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统计误诊疾病种类。结果32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以消化道疾病收治,确诊后按过敏性紫癜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不典型的疾病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鉴别患儿的消化道症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提高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确诊率,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过敏性紫癜成年患者76例。依据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分为腹型与非腹型两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与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对比的过程中,发现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皮疹、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以及腹痛等症状表现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内镜检查中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溃疡、糜烂、黏膜充血,且病变存在融合的情况,十二指肠与回肠末端病变表现异常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腹型组患者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与清蛋白降低表现的较为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诊断患者病情期间,腹型过敏性紫癜成年患者的误诊率达到55.3%。结论与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相对比,腹型过敏性紫癜成年患者的消化道表现更为明显,且内镜检查下的十二指肠与回肠末端病变表现更为严重;根据腹型过敏性紫癜成年患者的腹部症状予以鉴别,极容易产生误诊,在诊断中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3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发作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以腹痛、血便、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腹痛剧烈,部位固定,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合并鲜血便及呕吐,B超可见“靶环征”或“同心圆”表现。可采用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腹痛剧烈部位固定合并血便及呕吐,可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以腹痛起病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率。方法对本院2008~2010年收治的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隐血试验阳性、皮疹等,胃镜检查表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肠镜检查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经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易误诊,内镜检查对腹型HSP起重要作用,激素治疗对HSP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及认识。方法以郑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52例行消化道内镜检查时未出现皮肤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消化道症状主要为单纯腹痛35例(67.3%)、腹痛便血8例(15.4%)、腹痛呕吐5例(9.6%)、腹痛腹胀4例(7.7%)。内镜下主要表现34例为弥漫性糜烂或多发小溃疡伴出血(65.4%),11例出现为略突出黏膜的点片状出血和淤斑、红斑(21.2%),4例小结节状增生(7.7%),弥漫性出血3例(5.7%)。病变在十二指肠出现率最高且最严重(31例,59.6%),其次胃(10例,19.2%),升结肠(9例,17.3%),全结肠(2例,3.8%),食道未见(0例,0%)。44例(86.0%)患儿在内镜检查后1-4 d内出现皮肤紫癜,8例至出院未出现皮肤紫癜,其中4例失防。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程度存在胃肠道黏膜受累情况,十二指肠病变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受累表现尤为明显,在皮肤紫癜出现之前内镜及腹部超声检查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2008年,我科收治1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现对其内镜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征、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符合过敏性紫癜的一般规律,以冬春季发病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学龄儿童常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诱因,腹型紫癜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当皮疹出现后,本病诊断较易,皮疹出现前,如果能及时行胃镜检查发现胃肠黏膜皮肤紫癜样改变,可诊断本病。结论提高对腹型紫癜的认识,结合合理辅助检查,及早地诊断本病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14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消化道出血、肾炎为主要表现。临床主要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和肾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常因以腹痛为唯一临床表现或腹痛症状出现于其它症状之前而误诊。现对我院误诊的14例腹型紫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腹型)的误诊原因和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分析和讨论3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结果 临床医生对不以紫癜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容易误诊.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过敏性紫癜的特殊表现的警惕性,诊断思路要广,不能局限于局部,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疗效反复的病例更要认真仔细.对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推断,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刘秀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66-16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2010年5月诊治的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该病多见于5~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春秋季节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以单纯皮肤紫癜型较多,占9例,关节型6例,腹型3例,肾型5例,混合型7例。采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全部治愈。结论: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过敏性紫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5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均行胃镜检查,19例行肠镜检查。结果9例发病前有相应的诱因。54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且症状重、腹部体征轻,皮肤紫癜均在之后出现:18例出现显性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示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淤斑、糜烂、溃疡形成。病变范围广,以十二指肠壶腹降交界及降结肠,乙状结肠为重,激素治疗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以症状与体征不符、内镜下胃肠黏膜病变广泛、激素治疗有效为特点,易误诊,需早期行内镜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血小板参数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测定,了解不同临床表现的紫癜患儿有无差异,为早期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评价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过敏性紫癜患儿按不同临床表现分为关节型、腹型、混合型、肾型4组,采用细胞分析仪测定每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4组患儿化验结果.结果 肾型过敏性紫癜患儿MPV最高,较关节型、腹型、混合型3组有明显差异(P<0.05),腹型与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明显高于皮肤型和肾型2组(P<0.05),肾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CD+3、CD+4比例较关节型、腹型、混合型3组明显增高(P<0.05).MPV与CD+4正相关(r=0.131,P=0.019).结论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MPV增高,同时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治疗中应注意抗凝及调节免疫处理,同时应注意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当患儿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异常升高时应注意出现腹部症状可能.  相似文献   

13.
