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第三脑室注射组胺对下丘脑室旁核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Fos癌蛋白免疫组化LSAB法结合双抗原标记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结果:第三脑室注射组胺后,(1)下丘脑室旁核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P<0.05);(2)室旁核内的Fos阳性神经元中约有31.78%同时呈CRH阳性反应;(3)室旁核CRHmRNA含量明显升高,且有量效关系。结论:中枢组胺可以激活下丘脑室旁核的CRH神经元,并使CRH基因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杏仁核是否参与大鼠哮喘发作及其机制,采用卵蛋白致敏哮喘大鼠模型,运用WGA-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向下丘脑室旁核(PVN)发出投射的杏仁核神经元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杏仁核内可观察到三种阳性细胞,即HRP逆标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和HRP/Fos双标神经元。Fos阳性细胞呈双侧分布,主要分布在杏仁核的内侧亚核(MeA)和中央亚核(CeA);HRP逆标神经元和HRP/Fos双标神经元分布在注射区同侧的内侧杏仁核,内侧杏仁核内HRP/Fos双标神经元占HRP单标神经元的33.55%。本研究结果提示,哮喘大鼠发作时,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元兴奋,且杏仁核到下丘脑室旁核的直接投射可能参与了哮喘发作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观察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对大鼠中枢免疫核团Fos和nN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雷帕霉素对中枢免疫调节的作用。将大鼠分为雷帕霉素(10mg/kg)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动物分别给药后,腹腔注射免疫激发剂细菌脂多糖(LPS,25mg/kg),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并计数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和孤束核中Fos蛋白阳性、nN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和Fos/nNOS双标神经元数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的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和孤束核内Fos、Fos/nNOS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1)。这一结果表明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降低了中枢免疫相关核团内因LPS免疫应激所引起的nNOS的表达,提示雷帕霉素在抑制机体免疫机能的同时,也降低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脏伤害性刺激后Fos在大鼠脑内NOS阳性神经元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倪晶晶  凌树才  朱晞 《解剖学杂志》2004,27(5):514-517,F00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上的分布。方法:给予大鼠内脏伤害性刺激后,采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脑内NOS和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脑内Fos/NOS双标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中缝背核,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室周核、背内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背外侧部,臂旁内侧核,内侧缰核,杏仁复合体内侧部等部位。结论:NO是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通路上的神经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对哮喘大鼠的神经调控途径,取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哮喘模型并诱发哮喘发作,运用WGA-HRP逆行追踪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ABC法)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向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发出投射的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VN内有三种阳性细胞,即HRP逆行标记神经元、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和HRP/Fos双标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主要见于PVN小细胞部的内侧亚核和外侧亚核,散在分布于背侧亚核,在前小细胞亚核内未见阳性反应;Fos样免疫阳性细胞呈双侧分布,且HRP逆标神经元,HRP/Fos双标神经元也为双侧分布,但以注射区同侧占优势。HRP/Fos双标神经元占HRP标记细胞的44.22%。本研究结果提示,哮喘大鼠发作时中枢内包括下丘脑PVN、延髓DVC的多个脑区内神经元兴奋,且两者之间通过直接投射联系参与哮喘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GABAA受体α1亚单位(GABAARα1)阳性神经元是否参与内毒素(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两组大鼠下丘脑PVN内Fos和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的变化以及Fos和GABAARα1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LPS可使大鼠PVN内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高,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染色增强,且其中的部分神经元同时表达Fos和GABAARα1;经计数Fos/GABAARα1双标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占Fos阳性神经元的27%,占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32%。