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黎  钱晓红 《机械制造》1992,30(5):36-36
1.零件的编组在成组技术指导下按零件的形状,尺寸和制造工艺过程统一原理将零件分类编组,同时将具有以孔为回转中心的径向有分度孔的零件归为一组。分度钻孔编组内的部分零件如图1所示。组内共有各种产品的零件53种,其对中心孔回转直径最大为Φ160mm,最小为Φ17mm.2.成组钻模分度钻孔用的成组钻模如图2所示。零件在钻模上以孔及端面定位,并用压紧螺钉1夹紧,即可进行径向孔的加工。该钻模主要由转轴12与摇柄15,轴销9与卧架2及支架6三个部分组成,转轴12与摇柄15部分,通过与其焊接在一起的卧架2带动零件一起转动,并由摇柄15利用钻模体8上的分度孔  相似文献   

2.
零件在回转钻模上定位夹紧后,其一面上的孔,加工完以后,经过分度机构分度后,即可加工零件另一个面上的孔.这样既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又提高了零件的加工效率.回转钻模的设计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分度机构的设计,二是夹紧机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分度钻模     
用划线法加工盘类工件等分孔效率低。为此,我们制作了通用分度钻模。它适于φ30~200mm盘类工件圆周等分钻孔,工件高度6~100mm均可使用,只需更换不同高度的钻套板6(附图)。若工件较大时,可采用同类较大的分度回转台2和三爪卡盘4。为提高钻孔精度,应采用内、外卡爪  相似文献   

4.
新产品的不断增加,相似零件也增加,如图1所示,一组摩托车车轮的典型零件,这组零件品种多,形状和加工内容都相似,即在这组零件上分别钻4—8个孔。我们运用成组原理设计了钻模,钻模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底座1,芯轴4,定位环6(可换件),钻模板9(可换件)组成。 (1)使用方法 根据所加工的不同零件选好可换  相似文献   

5.
根据成组加工原理,对各种盘类零件如通孔轴承盖、齿轮、联轴节等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各个零件的共同特征差异:内孔d、长短、所加工孔的中心尺寸D等,依据以上参数设计钻模座和钻模板,如果有几种被加工零件的孔中心尺寸D相同.那么1、2、3、4、6、8个等分孔的零件可统一设计一个通用钻  相似文献   

6.
钻孔夹具设计的优劣,对生产效率和零件互换性影响较大。我们采用一模两用的方法,用一个钻模可钻两个相互联接装配的零件孔。如图1,轴盖要钻4个φ9mm的螺栓通孔,箱体b要钻4个M8的螺纹底孔φ6.7mm,攻丝后两件装配在一起。我们采用图2所示的钻孔夹具,钻轴盖时采用图3(a)的定位方法,用可换钻套A钻4-φ9mm的孔。钻箱体孔时采用图3(b)的定位方法,用钻套B钻4-φ6.7mm孔。  相似文献   

7.
一、轴向孔成组钻模图1所示是轴向孔杆形零件组的典型工件,以外圆及端面定位加工轴向孔,直径为φ1.5~φ10mm,孔中心线与外圆柱面中心线的同轴度为0.03mm,孔公差带代号H8,外圆柱面公差带代号f7。为了减少专用钻模,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加速新产品研制,在  相似文献   

8.
我厂曾承接一批大直径套环加工任务。套环如图1,其端面上有72个M8的螺纹孔,外侧面对应的位置有72个φ5孔与其贯通。这些孔的加工较为困难。若采用划线钻孔不仅工作量太大,不易找中,而且由于工件尺寸大,壁厚较薄,极易变形。若采用整体钻模钻孔,则钻模的加工费用高,小批量生产不经济,而且制作周期长,工期难以保证。 为此,我们制作了简易钻模──移动式单体钻模。图2为其结构简图。钻模体1上有A、B两孔,B孔为钻套5,其孔径均为φ6.7(M8螺纹的底孔),限位板3上装有钻套4,其孔径为φ5。A、B孔的中心距为…  相似文献   

9.
图1所示零件锥面上有一个φ3mm孔需加工。以前在立式铣床上钻该孔,锥体必须夹在分度头卡盘上。这种加工方法机床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易使分度头部分零件磨损,降低分度头精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耗费较低,夹紧可靠,适合批量生产的专用钻模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0.
张德忠 《机械设计》1997,14(6):41-43
零件上有直孔或空间复合角斜孔,回转体上的径向孔,还有回转体上具有偏心位置的径向斜孔。零件上具有空间复合角孔的加工,一般设计空间角度的夹具,来满足工艺要求,介绍钻活塞裙斜孔夹具。  相似文献   

