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的11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对象;比较两组人群UA水平差异,T2DM患者UA与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性;T2DM患者HUA血症与UA正常患者合并症差异。结果:T2DM患者UA水平(480.52±60.34)μmol/L、HUA36.36%高于体检组的(394.23±39.45)μmol/L、7.27%;40例HUA血症T2DM患者总胆固醇水平(6.12±1.15)mmol/L、甘油三酯(4.09±0.79)mmol/L、肌酐(154.87±20.30)μmol/L高于正常UA血症组[总胆固醇(4.65±1.03)mmol/L、甘油三酯(2.51±0.54)mmol/L、肌酐(101.34±14.34)μmol/L(P〈0.05)];40例HUA血症组合并症发生率92.50%,明显高于正常uA的T2DM组的51.43%(P〈0.05)。结论:T2DM患者HUA发生率较高,HUA血症加速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重视T2DM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也要重视UA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背景 高尿酸血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其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密切相关,若不及早干预,会影响儿童日后的生活质量。而河北省唐山市具有独特的地域及饮食结构特点,但国内尚未见唐山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尿酸(UA)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儿童青少年UA分布特征,分析UA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01-01至2017-12-31于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治疗的1 039例4~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共有1 000例接受血样采集纳入该研究。获得其一般体格资料、留取血液标本测得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GLU)。按性别、年龄等人群分布特征,分别描述UA水平分布特征,分析UA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P<0.001)。不同年龄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不同年龄U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为13.5%(135/1 000),男、女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2.3%(69/560)、15.0%(66/440)。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4,P=0.219)。不同年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不同年龄间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生UA水平与年龄(r=0.39)、体质指数(BMI)(r=0.33)、收缩压(r=0.28)、舒张压(r=0.20)、TC(r=0.12)、TG(r=0.21)呈正相关,与腰围身高比(WHtR)(r=-0.25)呈负相关(P<0.05);女生UA水平与BMI(r=0.17)、TG(r=0.21)、GLU(r=0.11)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9.42,95%CI(6.96,11.89),P<0.001〕、BMI〔β=4.07,95%CI(2.49,5.66),P<0.001〕、TG〔β=21.77,95%CI(12.09,31.45),P<0.001〕是男生UA水平的影响因素,BMI〔β=3.56,95%CI(1.50,5.62),P=0.001〕、WHtR〔β=243.25,95%CI(52.17,434.34),P=0.013〕、TG〔β=32.25,95%CI(17.80,46.70),P<0.001〕是女生UA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6,95%CI(1.30,1.64),P<0.001〕、BMI〔OR=2.03,95%CI(1.16,3.53),P=0.013〕、TG〔OR=1.49,95%CI(1.09,2.04),P=0.013〕是男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TG〔OR=1.93,95%CI(1.21,3.07),P=0.006〕是女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唐山地区儿童青少年UA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男生UA水平高于女生,男生UA水平自9岁开始有增高趋势;但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BMI、TG是本地区儿童青少年UA水平的影响因素;而年龄、BMI、TG是本地区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敏  朱筱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02-10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水平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87例老年T2DM患者与87例老年正常人进行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糖尿病(DM)组UA、FBS、BUN、CR、TG、LDL.C、VLDL-C高于对照组p〈0.01;DM组中UA与FBS呈负相关p〈0.003,与年龄、收缩压(SBP)、TG、BUN、CR呈正相关(p=0.049、0.004、0.050、0.017、0.000);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病程、SBP、FBS、TG、CR是影响UA的独立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应重视老年人T2DM高尿酸血症及其伴随表现的防治,重视UA浓度与冠心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代谢性疾病与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查2008年8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尿液和肾功能检查资料,计算尿检异常和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健康体检人群共计20 665例,其中男性13 320例,女性7 345例。尿检异常、肾功能减退和肾脏病史的检出率分别为5.3%、0.8%和5.7%。高尿酸血症组蛋白尿、单纯蛋白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3.8% vs. 2.5%,P=0.000;2.6% vs. 1.5%,P=0.000)。高脂血症组蛋白尿、单纯蛋白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3.9% vs. 2.1%,P=0.000;2.6% vs. 1.1%,P=0.000)。糖尿病组蛋白尿、血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13.1% vs. 2.4%,P=0.000;4.3% vs. 2.4%,P=0.009;10.4% vs. 1.4%,P=0.000;2.0% vs. 0.8%,P=0.005)。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组的蛋白尿、血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IFG组(5.9% vs. 2.5%,P=0.000;3.7% vs. 2.3%,P=0.005;4.1% vs. 1.5%,P=0.000;1.7% vs. 0.8%,P=0.003)。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0.8% vs. 0.5%,P=0.049)。