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穗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30-131
目的:总结"面神经桥小脑角段微血管减压+神经梳理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13年12月对半面肌痉挛症状反复发作,经药物(口服卡马西平)、针灸治疗、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仍频繁发作的患者,行"面神经桥小脑角段微血管减压+神经梳理术"。围手术期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术后2-6天面肌痉挛消失,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安全、细致、优质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而周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患者配合医疗护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小脑桥脑角肿瘤的治疗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小脑桥脑角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1例肿瘤中,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6例胆脂瘤全切,7例听神经瘤6例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2例脑膜瘤全切,4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死亡1例,4例有不同程度第、Ⅶ对脑神经受损症状。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治疗挢脑小脑角肿瘤,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脑千,周围神经及重要血管损伤,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疗效,应作为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延迟治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延迟治愈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延迟治愈时间及术后治疗情况。结果236例患者中术后1周内抽搐症状消失150例,2周内消失50例,3周内消失20例,其余16例患者在6个月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随访0.5~4.5 a(平均2 a),无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术中责任血管的准确辨认及可靠的减压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术后6个月判断疗效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显微镜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2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16例面肌痉挛立即消失,3例患者术后数日到数周后痉挛逐渐停止,1例无效,手术有效率为95%。患者术后并发症暂时性听力下降2例,1例术后出现明显头痛、眩晕,1例小脑出血,耳鸣3例,经再次治疗后痊愈,无颅内血肿、感染等病症发生。结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已成为首选方法,该方法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娴热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术中正确判断是保证显微血管减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对来我院治疗的临床诊断均为外耳道胆脂瘤32例患者,在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对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耳内镜下手术切除胆脂瘤后,耳道后壁形成肉芽组织及真菌感染均得到及时处理,1个月内全部干耳,术后术腔愈合良好,复查外耳道敞开,鼓膜标志清楚完整。随访1—6年,治愈24例,占75%;好转7例,占21.88%;1年后复发1例,占3.12%,经再次治疗后无复发,总有效率96.88%.术后对患者进行听力测试,全部患者听力恢复正常。结论:在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桥小脑角肿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中以听神经鞘瘤最为多见,约占70%~80%,其次是胆脂瘤。胆膜瘤和来自脑干或小脑的胶质瘤,好发于中年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第8,7,5,9,10,11颅神经障碍,小脑损害,脑干受压、移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早或晚亦将发生,但多较晚出现。由于肿瘤与重要的脑干毗邻,手术前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院自1997年1月~1998年9月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60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15~68岁,平均41.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5个月。其中听…  相似文献   

7.
张敬  钱杰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156-156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3例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并完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3例患者中术后面肌痉挛症状立即消失31例,术后一周症状消失2例。结论:完善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是颅内较为常见的肿瘤,组织来源以听神经鞘瘤为多,占75%~95%,其他还有脑膜瘤、胆脂瘤等.经典神经外科中,对于该部位手术方式已较为固定,但是存在手术创伤大、颅骨缺损、手术后伤口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较多[1]的不足.该部位入路较为固定,解剖变异较少,为微创显微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2005-2009年,我院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的办法治疗小脑桥脑角区肿瘤2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应用温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原发性面肌痉挛26例,继发性面肌痉挛(如面瘫后遗症等)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增进对该病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胆脂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胆脂瘤发生在桥小脑角区3例,鞍区2例,颞叶2例,枕叶1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6例,其平均cT值lOHu左右,近脂肪密度2例,其平均CT值一20Hu左右。CT增强扫描示6例未见强化,2例边缘可见不完整的点条状强化。MRI检查T1W1表现为不甚均匀的低信号6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T2W1则均表现为不甚均匀的高信号。结论颅内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CT、MRI检查,因本病在CT、MRI影像学表现上均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生长特点,一般能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5年12月—2009年10月所收治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儿37例进行临床治疗及护理,并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通过对其中34例患儿平均1.5年的随访发现,有1例出现胆脂瘤复发。术后6个月对34例患者进行听力复查,听力改善30例占总数的88.2%。结论: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式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状况而定,同时应临床加强术前分析、完善手术操作及术后随诊。对患儿可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治疗,而对术前检查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儿则应尽量避免完壁式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7例面肌痉挛患者并将其随机分组,观察组39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术后面肌痉挛完全缓解率为94.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术后面肌痉挛完全缓解率为57.9%;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5年1月~1998年2月收治了7例γ-刀治疗后发生迟发性脑损害的病人,其中3例被迫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7岁(27~64岁)。其中,胶质瘤3例,松果体区肿瘤2例,左桥小脑角区脑膜瘤1例,右小脑半球血管畸型1例。2典型病例例1:男,40岁,因进行性头痛,左耳听力下降,走路不稳半年,MRI示左桥小脑角区肿瘤于1年前行γ-刀治疗,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γ-刀后1个月曾做MRI检查,示肿瘤较治疗前缩小,肿瘤周围有轻度脑水肿。γ-刀后半年病人头痛加剧,且出现声音嘶哑、饮水打呛、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面肌痉挛是我科的常见病,为半侧面部肌肉降发性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女性多见。其病因迄今不明,多认为系面神经在内耳门附近受小脑后下动脉分支压迫所致。当血管过度迂曲,伸长拉紧或硬化时始显症状。推测受压处髓鞘萎缩,传入感觉纤维与传出运动纤维发生“短路”,激活运动纤维引起面肌痉挛。又谓从面神经发出有运动抑制纤维,也分布于肌肉中,抑制纤维兴奋消失时,面肌就痉挛[1]。方法:本科室从2010年1月-2010年12接诊了65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A型肉毒素注射加火针40例。对照组西药25例,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4.0%,采用A型肉毒素注射配合火针治疗效果好,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微血管减压术被认为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1].但由于术者经验欠缺、操作不当以及显露不良等原因,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或损伤脑、神经、血管,导致并发症发生.2006年1月-21007年5月,本院对46例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内微血管减压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开留皮桥术治疗后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切开留皮桥术治疗84例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84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78例(92.86%),有效6例(7.14%),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均无未出现肛瘘,且经1年的随访中并未发现复发。结论采取切开留皮桥术治疗后马蹄形脓肿患者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可行的、疗效可靠的治疗肛周脓肿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面肌痉挛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动,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偶尔可见双侧.面肌痉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要点是除面肌痉挛外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1].笔者从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应用撮刺治疗面肌痉挛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例三叉神经痛和3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住院12~16d,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疗效,3个月~2年随访期间,痊愈13例,部分缓解2例,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能取得较好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者。目前,三叉神经根桥脑入口处受到压迫及神经根脱髓鞘病变引起三叉神经痛,这一点上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27例三叉神经痛行桥脑小脑角(C—P角)探查,术中发现93%为血管压迫神经根或肿瘤压迫,仅4.4%为阴性。三叉神经减压术已成为药物治疗失败后首选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切口的低位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式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深部肛周脓肿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采用原发灶脓腔放射状切口、继发性脓腔弧形切口的方式进行手术,B组40例采用原发灶脓腔和继发性脓腔均放射状切口的方式进行手术。比较2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漏气、漏液、漏便情况);随访1年,观察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肛门压力测定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较低(P0.01),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肛门功能(漏气、漏液、漏便情况)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B组(P0.05)。结论低位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式采用原发灶脓腔放射状切口、继发性脓腔弧形切口治疗深部肛周脓肿较原发灶脓腔和继发性脓腔均采用放射状切口方式,具有减轻术后疼痛、缩短疗程、保护肛门功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