<正>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致敏因素引起的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上分为皮肤型、腹型、肾型、关节型及混合型等,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紫癜伴腹部症状者称为腹型紫癜。约50%的腹型紫癜患儿腹部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很难做出诊断,容易误诊,出现外科并发症时又容易被忽视[1]。作者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合并外科并发症的腹型紫癜患儿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魏明通  胡乃中 《安徽医药》2016,37(5):512-516
目的 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2月至2015年3月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好发于青年(75.7%),春夏冬季(85.7%),发病前有可疑诱因的51.4%,临床表现常为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伴有腹痛,腹痛性质常为阵发性绞痛、胀痛或隐痛,腹部体征以压痛为主97.1%(68/70),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皮疹出现先于消化道症状易于诊断,皮疹出现迟于消化道症状容易误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患者误诊率47.1%(33/70)。误诊原因常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者、胆道疾病、消化道溃疡等;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下表现常累及上消化道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的球、降部,下消化道常累及回肠末端和直肠,内镜下表现形式常为黏膜的红斑、充血、糜烂、溃疡,常成广泛性病变,其病理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炎性细胞的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坏死;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组的上肢、躯干紫癜和CRP值升高高于过敏性紫癜无消化道出血组(P<0.05)。结论 十二指肠球降部和胃体、胃窦、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常累及;腹型过敏性紫癜中上肢、躯干的皮疹和CRP的升高有助于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PLE)的临床特征,并比较其与白蛋白正常腹型过敏性紫癜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患者19例,利用1:1倾向性得分匹配同期住院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白蛋白正常的1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内镜改变和病理结果。结果: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患者共19例,男性10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6.2±2.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皮疹,部分伴便血、呕吐、低蛋白水肿和关节肿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明显升高,白蛋白和IgG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改变多提示肠管壁增厚及腹腔积液;胃镜结果提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部分出现糜烂、溃疡;病理改变主要提示黏膜上皮细胞肿胀,黏膜下血管扩张,血管壁坏死,间质水肿,血管周围炎症变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蛋白丢失性肠病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基础上,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NLR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肠道黏膜损伤重,住院时间长,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1996年以来24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有腹部绞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58.3%的患者伴恶心、呕吐,45.8%的患者有呕血、黑便,大便潜血全部阳性,25%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腹痛发生后2~14d出现下肢紫癜。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多发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回肠末段黏膜病理改变最严重。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霜斑状多发溃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其典型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46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泻分别为100%、47.8%和37.0%,腹痛症状表现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查体常无固定压痛点。一过性关节肿痛发生率87.0%。迟出现紫癜10例,特殊皮疹或紫癜认识不足7例,未发现紫癜5例共22例均造成误诊漏诊(48%)。误诊漏诊为急腹症11例占误诊漏诊50%。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常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消化道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的误诊漏诊率高,易误诊为急腹症,应提高认识,尽早确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典型临床症状,并分析讨论患儿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接收并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54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据相关资料显示,我院接收并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主要表现是腹型、关节型、皮肤型以及混合型,其中腹型所占比例最大,男女构成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百苓胶囊治疗组患儿总缓解率为100%,单纯抗生素、脱敏治疗患儿总缓解率为88.89%。结论反复性皮疹和腹型是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但是反复性皮疹是最危险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中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较非激素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表现及其在胃镜下改变,以探讨胃镜检查在诊断过敏性紫癜中的意义。方法20例过敏性紫癜腹型患儿均行胃镜检查,分析胃肠表现及胃镜资料。结果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20例,消化道出血3例,呕吐14例,腹泻3例。患儿胃镜下黏膜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特异性改变为散在的出血斑点,部分融合成片,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改变为著。食管黏膜均无异常发现。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以胃肠道症状首发者,早期行胃镜检查,根据其典型胃镜下改变,可以帮助我们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胃肠黏膜的改变及误诊原因,指导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间吉林省延吉市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行胃镜检查,19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腹痛的严重程度与腹部体征不一致,腹部查体无固定的压痛点及明显的腹肌紧张。27例经胃镜检查均见胃肠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或溃疡,1例伴有食管下段贲门黏膜充血。经内镜检查发现病变以十二指肠降段、回肠末段、回盲部和升结肠为重,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伴有浅溃疡,黏膜较脆,触之易出血。本组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基础上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分别为41%、27%、19%、11%。皮肤紫癜出现之前腹痛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容易误诊,34例中误诊病例为26例,分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结论过敏性紫癜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临床症状程度与胃肠黏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内镜下胃、肠黏膜病变检出率为100%,胃镜检查在过敏性紫癜中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