高脂血症、糖尿病和IFG组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与未患病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IFG、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IFG均是尿检异常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患蛋白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患血尿、单纯血尿的风险显著高于男性。年龄每增加10岁,血清肌酐水平升高风险显著增加(OR=1.159,95%CI=1.066-1.341,P=0.002)。女性、年龄增长、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1种或1种以上代谢性疾病是尿检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增长、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该加强对上述高危人群的宣教和体检,以期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血尿酸增高的因素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体检资料684例,对其血尿酸、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4例中尿酸增高68例,占9.7%,高尿酸组血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UA与TG呈正相关(P〈0.01),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不呈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伴发高甘油三酯血症占68%,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地区健康人群中的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主要与饮食结构有关,同时与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江雨萍  李青  马超 《当代医学》2011,17(10):41-4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80例T2DM患者(T2DM组)及健康体检人群380例作为对照对象(体检组),于清晨空腹时采取静脉血检测两组尿酸(UA),比较T2DM组与体检组UA差异;统计T2DM组高UA比例,观察T2DM患者中高UA血症组与UA正常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水平,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脑血管疾病及随访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T2DM组平均UA(473.56±80.23)umol/L,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平均UA(342.70±60.12)umol/L(P〈0.05)。380例T2DM组高UA血症患者140例(36.82%,140/380),T2DM组中140例高UA血症患者组与240例UA正常患者比较HbA1c、FPG无差异(P〉0.05),高UA血症组TC、TG、CR高于UA正常组(P〈0.05)。高UA血症组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脑血管疾病及随访期间(1~3a,平均1.56a±0.43a),死亡均高于UA正常组(P〈0.05)。结论 T2DM患者UA水平高,对于T2DM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降糖调脂的同时也要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液流变学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糖耐量对照者(NGT组)、空腹血糖受损者(IFG组)和糖尿病者(DM组)的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IFG组和DM组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粘度(ηbH)、全血中切粘度(ηbM)、全血低切粘度(ηpL)、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显著高于NGT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回醇(HDL-C)显著低于NGT组(P〈0,01);DM组的GLU、TG、ERI显著高于IFG组(P〈0,01),HDL-C显著低于IFG组(P〈0.01)。三组的血浆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仅DM者存在高粘血症.在IFG阶段就已经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49-150
目的调查民航某飞行分院教工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体检资料,比较IFG组与正常组和DM组的血脂、血压水平。结果IFG总检出率12.38%,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IFG组血脂、血压水平高于正常组,与DM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分院教工的IFG情况不容乐观,应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尿酸水平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健康体检的14160名油田离退休职工血尿酸水平、凝血功能及心脑血管病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总检出率为17.1%,高尿酸血症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25.4%)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10.2%)(P〈0.01),两组间凝血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西藏林芝地区藏族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藏族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为防治高原高尿酸血症和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对在某院体检的2867例藏族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不同性别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2867例中高尿酸血症782例(27.3%);男性646(22.50%),女性136例(4.74%),男女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之比为4.75∶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85.5,P<0.01)。2867例血尿酸水平平均为(369.7±126.8)μmol/L,其中男性、女性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89.4±141.5)μmol/L和(316.7±89.5)μmol/L,男性明显高于女性(t=16.4,P<0.05)。结论林芝地区藏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了藏族群众的健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应针对藏族饮食和民族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高尿酸血症(HUA)对肾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1 209例体检者(1 164例)及肾脏病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测定指标有血压、身高、体重、肾功能、肝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其中血压、血尿酸水平均正常者832例(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者134例(高血压组)、单纯HUA者185例(HUA组)、高血压合并HUA者58例(高血压+ HUA组),分析各组间GFR水平的差异.结果 ①HUA者的高血压率为23.9%(58/243),血尿酸水平正常者的高血压率为13.9% (134/9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P =0.000).