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渗透压对尿红细胞位相检查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影响。方法入选有血尿的患者226例,确诊为肾小球病变的120例,非肾小球病变的106例。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渗透压不同的晨尿、新鲜尿标本中的红细胞形态。以尿红细胞>8000个/ml,其中畸形红细胞>70%;G1红细胞≥5%,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评估不同渗透压下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的准确性。结果肾小球疾病组晨尿的渗透压显著高于新鲜尿渗透压(t=44.36,P<0.05)。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红细胞位相检查判断血尿来源的准确率,新鲜尿(88.3%)标本高于晨尿(75.8%)标本(χ2=6.38,P<0.05)。非肾小球疾病组晨尿与新鲜尿标本渗透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92.61,P<0.05),红细胞位相检查新鲜尿标本的准确率更高(χ2=9.73,P<0.05)。结论行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时可选择渗透压较低的新鲜尿标本,其在鉴别血尿来源方面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马雷 《医药世界》2010,(9):1034-1034,1036
目的探讨瑞氏染色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在血尿来源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瑞氏染色在普通光镜下对582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确立判断标准,观察其诊断性能。结果当采用芽孢、穿孔、环状、影细胞等重度畸形率〉30%或畸形率〉80%诊断肾小球血尿的敏感性为94.2%,特异性100%;采用畸形率〈30%诊断非肾小球血尿的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100%。结论普通染色法检查尿红细胞形态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相差显微镜鉴别血尿来源的价值。方法:采用NOLympus CKX 41相差显微镜对63例肾性及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检测,对照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标准,分别计算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异形红细胞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93.3%,准确性为88.9%。结论: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对血尿来源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9月在某院检查均因不同原因存在血尿的患者共计100例,分为肾小球疾病组(50例)和对照组(非肾疾病,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尿红细胞位相检测,以判定该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以尿红细胞位相检测肾小球疾病组的灵敏度为92.0%,测定对照组的特异性为9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王尔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84-1784
血尿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均可导致血尿。而血尿的诊断首先要鉴别是。肾小球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性血尿。1984年中山医大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用位相显微镜分析尿红细胞可作为血尿的定位诊断。国内已普遍开展此项检查,但由于不少医疗单位仍没有位相显微镜设备,限制了此项检查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在光镜下分析尿中畸形红细胞又易造成检查者主  相似文献   

6.
血尿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分析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50例及非肾小球性血尿40例的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结果,并讨论该检查对血尿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一、一般情况第一组50例为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病住院病人,经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判断血尿来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血尿患者的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B)和尿液红细胞平均体积(MCVU)进行检测,以MCVB-MCVU值〉16fl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16fl诊断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分析其可行性。结果MCVB-MCVU值对44例肾小球性疾病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4.7%,对36例非肾小球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95.7%。肾小球性疾病患者MCVB-MCVU的平均值为(39.88±19.11)fl,非肾小球性疾病患者为(7.56±3.77)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同一患者的MCVB与MCVU之差作为标准可以区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MCVB-MCVU值对于判断血尿来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OLympus显微镜对55例血尿患者尿液红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 对55例镜下血尿患者的尿沉渣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尿液异形红细胞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2.9%,准确性为85.7%.结论 显微镜检查尿...  相似文献   

9.
鉴别血尿来源最简单的方法是辨别尿中红细胞的形态。笔者对本院402份血尿标本应用位相显微镜和红细胞活体染色光镜做对比检查,尤其是采用台盘兰染色光镜下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来辨别是否为肾小球性血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来源的价值。方法对170例血尿标本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百分率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尿异形红细胞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2.5%。结论尿红细胞形态对血尿的来源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付国田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64-1965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测定血尿患儿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试验要求,均留取晨尿送检,以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急性肾炎、肾病组尿微量自蛋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尿路感染、一过性血尿、肾外感染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作为血尿待查的早期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常规检测中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200例患者的晨尿标本,分别采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BW-50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查三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316例、白细胞阳性178例,其红细胞假阳性率8.3%,假阴性率0,敏感度100%,特异性91.7%;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172例、白细胞156例,其红细胞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24.56%;显微镜检查红细胞阳性228例、白细胞阳性192例。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和尿干化学分析仪在检测红细胞的时候均出现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而在检测白细胞时假阳性率0,三种方法比较符合,因此在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时,对红细胞出现异常,必须对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γ-微量蛋白和C反应蛋白与尿沉渣中红细胞形态变化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中的利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于2012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6名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检查这些患者血液中γ-微量蛋白浓度的含量及C反应蛋白检测指标的变化,并人工镜检尿沉渣中红细胞早期形态变化.结果 共有87名患者尿沉渣中红细胞≥60%,其发生率为69.05%;共有21名患者出现与γ-微量蛋白浓度及C反应蛋白测定值增高,其发生率为16.67%;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所有γ-微量蛋白浓度及C反应蛋白测定值增高均出现有尿沉渣中红细胞≥60%的情况.结论 尿沉渣中畸形红细胞的早期出现远远早于γ-微量蛋白浓度及C反应蛋白测定值增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龙悦 《中国当代医药》2014,(23):85-86,8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葵胶囊,治疗8周后,留取患者晨起中段尿送检尿常规,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并抽取空腹静脉血行肾功能检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尿蛋白阳性、红细胞阳性及白细胞阳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有效减少患者尿蛋白,延缓患者肾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7例膀胱癌疑似患者尿中NMP22水平以筛选膀胱癌,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组织病理确诊膀胱癌38例。以10U/L为临界值,NMP22诊断膀胱移行上皮肿瘤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68.4%;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为47.4%,特异性为89.5%。尿NMP22敏感性随肿瘤的分期、分级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尿NMP22检测比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更敏感,可以作为膀胱癌疑似患者的首选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准确率,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174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174份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临床检测价值。结果174例尿液样本尿液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呈现阳性的有20例,阳性率为11.49%;呈现阴性的有154例,阴性率为88.51%。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显示,呈现阳性的有21例,阳性率为12.07%;呈现阴性的有153例,阴性率为87.93%。两组阳性率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8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可以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测方法,阴性预见性较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尿液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在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表达。方法将12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1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2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3组),另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肌酐(Scr)浓度,比色法测定人体尿NAG活性,检测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结果CysC、尿NAG、Scr、UAER/24h分别在四组中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CysC、尿NAG分别与Scr、UAER/24h均呈正相关。Cys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8%、76.1%、97.8%;NAG分别为83.5%、71.7%、95.6%。结论血清CysC和尿NAG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测定血尿患者自身血和尿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其比值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EK-8222K血细胞分析仪对200例血尿患者(肾小球性血尿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98例设为对照组)进行自身血和尿MCV测定,然后比较分析2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尿MCV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血和尿MCV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MCV<75fl,自身血和尿MCV比值>1.4,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符合率为97.1%;尿MCV≥75fl,自身血和尿MCV比值≤1.1,诊断非肾小球性血尿符合率为96.9%。结论 测定血尿患者自身血和尿MCV及其比值,是一种客观、无创伤的鉴别血尿来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液红细胞位相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普通显微镜法对两组血尿患者作红细胞位相检查。结果肾性疾病患者血尿红细胞位相检查阳性率为86.1%,而非肾性疾病患者血尿红细胞位相检查阳性率为2.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尿液红细胞位相的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