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优化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涉及监管决策与现场监管两个方面,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风险、作业场所所属行业的职业危害风险、作业场所所在区域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与运行机制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的资源分配与监管的实际效果。本文在概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量化评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急、慢性职业中毒案例时有发生。对可能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的有毒作业场所,按照其职业危害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分重点监管,成为我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需要解决的迫切需求。实施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分级指标,从而将有毒作业场所区分开。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有毒作业场所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作为最终的分级指标,从而为制定有毒作业场所分级标准,开展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监察力量配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职业危害形势严峻与监管力量相对匮乏的矛盾,是我国当前职业危害监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实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有效监管,应当配备多少数量的监管人员,一直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论证。本文根据国务院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工业企业的数据,初步探讨了分级监管模式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力量的配备情况,认为实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有效分级监管,万名工人监管人员数至少达到1.34较为适宜,根据我国当前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全国范围内宜配备至少18590名职业卫生监管人员。  相似文献   

4.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引入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指标研究粉尘、毒物和噪声作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职业危害因素致病风险的差异,职业危害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建立了多种类型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场所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管理部门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以及企业自我分级管理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企业职业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7年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296例,较2006年增加了24.11%。由于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不太可能大幅度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因此,实施企业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成为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一个紧迫需求。本文从提高企业监管信息化水平角度出发,开发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系统即可为政府实施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可应用在企业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政府和企业职业危害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分析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人、物、环境、管理、安全技术、法制监管和社会经济利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作业场所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了作业场所风险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多个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样本,对作业场所风险预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可用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7.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领导,应尽快完成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积极主动和卫生部门协商解决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合理调配的问题。某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对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分级监管对象范围,落实责任,构建并逐步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系。通过分析全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汇总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如对职业病工作不重视、监测体系没有建立、宣传培训不够、监管力量不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短缺等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工作的。一、抓重点,逐步开展分级工作按照 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等4个国家标准进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是确定生产作业场所内职业危害状况,明确今后治理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职业卫生监察的基础工作。与传统方法相  相似文献   

9.
韩颖 《劳动保护》2010,(5):84-85
2010年3月30~31日,全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现场会在上海市召开。会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从机构队伍建设、法规标准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和作业场所监管及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4个方面回顾总结了2009年职业健康监管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了2010年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已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对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修订。该标准将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为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分级指标,有助于企业加强粉尘作业场所分级管理,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也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对粉尘作业场所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分析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现状,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从4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机制的建议,即"建立涵盖职业安全卫生内容的三方协商机制;完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确立'国家监察、企业负责、中介服务、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机制;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相关的若干保障体系"。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4方面建议,以期为政府主管部门学习和借鉴国际通常做法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的水平,从而实现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有序与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评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大小,研究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在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固有危害特征、接触特征、防护特征和健康影响特征等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和建立了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了各评价指标的分级评价准则,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基于Fuzzy模型的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该方法可以对职业病危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并能够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权,避免了传统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国以来,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几经调整,我国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因此呈现出与职业安全分离、涉及多部门、缺乏总体规划和尚不完善等特点,亟需统一科学规划。本文就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进一步规划与发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论述我国当前职业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监管体制不顺、三方协商机制不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与落实不力、职业卫生投入不足与特定经济发展阶段是造成我国当前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要解决我国当前的职业卫生监管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理顺监管体制、健全运行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大职业卫生投入并积极推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市场化,尤其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卫生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Accidents and injuries related to work are major occupational health problems in most of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manage workplace safety in min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job redesign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engineering systems.It is being realized that compliance to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mines is a prerequisite;however,it is not sufficient to achieve further reduction in accident and injury rates in mines.Proactive approaches are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afety standards in mines.Unsafe conditions and practices in mines lead to a number of accidents,which in turn may cause loss and injury to human lives,damages to property,and loss of production.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mining industry which needs to consider all the risk factors at workplaces.Applications of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 mines are necessary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potential hazards and to suggest effective solutions.In this paper,the following risk estimation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i)DGMS(Directorate General of Mines Safety,India)risk rating criterion,and(ii)a matrix based approach.The proposed tools were demonstrated through an application in an opencast coal mine in India.It was inferred that the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indentify and control hazards in mines.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管理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概述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类别、相互关联及评价方法等基础上,提出基于职业病危害防治要求、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建设模式的职业工效不良因素干预管理的初步策略及实施要点。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相关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工艺设备及其布局、工作系统设计、作业环境、作业管理和社会心理因素等,不同因素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并最终影响到微观层面劳动者职业活动的工效特点及宏观层面工作场所整体的职业工效特征;实施有效的职业工效管理,在于科学辨识、评估不良职业工效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不同阶段采取合理可行的管理方法进行干预,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区域职业病危害风险是一个地区特定时期内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的综合反映,科学、客观地评价一个区域总体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状况,对于科学制定有关政策、确定重点监管区域并合理分配职业病危害控制资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职业病危害风险影响有关因素并建立量化评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遴选提出了用于区域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的指标,构建了区域综合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模型,确立了区域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标准,并给出了区域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评估其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效果,采用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调查,采用职业病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进行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劳动过程中危害和生产环境中危害;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矽尘、NO、NO2、CO、CO2、噪声、振动、高湿等;隧道内工务、电务、供电三大线路作业场所的线路维护人员接触的噪声均为轻中度危害,氮氧化物(NO、NO2)为轻度危害,接触的CO为中高度危害,线路维护人员矽尘作业岗位为轻中高度危害,易导致职业病损的发生。提出应重点监控该铁路隧道接触噪声、CO和矽尘的作业岗位,采取科学综合防控措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强化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