②高血压+HUA组GFR最低,HUA、高血压组GFR水平依次递增,分别为(69.1±30.5)、(82.8±25.3)和(90.1±21.7)ml·min^-1·(1.73 m^2)^-1,正常对照组为(94.9±20.5)ml·min·^-1·(1.73 m^2)^-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GFR的危险因素依次是血尿酸水平、收缩压和年龄.(521例体检者5年后,HUA组(66例)、高血压+HUA组(52例)的GFR水平显著下降,正常对照组(238例)、高血压组(165例)、HUA组和高血压+HUA组分别为[(90.6±17.1)、(85.6±17.6)、(62.1 ±8.2)和(49.3±9.8)ml·min-·(1.73 m^2)-],影响GFR长期因素是血尿酸水平和年龄(x^2值分别为81.10和12.18,均P=0.000).结论 HUA、高血压是影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高血尿酸较高血压作用明显.高血压合并HUA对肾功能的损害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上海市社区老年单纯高血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知信行模式。方法2011年5月至7月,以上海市徐汇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47572例高血压患者为目标人群,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高血压信念、高血压行为。共发放问卷38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8份,应答率87.6%。取其中的老年(≥65岁)单纯高血压患者及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单纯高血压1057例和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60例分两组纳入分析,男性分别占42.5%(449/1057)和41.7%(150/360),平均年龄(76.1±6.4)岁和(75.9±6.4)岁。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对“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99.4%比96.5%,χ2=8.659,P=0.003)和“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98.9%比95.4%,χ2=8.898,P=0.003)的知晓率高于老年单纯高血压组。两组高血压知识均主要来源于社区全科医师门诊,但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中这一比例更高(75.9%比65.6%,χ2=12.913,P〈0.05)。两者中控制盐摄人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比88.8%,P=0.799);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每次运动时间较短[(49±30)min比(53±31)min,t=3.362,P=0.001],更“担心有心、脑、肾并发症”(12.0%比6.3%,)(χ2=12.144,P〈0.05),更倾向于选择三级医院作为主要就诊机构(20.2%比13.8%,χ2=7.832,P=0.005),其降压达标率明显低于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15.3%比79.2%,χ2=470.264,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师门诊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高血压知识的主要途径,全科医生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及降压达标标准,尤其应加大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田应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64-2466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差异。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7例,根据WHO标准分为IFG组21例,IGT组30例,糖尿病(DM)组36例,记录检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IFG组Gensini评分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Gensini评分低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TC高于IGT组、IF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TC低于IF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TG、HDL-C、LDL-C、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T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比IFG更大,IGT和IFG均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杨宁  徐援  王广  张冬磊  姚志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64-66,7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代谢指标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T2DM患者409例(T2DM组)及健康者8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代谢指标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稳态模型评估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和尿酸(UA)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FSH)。根据HbA1c。将T2DM组分为血糖控制理想组(DMA组,n=71)和血糖控制不理想组(DMB组,n=338),研究T2DM患者中影响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因素。结果T2DM和对照组BMI、HbA。TC、LDL-C、TG、UA、FT3和FT3/FT4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DL-C、FI?4和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T3[(3.07±0.30)ng/L]、FT3/FT4(0.269±0.039)均高于DMA组f(2.71±0.42)ng/L、(0.235±0.040)]、DMB组[(2.42±0.43)ng/L、(0.209±0.040)],DMA组FT3、Fr3/FI'4均高于DMB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HbA1c。与FT3及TSH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247、0.150,P:0.000、0.002);BMI、HbA1c、TC、UA与FT4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常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随着HbA,。升高而FT3及FT3/FT4则递减,甲状腺功能异常与T2DM密切相关并影响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男性血清睾酮(T)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6月来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43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尿酸正常的男性健康人员43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尿酸(UA)、性激素及血脂水平并探讨UA与血清T、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脂异常发生率(74.42%)与对照组(39.53%)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性激素水平及血脂水平:研究组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8,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7、3.185,P〈0.05)。