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3—甲基—3—丁烯—1—醇溴代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亚磷酸三苯酯的二溴化物替替代三溴化磷作为溴代试剂,成功地进行了3-甲基-3-丁烯-1-醇的溴代,反应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后处理简便,产率有明显的提高。指出了三溴化磷作为溴代试剂进行了3-甲基-3丁烯-1-醇的溴代的不适之处。所得溴代产物结构得到^1HNMR波谱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手性2-甲基-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是合成各种手性近晶型液晶材料以及手性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中间体,以3-甲基-3-丁烯-1-醇为原料利用改进的不对称硼氢化-氧化反应,成功地合成了(R)-2-甲基-1,4-丁二醇以及其2种手性衍生物:(R)-2-甲基-4-四氢吡喃氧基-1-醇和(R)-2-甲基-4-四氢吡喃氧基丁醛.用IR及1HNMR进行表征,这3种目标产物的全合成的光学产率均为84.9%.  相似文献   

3.
以4-甲基-3-戊烯-2-酮为起始原料,经次氯酸钠氧化、硫酸酸化,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2-溴代甲基噻唑-4-羧酸乙酯(Ⅱ)用NaNO2或AgNO2硝化,得到2-硝基甲基噻唑-4-羧酸乙酯(Ⅲ).发现Ⅲ在DMSO中以酸式异构体存在,在CDCl3中以假酸式存在.在Michael加成条件下,(Ⅲ)与丙烯酰胺缩合,没有得到预期的产物2-〔3′(3′-硝基丙酰胺)〕噻唑-4-羧酸乙酯(Ⅳ)而是得到相当于1,3-偶极加成产物,2-〔3′(5′-酰胺基二氢异口恶唑基)〕噻唑-4-羧酸乙酯(Ⅴ).讨论它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3-(5-甲基异恶唑-3-基)-4-芳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为原料,合成了8个新的3-(5-甲基异恶唑-3-基)-4-芳酰基-1.2.4-三唑啉-5-巯基乙酸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经IR, ̄1H-NMR和MS裂解碎片分析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报道以易得的10-十一烯醇(2)为原料合成11-十四碳烯-1-醇(1)的简便方法.关键步骤是聚合物支载的Wittig试剂(聚苯乙烯基二苯基-正-丙基溴化磷盐)与十一醛四氢吡喃醚在THF中以NaH作碱条件下反应,然后在甲醇溶液中加浓盐酸去掉吡喃保护基,得到目标化合物(1).顺、反异构体之比为78.5∶21.5  相似文献   

7.
己内酰胺与α,ω-二卤代烷在固-液相转移条件下(KOH/K2CO3混合碱,TBAB为PTC)反应得1-(ω-卤代烷基)己内酰胺1,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碱及催化剂用量对1,4-二溴了烷与己内酰胺进行单取代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己内酰胺:1,4-二溴丁烷:氢氧化钾:碳酸钾:TBAB为1:3:1.5、3:0.05(摩尔比)时,90℃下反应,13h,产率可达75.4%,并合成了其它3个1-(ω-卤代烷基)己内酰胺,在类似的固-液相转移条件下,1与醇反应得标题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溴化(α-噻吩甲酰基)甲基三苯基钅米舛1在碳酸钾存在下,二氯甲烷为溶剂,室温与2-全氟炔酸甲酯2反应,高产率地得到加合产物——4-(α-噻吩甲酰基)-2-三苯基膦基-3-全氟烷基-3-丁烯酸甲酯3.加合产物3在9∶1甲醇-水中封管140℃或180℃加热一定时间,高产率地得到4-全氟烷基-6-(α-噻吩基)-2-吡喃酮4和4-(α-噻吩甲酰基)-3-全氟烷基-3-丁烯酸甲酯5.化合物5是一对Z、E异构体.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都由波谱予以确定.本文对反应机理也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系列4-烃基取代的丁烯-1-醇类化合物,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香气性质的影响,并从中发现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新香料.  相似文献   

