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和围产儿的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高征、早产酮症酸中毒、剖宫产、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妊娠期糖尿病围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血糖检测和OGTT筛查,早期诊断及控制血糖,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的护理效果,确保母婴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围产期心理护理、控制饮食、感染、新生儿护理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产期精心、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顺利通过分娩期,作好新生儿护理和观察,预防感染,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平安,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妇女76例,与之正常妊娠期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并发症及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早期发现和确诊、控制血糖是有效预防GDM和发生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应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控制血糖,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孕妇的生产率,保证母体和婴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科收治的GDM孕妇进行治疗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GDM的治疗中,198例血糖、OGTT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有效率为92,9%,无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GDM孕妇妊高征、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是GDM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孕期保健,重视GDM的早期筛查,对减少母体和患儿并发症发生,提高孕妇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发新生儿管理系统,保障新生儿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基于PDA的新生儿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到临床业务中。功能包括新生儿信息登记、新生儿扫码交接核对、新生儿医嘱执行、报表查询等。结果:该系统包含新生儿登记、新生儿腕带打印、新生儿身份核对交接、新生儿医嘱执行、报表查询5个模块。结论:新生儿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保障了新生儿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期血糖控制水平与围产结局,降低糖尿病孕产妇及其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6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分为2组:a组为经产前血糖筛查发现并确诊,血糖控制达理想程度者45例,b组为产前确诊但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者9例,未经诊断的8例,共17例。收集并比较分析2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孕妇血糖控制不良其妊高征、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剖宫产、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控制母体血糖水平,降低围产期并发症,及时诊断治疗,确保孕产妇及其围产儿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16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GDM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16例GDM产妇中92例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24例于入院后发现。将116例GDM产妇分为两组,A组为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者72例。B组为产前确诊但孕妇血糖控制不理想者20例及未经治疗者24例共44例。收集并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92例产前确诊并治疗患病产妇中72例(78.3%)血糖控制达到理想水平,孕期血糖控制理想的GDM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死胎的发生率均低于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及未治疗者的发生率(P<0.05)。结论孕期血糖控制可降低GDM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和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5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2例、颅内出血1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6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80%。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对新生儿扶触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从我院选取足月正常分娩体重相当,母亲年龄24~28岁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抚触组每天选取适当时间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抚触组的新生儿比对照组新生儿免疫力增强,语言认知能力强,生长发育增强,高胆红素血症降低,吸收能力强,情绪稳定,哭闹少。结论对新生儿的抚触可以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这一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6新生儿窒息患儿的病历近严格按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复苏,并着重加强复苏后护理。结果本院新生儿窒息抢救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在严格执行新生儿新法复苏的同时,着重加强复苏后护理,能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会因为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几何异构体。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氢化油脂。摄入反式脂肪酸能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另外,摄入反式脂肪酸也能引起必需脂肪酸缺乏,糖尿病,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因此,需要通过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减少油脂氢化、精炼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产生等措施来降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反式油酸为例,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性质、危害、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的预后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同期正常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测定新生儿脐血汇总脂联素,评价BMI、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妊高征患者每组患者与对照组新生儿脐血脂联素、新生儿BMI、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脐血脂联素与新生儿BMI、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呈明显正相关(r1=0.621,r2=0.58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开展新生儿血苯丙氨酸值测定工作,了解永定新生儿苯丙氨酸值基本情况,分析永定县新生儿高苯丙氨酸值、苯丙酮尿症可能发生的机率与其他县的水平差异。采集新生儿足跟血制成滤纸血斑,送福建省厦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专项检测Phe值。5年检测4921份新生儿血,Phe值的中位数、均数分别为2002年0.85mg/dl、0.67mg/dl;2003年0.68mg/dl、0.59mg/dl;2004年0.71mg/dl、0.61mg/dl;2005年0.65mg/dl、0.56mg/dl;2006年0.64mg/dl、0.56mg/dl;新生儿苯丙氨酸;2.0mg/dl检出率305/十万。我县出生的新生儿绝大多数为氨基酸代谢正常,只有305/10万新生儿Phe阳性,可能患苯丙酮尿症,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的产伤是指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所受到的损伤,本文根据1例新生儿产伤的肱骨骨折病例,探讨其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开展新生儿抚触后,应用于手法按摩治疗新生儿仰趾外翻足20例,效果良好,抚觖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的褪黑素水平能否代替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的褪黑素水平。方法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的脐血及无其他疾病的早产儿生后静脉血褪黑素水平,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脐血褪黑素水平与其他疾病的早产儿生后静脉血褪黑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脐血能够代替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的静脉血以用于褪黑素水平的研究标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清中总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改变观察高胆红素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新生儿15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1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40例抽血测血清TBIL及CK-MB值。结果TBIL与CK-MB测定值的回归分析,r>0.95,显示二者高度相关,组间CK-MB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在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时存在对心肌的损伤,对黄疸新生儿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查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学工程》2021,49(4)
正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的非典型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入侵新生儿的正常体液并释放毒素而导致的临床综合症。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病菌的快速繁殖导致病情变化快、恶化迅速;新生儿不具备主诉能力,主要依赖于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新生儿家属由于缺乏对病症的了解而容易过度焦躁、忧虑;这些都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重要程度和护理难度。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抗感染治疗在通过血培养明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之前就进行了抗生素治疗,明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之后则换用更有效的抗生素。但是,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新生儿产生毒性反应,对肌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少数抗生素可能导致新生儿产生皮疹等过敏反应;抗生素在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时还可能造成新生儿体内菌群失调等副反应或继发感染等。因此,护理人员掌握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及其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疾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对于应用NCPAP治疗的20例新生儿湿肺,新生儿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Ⅰ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节NCPAP压力,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治愈20例(100%)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腔黏膜红肿2例,腹胀2例,经及时处理均缓解;未发生气压伤、鼻腔黏膜坏死、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对于基层医院由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及连接蛋白Connexin26基因变异特点、听力随访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筛选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金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CMV-DNA阳性新生儿和40例CMV-DNA阴性新生儿,分析其血生化情况,并留取脐血行RT-PCR法检测其Connexin26基因mRNA表达情况,对PCR结果送检进行碱基测序,追踪新生儿听力情况,并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类型、Connexin26基因变异情况及听力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CMVDNA阳性新生儿中,26例血生化指标异常。在所有新生儿中235del C突变41例,脑干诱发电位异常11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否和基因突变、听力损害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会导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听力损害,肝功能异常型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Connexin26基因突变和发生感音性神经性聋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