相关性分析:研究组UA与T呈显著负相关(r=-0.498,P〈0.05),与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正相关(r=0.628、0.539、0.687,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男性血清T及血脂水平密切相关,存在低T水平及血脂紊乱,应提高UA检测的重视程度。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还应重视T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达标组(HbA1c〈7%)和未达标组(HbA1c≥7%)。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为50.5%,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的患者FBG[(6.0±1.1)mmol/L比(7.7±1.5)mmol/L,t=11.60,P〈0.01)]、2hPBG[(9.3±1.7)mmol/L比(11.3±2.2)mmol/L,t=9.00,P〈0.01)]和TG[(1.8±1.2)mmol/L比(2.3±1.2)mmol/L,t=2.2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心血管病变(68.9%比84.2%,χ2=5.335,P〈0.05)、脑血管病变(33.5%比48.0%,χ2=6.078,P〈0.05)、蛋白尿(18.1%比38.2%,χ2=14.385,P〈0.01)、周围神经病变(21.3%比40.1%,χ2=11.952,P〈0.01)和视网膜病变(30.3%比45.4%,χ2=6.789,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2hPBG、TG呈正相关(r=0.75、0.63、0.25,P〈0.05或P〈0.01),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现状较国内平均水平较好;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HbA1c与FBG、2hPBG、TG和血糖监测频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高于健康人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和年龄匹配健康妇女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D(VD)轴水平的比较,探讨可能预测2型糖尿病骨折风险的指标。方法随机选取400名绝经后妇女,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组,n=200)和健康对照组(ND组,n=200)。应用DEXA检测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血钙,磷,25羟基维生素D[25(OH)VD],PTH,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和I型胶原C端肽(CTX),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比较两组的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和PTH-VD轴水平。结果 T2D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腰椎,股骨大转子和总臀部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腰椎1-4 0.812±0.151vs.0.751±0.119,P=0.000;股骨大转子0.571±0.108 vs.0.540±0.081,P=0.001;总臀部骨密度0.753±0.139vs.0.713±0.109,P=0.002)。T2D组血清OC及OC/BAP较低(16.87±9.68 vs.22.03±8.57,P=0.000;1.00±0.51 vs.1.23±0.48,P=0.000)。两组血清钙,磷没有明显差异。T2D组25(OH)VD水平明显降低(37.93±15.40 vs.44.95±15.38,P=0.000),但PTH水平仍低于对照组(40.0±21.33 vs.43.6±18.03,P=0.003)。结论血清OC,OC/BAP和PTH水平可能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就诊未治疗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根据HbA1c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134例)和HbA1c正常组(HbA1c<6%,152例).分别比较三组肾功能相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酸(UA).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HbA1c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升高组UAlb水平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15.0mg/L比11.0 mg/L,P<0.05),但两组高血压病程(5.0年比5.0年)、收缩压(SBP)[(143.5±10.6)mm Hg比(143.9±10.8)mm Hg]、舒张压(DBP)[(83.9±8.7)mm Hg比(83.2±8.4)mm Hg]、Scr[(76.6±25.1)μmol/L比(70.8±19.9)μmol/L]、BUN[(5.4±25)mmol/L比(4.9±1.5)mmol/L]、UA[(346.6±110.7)μmol/L比(330.6±90.9)μmol/L]及GFR[(105.0±31.5) mL/min比(105.8±31.3)mL/ni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UAlb、Scr、BUN、UA、GFR水平在HbA1c正常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lb与HbA1c(r=0.248,P=0.000)、FPG(r=0.248,P=0.000)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及FPG水平仍然是UAl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糖尿病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bA1c水平与UAlb呈独立相关,是评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高尿酸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该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浆内炎性因子脂联素(APN)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体检人群中,按血尿酸水平及腹部B超检查情况分为:高尿酸血症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60例(HUA+NAFLD组)、单纯高尿酸血症组60例(HUA组)、健康对照组55例(对照组).于空腹状态下,检测所有入组对象的血压(BP)、身高(Ht)、体重(Wt)、腹围(Wc)、臀围(Hc)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FPG)、血脂、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PN水平.使用德国SIEMENS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所有入组人群的CIMT.结果 CIMT三组比较结果显示:HUA+NAFLD组中CIMT为(0.97±0.35)mm,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或P<0.01).HUA+NAFLD组[8.40±1.85)mg/dL] APN与对照组[(12.58±l.22)mg/dL]比较下降更明显(P<0.01).对CIMT、CRP、APN与年龄、血压、血脂、BMI、WHR、HOMA-IR、尿酸(UA)等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SBP、WHR、BMI、HOMA-IR、TC、TG、LDL-C、CRP、UA等指标呈正相关(P< 0.05或P< 0.01);与HDL-C、APN呈负相关(P< 0.05或P< 0.01).结论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高尿酸血症者,较单纯高尿酸血症及正常对照人群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