10.
在硝酸介质中,研究了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H2BPMPBD,记为H2A)的氯仿溶液对RE3+(RE=La,Pr,Nd,Gd,Y,Dy)离子的萃取平衡.用斜率法和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REBPMPBD·HBPMPBD,测定了其半萃取pH值和萃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1.
以3-氨基吡啶为原料,通过溴化、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中间体6-溴-2-甲氧基-3-氨基吡啶,最后经重氮化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6-溴-3-氟-2-甲氧基吡啶,产物结构经过了核磁、液质表征.研究了溴化工艺、溶剂以及甲醇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的路线溴化反应后处理无需柱层析或重结晶,收率高;第二步反应优化了溶剂,收率提高到90.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共沉淀Me2+ (Me = Ni, Co, Mn)-NH3-OH--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拟合出lg[Me]-pH关系曲线。以氢氧化钠为共沉淀剂,氨水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进行锂离子电池(LIB)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前驱体(Ni1/3Co1/3Mn1/3)(OH)2的合成研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体系的最佳pH值为11,合适的氨水浓度[N]为0.1~0.5 mol/L,此时各种金属阳离子(Me2+)的损失最小。基于以上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在不加其它还原剂和絮凝剂时,所得前驱体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1.32 g/cm3。  相似文献   

13.
该文章以香兰素为原料对天然产物(E)-4-(3-溴-4,5-二羟基苯基)-3-丁烯-2-酮进行有机合成的研究。经过了溴代、羟醛缩合和脱甲基三个步骤。我们得到它的衍生物(E)-4- (3-溴-4羟基-5-甲氧基苯基) -3-丁烯-2-酮,为天然产物(E)-4- (3-溴-4,5-二羟基苯基) -3-丁烯-2-酮的全合成提供了新方法。文中涉及的化合物结构经过IR, 1HNMR确证。  相似文献   

14.
The 6-bromo- 1, 3- benzodiozole- 4- carbonaldehyde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2- hydroxy-3-methoxy benzaldehyde as an original reactant, through three steps of bromination, demethylation and methylenation. The title compound was identifi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NMR and MS. The melting point was 113-114℃ determined with macroscope melting instrument and was 113.8C determined with DSC.  相似文献   

15.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为原料,二氧六环为溶剂,苯甲酰氯为酰化剂,合成得到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分析了反应机理,用UV、IR、1HNMR、M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可作为镧系金属螯合物的配体而用于制备有机金属螯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苄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经过加成、环合、脱羧等反应合成了1-苄基-3-甲基-4-哌啶酮.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探索出甲醇钠作为缩合剂的反应条件,总收率由文献值60.65%提高到66.75%,简化了合成工艺,节省了原料和成本,利于工业生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7.
低温熔盐法合成球形LiNi_(1/3)Co_(1/3)Mn_(1/3)O_2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低温熔盐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1/3Co1/3Mn1/3O2,并就低温熔盐0.62xLi NO3-0.38xLi OH-(1-x)CH3COOLi.2 H2O的具体比例、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材料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XRD结果表明以x=0.6的低温共熔盐,经3阶段温度烧结(200℃,3 h;600℃,制备的样品的α-NaFeO2层状结构发育的较为完备.SEM扫描显示材料是由许多片状晶体构成的球形颗粒.材料在2.8~4.3 V范围内充放电,倍率为0.2 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3.6 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保留97.4%;倍率为1 C时,首放126.0 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保留94.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3-甲基噻吩、NBS为原料的光引发及化学引发自由基溴化反应,发现光引发方法在低于25℃时只生成3-甲基-2-溴噻吩.L9(34)正交实验表明,化学引发方法在70℃、反应时间为3 h、3-甲基噻吩和NBS的摩尔比为0.9∶1时,3-溴甲基噻吩选择性最高,为52.4%.  相似文献   

19.
以3-溴噻吩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烷基化反应、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化反应、格氏反应和聚合反应合成了区域规整的聚3-己基噻吩.通过热重分析、凝胶色谱分析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一种合成3,5-二苯基吡唑的新方法,以1,3-二苯基-2-丙烯-1-酮为起始原料,经氯化得2,3-二氯-1,3-二苯基-1-丙酮,后者与过量水合肼反应得3,5-二苯基吡哇。两步反应收率约90%。过量的水合肼可回收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