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5,(1):9-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去年11月27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一次全国地(市)级党报报社社长总编辑岗位培训班上强调,目前,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结构体制不会改变,其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县市不再办党报。但这并不是说党报党刊就维持原  相似文献   

2.
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县(市)报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报海中定准位置,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呢?笔者认为,这要在“党报宗旨、晚报风格”四个字上做文章,即在坚持党性原则、充分发挥其喉舌功能、牢固树立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增强其贴近性、可读性和服务性,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汇在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文体、版式及各项与新闻有关的各种活动中,以达到最广泛最佳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宣传目的和效果。 县(市)报为什么要定位在“党报宗旨、晚报风格”的标准上呢?这是由县(市)报所拥有的特定的受众群体所决定的。报纸与特定受众群体是感受和欲望、给予和索取的  相似文献   

3.
写好、写深农村报道,是县(市)报服务农村工作和农村读者的“重头戏”。但是,许多县(市)报的记者,感到到农村采访,听到的总是一堆“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见诸报端的不是“四季歌”,就是“豆腐块”,完稿之余,时常抱怨自己的报纸小,写不出“大块头”、“有份量”的稿子。其实不然,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报也有小报的优势: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她最贴近基层,最贴近实际,最贴近群众,最贴近农村。而且,县(市)一  相似文献   

4.
迟全华 《新闻实践》2005,(11):14-15
“让开大路 占领两厢” 自从九家县(市)报加盟浙报集团后,出现了新的一轮扩版热潮。九家县(市)报所在的区域都是大县,有些更有着百万人口。作为这个区域中最重要的报纸,如果每天只有对开四个版或四开八个版的话,确实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信息渴望。所以,扩版是有其必要性的。但在“扩版主要扩什么内容”的问题上,看法并不很一致。这个问题涉及到县(市)报在转型期的定位问题。县(市)报退出党报序列后应该朝什么方向转型,中央有关文件里虽然没有明确说,但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就是不能再用过去办县级党报那样的方式来办现在的县(市)报了。明确了这个方向,就能解决许多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比如说报纸的读者定位问题,过去党报主要是办给各级干部看的,让  相似文献   

5.
10月12日—16日,17个省、自治区的53家县(市)报负责人及特邀新闻单位代表100余人,会聚湖北天门市,参加了全国县(市)报第六次业务研讨会。县(市)报是近10年陆续创刊和复刊的,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深受农民的喜爱。这次研讨会上来自最基层党报的负责同志,以  相似文献   

6.
与全国性报纸相比,县(市)报的记者、通讯员受到区域、题材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觉得发现新闻线索难,获得好新闻更难。我在常熟日报15年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中的体会是:县(市)报的记者工作、生活在最基层。只要善于把握新闻价值,不仅可获得众多的新闻线索,还能采写出一篇篇好新闻。 第一,围绕中央和地方的工作重点和宣传主题,采写典型报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加大宣传力度,使这一基本国策深入人心,是各级党报的宣传重点之一。1998年,国务院把太湖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治理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地处太湖…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抓好新闻业务工作,是每家县(市)报都关注的话题。县(市)报办报时间短,编辑、记者都比较年轻,他们接受新事物快,适应性强,敢闯敢冒,进步也快。县(市)报在地方特色、贴近群众性上做文章,几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总的来说,县(市)报与上级党报相比,劣势也比较明显:办报历史短,采编  相似文献   

8.
明杨 《新闻前哨》2002,(12):23-23
一问:搞舆论监督就不是讲党性讲政治吗?党报姓“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新闻舆论必须完整地置于党委领导和调控之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能说实行舆论监督,开展批评性报道,就是不讲党性、不讲政治。其一,党报的舆论监督是代表党委在开展监督,因此只能是姓“党”。党报是党委的机关报,是党委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引导舆论的工具。这是党报的特性。失去这一特性的报纸就不是党报。反之,只要是按照党委的意图行事,无论是表扬性报道还是批评性报道都是姓“党”的。其二,党报开展舆论监督是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的,不是在发表“自…  相似文献   

9.
县(市)报道组多设在县(市)委办公室或宣传部内。主要职责是,通过向中央、省、市各级报纸、电台、电视台(主要是党报)送发文字稿和新闻图片,宣传、介绍本县(市)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干部群众的创业事迹。并及时采写内参,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报道组成员所面对感兴趣的多是“工作性”  相似文献   