本实验结果提示PVN内的部分GABAARα1阳性神经元参与了由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说明GABA可能通过GABAA受体在免疫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上述结果为阐明免疫应激反应时GABAAR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鼠束缚后脑内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束缚后对大鼠脑内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1、3或6h,于解束后30min处死,脑组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Fos阳性神经元表达于1.前脑:扣带回、新皮质(尤其是第3和5层)、外侧隔核、杏仁中央核;2.间脑: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视上核、室旁核、第三脑室室周区、弓状核、丘脑室旁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3.脑干:中脑的上丘视性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的皮质部;脑桥的臂旁外侧核、蓝斑、A5区;延髓的耳蜗核、延髓内脏带(MVZ)等处。Fos表达的时问规律是束缚1h最高,3h次之,6h最少。结论大鼠被束缚后全脑多处核团的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的Fos反应,随着束缚时间的延长,动物产生适应性,Fos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研究去除窦弓神经是否导致下丘脑室旁核(PVN)氮能神经元处于持续激活状态。方法:成年大鼠行窦弓神经去除术,1周后制备下丘脑脑片,进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结合F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PVN的内侧、背侧和外侧小细胞部有大量Fos阳性神经元分布,并与NADPH-d部分共存,但在PVN的室周和前小细胞部以及大细胞仅观察到弱阳性的Fos信号,偶尔观察到双标记神经元。结论:去窦弓神经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部氮能神经元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可能起代偿性抑制中枢交感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旋转刺激与运动病发生的关系,本研究利用一种复杂的围绕两轴旋转的加速度刺激器刺激大鼠后,观察大鼠全脑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动物被随机地分成四组,即正常对照组、两轴旋转刺激组、双侧迷路毁损组以及双侧迷路毁损后接受旋转刺激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全脑不同核团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和双侧迷路毁损组大鼠的脑内均未检测到Fos样免疫阳性产物;(2)两轴旋转刺激组的大鼠在给予复杂的围绕两轴旋转的加速度刺激后,在大鼠脑和脑干的多个核团内均可检测到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其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其中在脑干内的前庭复合体的不同亚核(包括前庭内侧核、前庭上核和前庭下核),孤束核、蓝斑核、臂旁内侧核、臂旁外侧核,间脑的室旁核以及边缘系统的杏仁核等内均可观察到密集分布的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3)双侧迷路毁损组大鼠在接受复杂的围绕两轴旋转刺激后,在上述相应核团内均难以检测到Fos蛋白的表达。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两轴旋转刺激可以有效地激活前庭神经元,而大鼠在接受前庭刺激后,脑和脑干的许多核团内大量的神经元可能通过与前庭核复合体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也被激活,这些被激活的神经元可能与运动病发生的复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游泳运动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c-fos mRNA及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探讨下丘脑PVN对不同形式运动的调节机制,本实验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运动组(n=50),建立大鼠游泳运动模型(持续训练和间歇训练)。在运动结束后0、0.5、1、2、4h等不同时间点,冰水浴分离新鲜脑组织或用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脑,前者经RT-PCR反应,半定量分析运动后下丘脑PVN内c-fos mRNA的含量变化,后者经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定位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对照组大鼠下丘脑PVN内c-fos mRNA表达极低,而运动结束后c-f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持续运动组逐渐升高,1h时达到最大值;间歇训练结束后2h,c-fos mRNA表达最强,然后回落,运动结束4h组c-fos mRNA仍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2)运动大鼠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增多,特别是在PVN处。在室旁核小细胞部(pPVN),持续组游泳结束后1h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显著升高达峰值,而间歇组在运动结束后2h达峰值,同一时刻间歇组的表达高于持续运动组;室旁核大细胞部(mPVN)内,持续组Fos阳性神经元数在运动结束后持续升高,2h后显著下降,而间歇组各时刻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下丘脑PVN在运动后机体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且pPVN对不同形式运动性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用HRP注入下丘脑室旁核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双重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对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发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有7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Fos、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上述7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和延髓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HRP标记细胞以注射侧为主,对侧有少量分布。本文结果证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室旁核投射的部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胃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2.