11.
姜铭  姜楠 《机械制造》1997,(8):37-38
在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工件要求加工一组按一定距离均匀分布,而其形状和尺寸又彼此相同的表面,例如:钻、铰一组等分孔,或铣一组等分槽、多面体等,为便于加工,常需回转分度夹具加工上述工件。 传统的回转分度夹具通常是手动分度、对定、锁紧;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不利于自动化大生产。因此笔者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的回转分度夹具。系统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钻模对精密套筒钻孔时产生误差的各种因素.具体针对本案例计算了零件定位误差δD、夹具制造安装误差δA和加工过程误差δG,提出了减小钻套与铰刀导向部分的径向间隙是减少误差产生的有效措施,提高了孔距尺寸精度,满足了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院工厂加工图1所示工件(材料为QT500-7)时,在其底面及底面四孔加工后,以底面及其对角两孔定位,再加工两侧板上的两组同轴孔Φ19.5_0~(+0.21),孔的同轴度和位置精度要求并不高。原使用图2所示的回转钻模,不能很好保  相似文献   

14.
我厂生产加工的一种工件如图1所示,需在轴的径向方向钻Φ6mm孔,根据本厂的设备情况,采用普通台钻加工,鉴于该零件的生产批量大,我们设计了一种高效率的自动化钻模。  相似文献   

15.
各类压缩机械中常用的关键零件组—活塞杆类零件组(见图1),品种规格繁多(见附表),一般为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活塞销孔D中心线与活塞杆定位端面极限偏差见附表。活塞销孔D中心线对活塞端面平行度为0.02mm。为了扩大生产批量,缩短生产准备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我厂设计制造了如图2所示的快速装卸成组钻模。经长期使用证明,该成组钻模不仅能够保证零件加工精度,而且能提高工效2~3倍。本钻模结构如图2所示,基体心  相似文献   

16.
在壳体类零件孔加工过程中,常遇到侧面孔及法兰盘孔的钻削工艺问题。通常情况考虑工艺,往往会将侧面孔的钻削与法兰盘孔的钻削分为两道工序来完成。这样不仅多设置一道工序,还会因为定位误差加大,使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为了保证零件加工能够达到高品质、高效率、使用便捷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套将圆柱面孔钻削与法兰盘钻孔合二为一的钻模。本文以某军工型号连接器插座壳体为例,详细介绍此类孔的加工工艺方案及钻模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厂生产东风6102活塞,有4个对称分布φ3.3mm和φ6mm的销座孔,如图1所示。如果按一般的加工方法,需二套钻模,生产效率低,钻头容易折断。考虑到我厂加工活塞品种多,利用分度盘棘轮机构的原理,设计了活塞钻销座孔通用分度装置。该装置操作简便,采用复合钻头加工,其工效比钻模加工提高3~4倍。加工精度满足图纸要求。  相似文献   

18.
雾化片钻模     
图示零件雾化片是我厂产品上的一个零件,在圆台的斜面上均布6-φ4.4mm(扩6-φ4.4mm×13mm),而在底面又有带角度的6-φ2mm小孔,这是一种典型的圆台斜面钻孔。以往委托外协,在铣床上用分度头加工。现在我厂通过二副钻模在台钻上加工这些孔。  相似文献   

19.
1.压盘钻孔加工及问题压盘是离合器总成中的关键零件,零件上有三个不同规格的孔12个,φ10、φ7和φ12的孔各四个,φ7和φ12是阶梯孔,如图1。目前,我国生产离合器的大多数工厂加工压盘时,一般采用夹具分度来完成单孔钻削。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夹具分度的累计误差及钻削力不通过夹具中心,夹具定位产生偏斜,12个孔轴线位置度难以得到保证,使工件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2.压盘钻孔机床的设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八轴主轴箱单工位机床,代替单孔钻削加工机床,将12个孔一次加  相似文献   

20.
在钻床上一般一次只能钻削一个孔,如加工孔系则需配用分度装置或钻夹具进行钻削,效率低。批量生产时,尤其显得落后。图1所示装置可使2~4孔的钻削一次完成,效率高,并可调整孔系的孔距及同时完成孔系中不同孔径的加工。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中,更显示出优越性。一、结构中心齿轮12与装在钻床主轴孔中的主轴22固连;介轮9与中心齿轮啮合并空套在与本体20可拆连接的轴19上;小齿轮7与介轮9啮合并与夹持钻头的轴2固连;轴2上连接夹紧钻头用的可换弹性夹头3;本体20与支架21为可拆连接;支架与固定在钻床立柱上的导向环之间只能作轴向滑移(图中未画出导向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