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4 0岁,住院号6 0 731。因停经5 0d ,B超提示异位妊娠于2 0 0 2年1 2月2 6日入院。入院诊断:(1 )早孕:肌壁间妊娠?宫角妊娠?(2 )子宫肌瘤。患者平素月经规则,7个月前因月经异常住我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后壁一肌间型肌瘤突起,约黄豆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遵嘱避孕半年后患者未继续避孕。术后月经规则,经量明显减少。末次月经2 0 0 2年1 1月7日,停经4 8d在外院就诊,行B超检查提示:(1 )早孕(孕囊35mm×2 8mm、近右侧宫角,考虑宫角妊娠可能)。(2 )子宫肌瘤。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腹部…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 ,对 4 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 ,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 12例 ,子宫肌瘤 2 0例 ,子宫腺肌病 1例 ,子宫内膜息肉 3例 ,胎盘部分植入 2例 ,多发性子宫粘膜下腺肌瘤 2例。结果 :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 ,子宫内膜切除 2 6例 (其中 11例同时行单纯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 ,1例月经恢复正常 ,11例月经明显减少 ,8例月经稀发 ,6例闭经 ;单纯粘膜下肌瘤切除及内膜息肉切除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5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25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13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0例行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切除术,8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切除术。结果:56例术后随访9—16个月,月经改善率为98.2%,其中无月经37.5%,月经减少46.4%,月经正常14.3%。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术治疗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近期疗效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2001年1月至2016年1月63例有生育要求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开窗后切除法,对照组采用直接切除法。观察宫腔镜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妊娠的影响。结果 63例中61例一次手术切除肌瘤,一次手术成功率96.8%,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复发、膨宫液用量、术后子宫肌层恢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子宫内膜恢复、宫腔粘连发生、术后妊娠分娩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采用开窗后切除法的患者其生殖预后明显优于直接切除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400例分析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预后及体会。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400例手术指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肌瘤直径≤5cm的病人行子宫内膜切除术。400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中,72例同时切除子宫肌瘤,术中子宫穿孔3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者366例,13例因异常出血行第二次手术。结果:16例因手术失败切除子宫,其余350例月经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95.6%。术后146例(41.7%)无月经,119例(34.0%)月经为点滴状,85例(24.3%)经血明显减少,原有痛经者78.3%痛经消失或减轻。术后远期合并症有异常出血22例,宫腔积血5例,子宫腺肌病4例。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减轻痛经,同时切除肌瘤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应用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100例手术指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肌瘤≤5.0cm的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12例同时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 除3例因异常子宫出血行第二次手术切除子宫外,其余97例月经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97.0%。术后94例无月经,3例为月经点滴状,12例痛经明显改善。结论 子宫内膜切除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切除子宫内膜的同时切除子宫肌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5月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4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72例保守治疗无效、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行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其中12例同时行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59例行单纯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内突壁间肌瘤切除术(直径≤5.0cm),9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月经改善率98.5%,TCRE后62例无月经,8例月经减少,68例月经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济南军区总医院收入院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肌瘤)及术前需对子宫内膜进行评估的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共204例。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肌瘤)患者,子宫≤妊娠2.5个月,在我科接受经阴射频热凝固(RF)微创治疗者;B组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肌瘤)患者,子宫妊娠2.5个月需接受经腹手术者;C组为卵巢良性肿瘤需手术者。患者术前行常规诊刮术(DC)前,采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并分别与诊刮的组织送病理比较。结果:204例中,子宫内膜采集器标本合格率94.1%(192/204),诊刮标本合格率为99.0%(202/204),两种方法的标本合格率间差异显著(χ2=7.4,P0.01)。子宫内膜细胞学及诊断性刮宫取材均满意者188例。子宫内膜采集器的活检与DC的病理诊断一致率为87.2%(164/188),其中A、B及C组的诊断一致率分别是96.7%(85/88)、66.7%(36/54)和97.9%(43/46),3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6.45,P0.05)。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在子宫≤妊娠2.5个月可行微创手术和卵巢良性肿瘤需手术患者中获取子宫内膜有一定意义,但对于子宫妊娠2.5个月需接受手术的患者获取子宫内膜的评估,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问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从8.8%~31.0%不等。对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或者子宫内膜切除(或破坏)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子宫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由于子宫腺肌病病变广泛且与正常肌层无明显界限,故手术切除难以彻底,失败率及复发率高。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病的症状,但由于子宫腺肌病常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因此仍有近20%的病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效。本研究对比了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uterine artery blockage,UAB)与单纯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旨在评价UAB在子宫腺肌病痛经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宫颈粘膜异位致子宫腺肌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30岁 ,住院号 6 5 813,因查体发现子宫肌瘤 2年 ,下腹部坠胀不适 1年 ,于 1998年 11月 6日入院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 ,曾自然流产 5次。  查体 :一般情况可 ,下腹正中包块达耻骨联合上 2cm ,质硬 ,无压痛。妇科检查 :子宫约妊娠 14周大小 ,质硬 ,活动可 ,无压痛 ,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B超示 :子宫形态尚可 ,肌壁间回声尚均质 ,内膜居中 ,前壁子宫下段探及约8cm× 8cm× 6cm大的团状不均质低回声 ,明显前突 ,内探及小囊样低回声反射。诊断 :子宫腺肌病 (腺肌瘤可能 )。患者于 1998年 11月 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  相似文献   

11.