Double immunostaining for Fos and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 was used to examine whether nNOS-immunoreactive neurons in the 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ic nucleus (PVN) are activated to express Fos immunoreactivity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interleukin-1 beta (IL-1 beta) in the rat.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ome nNOS-positive PVN neurons are activated by IL-1 beta (4 microg/kg, i.p.) administration, but the majority of the IL-1 beta-activated PVN neurons do not express nNOS and a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parvocellular part of the PVN.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去海马传入对免疫应激时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催产素能神经元功能活动的影响 ,以探索海马调控外周免疫反应的脑内环路 ,本研究预先切断大鼠双侧海马伞 ,2 8d后腹腔内注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75 0μg/kg) ,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 ,以 F os蛋白作为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标记物 ,观察下丘脑催产素能神经元中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 :双侧海马伞离断后 ,下丘脑室旁核中因腹腔脂多糖刺激而发生活化的催产素能神经元活化百分率显著下降 ;而视上核中催产素能神经元的活化未受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海马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以及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部分是通过其支配的下丘脑室旁核的催产素能神经元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延髓内脏带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对LPS免疫刺激的Fos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延髓内脏带 (MVZ)至下丘脑室旁核 (PVN)”的儿茶酚胺能通路在“免疫 脑通讯”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WGA HRP逆行追踪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TH)抗体双重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方法 ,即先将WGA HRP注入大鼠一侧PVN内 ,存活 4 8h后经腹腔注射免疫刺激剂脂多糖 (LPS)诱发免疫反应后 ,观察MVZ中WGA HRP逆标细胞、Fos蛋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 (以TH为标记物 )的分布及表达状况。 结果 在MVZ内发现 7种阳性神经元 ,即HRP、Fos、TH单标细胞、Fos HRP、Fos TH、HRP TH双标细胞和Fos HRP TH三标细胞。Fos HRP双标记和Fos HRP TH三标记细胞分别占总HRP逆行标记细胞的 12 5 %和 39 6 %。 结论 MVZ对LPS免疫刺激起反应 ,并可能将免疫信息经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上传至PVN ;MVZ可能作为“免疫 脑通讯”的一个中继站 ,通过“MVZ→PVN”通路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下,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神经元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将成年SD大鼠置于不同温度(24℃、34℃、38.5℃、42℃),相对湿度为60%的实验仓内60min,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的变化。行为学结果显示:24℃时,大鼠无异常表现,直肠温度为36℃左右;34℃仅引起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8℃左右,动物行为无明显变化;38.5℃和42℃时,大鼠直肠温度升高至39℃以上,最初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但随后转为兴奋状态,出现惊跳、逃窜行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4℃时,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内Fos阳性细胞较少;34℃时,Fos阳性细胞的表达量增加;38.5℃时,Fos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42℃时又降低,并出现三种Fos阳性细胞:即胞核为Fos阳性、胞浆为Fos阳性以及胞浆、胞核均为Fos阳性。以上结果表明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内Fos蛋白的表达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提示这两个核团参与了热应激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生后发育各阶段(1、7、14、21、28和90d)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d时下丘脑室旁核内已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但随生长发育,室旁核的截面积逐渐变大,其中的NOS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该核的外侧大细胞部以及腹侧部,单位面积中的NOS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到21d,下丘脑室旁核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较1d时下降50%。28d以后至成年鼠(90d),此密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提示下丘脑室旁核中NOS神经元的生后发育主要在生后1d至21d之间,并提示胚胎时期该核中已有NOS神经元存在。  相似文献   

17.
Str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activate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We recently reported that central administration of 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CRF), known as a stress-related neuropeptide,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both cyclooxygenase (COX)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 presympathetic neurons in the 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ic nucleus (PV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brain COX and NOS can also mediate restraint stress (RS)-induced sympathetic activation by assessing the plasma catecholamine levels and neuronal activation of presympathetic neurons in the PVN. In addition, we examined effects of RS on the expression of both COX and NOS isozymes in the presympathetic PVN neurons.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an inhibitor for COX-1, COX-2 or inducible NOS (iNOS), but not for neuronal NOS (nNOS), reduced RS-induced elevation of plasma catecholamine levels and Fos expression in the presympathetic PVN neurons. Moreover, RS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COX-1, COX-2 and iNOS in the presympathetic PVN neurons, whereas nNOS expression did not chan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X-1, COX-2 and iNOS in the presympathetic PVN neurons mediate acute RS-induced sympathetic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分布状况。在对照组,仅偶见Fos阳性细胞出现于L6、S1节段脊髓后角(<2个/片),且染色浅淡。将3%福尔马林经插管分别注入膀胱、阴道和直肠造成伤害性刺激时,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100~260个/片,S1),主要出现于L6、S1节段后角Ⅰ层内侧部、后角内侧缘、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少量散在于后角Ⅰ层外侧部、后角外侧缘、外侧脊核和前角背内侧部。为了确定脊髓内Fos阳性神经元是否向上位脑结构投射,将荧光金(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后,给予膀胱伤害性刺激,结合Fos蛋白免疫组化技术,在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发现有FG/Fos双标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FG标记细胞与Fos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核的背侧部,且FG标记细胞多数同时为Fos阳性,FG/Fos双标细胞占FG标记细胞总数的71.2%(37/52),占Fos阳性细胞总数的14.8%(37/250),提示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神经元部分投射至臂旁外侧核。为进一步确定Fos阳性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定位分布特征,采用NADPH脱氢酶反应(显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与Fos蛋白免疫组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