10.
早年我在浙江西部的一家县级党报当记者,2008年成为《中国环境报》一名驻地记者。作为一名国家级专业媒体记者,我总想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恰巧这一年开始,《中国环境报》开展风格年活动,鼓励驻地记者采写提问式深度报道,我就将此作为主攻重点,相关报道近几年来获得一定好评。回顾几年来采写提问报道的体会,我大致经历了"提不了问题、问不到点上和向善于提问努力"三个过程。提不了问题开始采写提问式报道,还真的一下让我迷惘了——不会提问!因为没有这方面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县级党报当记者的时候,跑的是领导会议线,到了现场就有领导讲话稿、背景资料、新闻通稿等,几乎不用采访,就可做成一  相似文献   

11.
县(市)报是最基层的一张机关报,它的自身优势是贴近群众,接近生活。但是,贴近群众并不等于报纸就真正面向群众。一个时期以来,县(市)报的新闻报道立足点这个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表现为: 会议报道过多。在县(市)报中,逢会必报的情况时有发生,没有把县委、县政府的会议与部门的会议相区别,没有把重要的会议与一般性的会议相区别。一版的头条和报眼经常被会议新闻占领,一版上经常有好几条会议消息。近几年,县(市)报都  相似文献   

12.
报纸拥有的读者量的多少决定着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将报纸办得读者喜闻乐见,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产品,是深入进行新闻改革中各级各类报纸必须研究的至关重大的问题。作为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县(市)报,又如何做好这篇文章,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读者呢?我们仙桃市报围绕贴近性问题,在宣传的主题、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探索,有一些收获。 第一、在宣传主题上要贴题。县(市)报是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它的一大属性。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宏观的,不可能具体管到某个部门、某个乡镇、某项工作如何做,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自己的“坐标”,找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的结合点——县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然后,围绕县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这是县市报始终要把握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全国部分县报第三次业务讨论会于10月10日至14日在辽宁省海城市召开,来自13个省区的21家县(市)报负责同志,就如何发挥县报优势,办出县报特色和报社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三月上旬,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造林绿化,实现今年消灭全省宜林荒山的战略目标,省委办公厅负责组织的有省报、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其它新闻单位参加的“灭荒督办行”系列宣传报道活动。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在历时近10天的时间里,行程近2000公里,调查研究了随州、丹江口、郧县、郧西4个县(市),采写了4篇消息。在这4篇报道中,除《万众一心,克难猛进,郧县大打灭荒攻坚战》这一篇为正面表扬稿外,其余三篇都是抓问题的批评性报道。稿件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同时也受到省委督办处、省林业部门及报社内部的好评。 这次采访实践,使我对应当重视舆论监督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报优良传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今年 3月,成都市新闻出版局在《新闻出版简报》上向区 (市 )县报社介绍《双流报》的办报经验,并肯定地指出:“《双流报》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按照‘一中心,两突破,三提高’的工作思路,为区 (市 )县办好基层党报探索了一条路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作为双流县委、县政府的机关报,《双流报》始终以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中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而鼓与呼。这是我们的做法之一。   1999年初,《双流报》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推出了“乡镇领导话发展”栏…  相似文献   

17.
沧州晚报社开展的“走百村、访千户”活动,于3月中旬全面铺开。 这项活动,由该报社党委成员带31名编辑记者,分7路深入到沧州14个县(市)的100多个村,建立基层联系点并采写新闻。在这次活动中,要求报社党委成员全年下基  相似文献   

18.
本刊编辑部 《传媒》2003,(11):36-36
停办县市报是今年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农民负担工作中的一场重头戏。今年7月,中央决定,县(市、旗、城市区)不办报,只允许保留极少数已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有办报基础的县市报——当地人口在50万以上、GDP在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30亿元以上、报社年广告收入在400万元以上,并经严格评估论证后,符合条件的可由地市级党报或省级党报有偿兼并。 县市报何处去?本刊在今年第8期特别策划了《市场改变命运——县市报之归去来兮》等一组文章,初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县市报的出路问题。三个月后的今天,县市报停办与否的命运大致尘埃落定,绝大部分县市级党报被停办,只保留一小部分经  相似文献   

19.
《榆林市委机关部分干部上班时间聚赌》(见报稿附后),这篇消息见报后,撼动人心,街谈巷议,反响强烈。许多读者认为,这是陕报近几年来少见的批评性好稿。批评报道要敢于抓大的、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这篇报道直指榆林市委机关,这个板子打得好,敲得重。而省报点名批评县(市)级党政机关,多年鲜见。这本身就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县(市)报社第二次年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上旬在铜山报社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宜兴报、南通大众、无锡县报、常熟市报、江宁报、泰州市报、兴化报、淮安报、铜山报等9家报社的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