正1 临床资料患者,46岁,因子宫内膜剥除术后4年,下腹痛1个月,加重1周于2018年5月18日入北京天坛医院。8年前因异常子宫出血于我院行宫腔镜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及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同时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电切术;5年前再次因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提示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我院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除;4年前患者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壁间肌瘤,并出现经期缩短的症状。考虑患者无生育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1 临床资料患者,46岁,因子宫内膜剥除术后4年,下腹痛1个月,加重1周于2018年5月18日入北京天坛医院。8年前因异常子宫出血于我院行宫腔镜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及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同时行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电切术;5年前再次因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提示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我院宫腔镜下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除;4年前患者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壁间肌瘤,并出现经期缩短的症状。考虑患者无生育需求,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子宫内膜切除术是通过去除子宫内膜,达到减少经血量目的的腔内手术,主要适应症为功血,可同时切除突向宫腔的肌瘤。腺肌病因有进一步手术的指征,故非适应症。在1990年5月至1993年4月所施208例子宫内膜切除术中,经术中镜下所见,B超监视示灌流液进入肌层及病理证实,发现子宫腺肌病28例。经术后3~34个月随访,2例子宫切除,26例疗效满意,成功率92.86%,月经均有改善,贫血治愈,18例术前痛经者77.8%术后痛经消失,22.2%减轻。文中就子宫内膜切除术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的治疗原则常使患者望而却步,若术前能对此病正确诊断,选择轻症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有可能成为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宫颈深层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深层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1例林春兰刘霞金小英患者,40岁,因经期肛门坠胀3年,发现下腹包块20天,于1997年5月7日入院。患者以往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痛经。16年前因子宫颈管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术。入院体格检查均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各部位血管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腺肌病病灶部位血管形态的改变。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标本 6 2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32例 ,无症状子宫肌瘤 30例。用凝血Ⅷ因子 (VWF)标记腺肌病和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腺肌病病灶及子宫肌瘤的血管形态 ,采用MPIAS 5 0 0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腺肌病组子宫内膜血管数量和面积较肌瘤组显著增加 (P <0 0 1) ,并呈现周期性变化。异位内膜的血管数量及面积显著大于在位内膜 (P <0 0 1) ,但无周期性变化。腺肌病组正常子宫肌层血管与肌瘤组相比显著扩张 (P<0 0 1) ,腺肌病病灶周围子宫肌层的血管数量和面积较正常子宫肌层显著增加 (P <0 0 1)。腺肌病组中 ,月经过多者子宫内膜的血管数量 (P <0 0 5 )和面积 (P <0 0 5 )较月经正常者增加 ,而子宫肌层的血管数量 (P <0 0 1)和面积 (P <0 0 1)与子宫大小呈正相关。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的血管形态发生改变 ,并可能导致月经过多、子宫增大等临床症状。血管生成可能在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8例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后阴道出血62例,月经异常、更年期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136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进行诊断性刮宫术或分段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内膜厚度<4mm14例中,12例属生理或炎症性改变(85.7%),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8例内膜厚度≥5mm中43例(89.6%)子宫内膜有病理改变,其中癌前期病变3例,子宫内膜癌12例(占31.3%)。月经异常、更年期不规则子宫出血136例中,115例(84.6%)子宫内膜有病理改变,其中内膜癌3例、粘膜下肌瘤、肌瘤肉瘤变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就诊福建省立医院妇科的子宫腺肌病(伴子宫腺肌瘤)患者共42例,随机分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注射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最大腺肌瘤、子宫最大径线和CA125水平及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24个月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 RNA水平。结果患者年龄、最大腺肌瘤径线、子宫最大径线及CA125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LIF m RNA(0.73±0.17、0.70±0.18)及术后12个月LIF m RNA(0.98±0.22、0.99±0.22)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内膜LIF m RNA观察组(1.0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0.86±0.22)(P=0.022)。结论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联合Gn RHa治疗可改善LIF m RNA的转录;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可有助于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的效用,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8.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主要影响育龄妇女,导致月经改变并影响生育。宫腔粘连电切术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的宫腔形态,但术后如何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预防粘连复发,并获得生育仍是一大难题。子宫内膜基底层损失导致内膜硬化和粘连形成,影响子宫内膜功能的恢复,这可能是由于子宫肌层纤维化影响性激素到内膜组织的转运影响子宫内膜生长。因此,术后采用各种方法促进内膜血流,监测内膜厚度,为有生育要求患者的妊娠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子宫不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先荣  周翊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11):688-689,I043
子宫不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三例报告周先荣周翊曲玉清杜心谷例1患者37岁,已婚未孕,既往有月经不规则史。1995年6月因月经紊乱来我院门诊。B超显示宫腔内实质性占位病变,直径1.5cm,拟诊“子宫粘膜下肌瘤”,行诊断性刮宫(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局部腺...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5岁,发现盆腔肿物2年,下腹坠痛1周于2004年8月26入院。自诉平素月经不规律,伴有痛经。2年前体检时被告知“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未治疗。2004年5月体检时发现卵巢囊肿增大。6月1日到当地就诊,诊断为“多发性子宫小肌瘤合并腺肌症,卵巢肿瘤”,口服敏定偶3个月后月经规律,量较前增多,痛经( )。近一周自觉下腹坠痛,并逐渐加重伴有大便次数增多及里急后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