与模型组间均有显著差别。结论: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中药复方能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其药效学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的水平,改善肾功能,下调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蛋白的过度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8.
DN-1号防治糖尿病肾病鼠进行性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DN 1号 (黄芪、党参、丹参、大黄复方合剂 )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STZ单剂 (6 5mg/kg)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动物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 1号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DN 1号对各组血糖、血脂、血肌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白介素 8(IL 8)、2 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脏病理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 4~ 8周对尿蛋白排泄率、血脂、TGF β1、IL 8水平 ,肾组织中TGF 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均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DN 1号治疗组 8周对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TGF β1、IL 8较未治疗组低 (P <0 .0 1或P <0 .0 5 )。肾组织中TGF β1的表达也较对照组低。血糖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N 1号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排泄 ,对肾损伤有保护和延缓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损伤保护机制与DN 1号降低血TGF β1、IL 8分泌 ,减少肾组织中TGF 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RT-PCR的方法反转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内皮受体(LOX-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并予半定量法测定其mRNA含量,以探讨两者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参与的机制.方法:22只成年SD大鼠,选择其中18只注射STZ成糖尿病模型,24 h后12只大鼠血糖浓度大于10mmol/L定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再取其中4只给予注射胰岛素作为治疗对照组(TC组).另选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每4周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4周取肾皮质匀浆后采用RT-PCR检测其中LOX-1和ICAM-1 mRNA的表达,并利用半定量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DM组的尿白蛋白定量自第4周后高于NC组,差异有显著性,但与TC组差异无显著性;DM组肾皮质内LOX-1和ICAM-1 mRNA的含量与NC组比较显著上调,与TC组差异无显著性;DM组LOX-1和ICAM-1 mRNA的含量与尿白蛋白定量存在相关性.结论:LOX-1和ICAM-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背景:已有实验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系统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实验进一步验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k-1在糖尿病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和可能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材料:雄性封闭群SD大鼠18只,体质量150-200g,标准化饲养。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室完成。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厄贝沙坦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10g/L链脲霉素按55mg/kg体质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诱导造模,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枸橼酸缓冲液,干预组在成模后按3mg/(kg·d)给予厄贝沙坦。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lk-1的表达,检测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并分析数据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肾脏病理以及尿蛋白、肾小球面积和体积。②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Flk-1 mRNA表达。③肾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④相关分析。结果:①肾脏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检查显示糖尿病肾病组出现明显肾小球增大,系膜基质增多,系膜细胞增多,小管扩张,干预组病变轻于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肾重,体质量、肾小球面积和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蛋白尿、肾重,体质量、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1)。②糖尿病肾病组16周时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Flk-1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6周时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Flk-1 mRNA表达也有上调,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5)。③糖尿病肾病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着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