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航天故障的成因分析与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绍林  黄刘生 《控制工程》2003,10(4):295-298,359
由于航天领域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即使是局部环节的微小故障也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或灾难。因此,分析航天故障成因和研究航天故障检测、诊断与防范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以航天工程为背景,从系统、过程、技术环境和人机系统复杂性等5个方面归纳了航天故障产生的原因,剖析了航天故障的典型特点,分析了建立航天检测与诊断方法的技术难点,并就若干类型的航天故障提出了检测与诊断的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工业检测技术是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发展的关导,检测技术的每一项突破都将为相应的工业制追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所以当今国外大企业很重视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协作,积极开展各类传感累的研制。199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欧洲第九次传感器会议和1997年1月在日本NEC公司召开的MTEC敏感元件和传感器会议,都展示了传感器研制领域的大量新思想和新技术,为将来的工业应用开拓了美好的前景。下面介绍工业检测技术的若干最新进展。一、湿度检测突破ppb限多年来,水分测量工业所涉及的湿度范围一直在-75℃露点以上,即水分含量大于1ppm。而…  相似文献   

3.
轨迹分布模式学习的层次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一个层次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基于事件识别的轨迹分布模式学习中。该文利用神经元的侧向连接将神经元连成若干条线,每条线对应一个“内部网”。对应于层次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两个领域,即神经元领域和“内部网”领域,两个领域内的神经元都要不同程度地改变权值,从而完成运动轨迹分布模式的学习。还给出了利用轨迹分布模式检测出局部可能的异常现象、检测整个运动轨迹所表示的事件是否为异常事件和目标行为预测的方法。实验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技术领域中的相关应用,提出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常用的两种检测技术并对其进行分析,指出了入侵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混合入侵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李俊  李明 《计算机工程》2006,32(18):130-132
防御DDoS攻击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该领域已有许多方法,例如:源端检测,地址跟踪,数据包分类,流量检测。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应用局限。文章运用分级防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集成方法。“集成”的意思是指把若干体系的方法集成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功能更强的防御体系。该防御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对合法数据包影响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钢轨淬火线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案,给出了微机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介绍了若干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从而实现了负轨淬火线微机的在线检测与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7.
控制系统执行机构故障的检测与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孝彬  刘吉臻  牛玉广 《控制工程》2003,10(Z1):165-169
评述了近年来执行机构故障检测与诊断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并给出了各种诊断方法的典型应用,对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既有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将研究重点放在误用检测上。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异常检测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核心模块的实现。首先使用静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和领域层面挖掘算法刻画系统的网络正常活动简档,然后通过动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和领域层面挖掘算法输出表征对系统攻击行为的可疑规则集,这些规则集结合从特征选择模块中提取网络行为特征作为分类器的输入,以进一步降低误报率。在由DAR-AP1998入侵检测评估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领域中的既有研究工作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据分流实现高速网下入侵检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数据分流的方法,将整个网络流量按照某种规则分割成若干部分并转发至不同的检测设备,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0.
径向基函数(RBF)网络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BP神经网络因为技术成熟在入侵检测中得到了若干应用,但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部极小性质限制了检测性能的提高。针对RBF神经网络所具有的最优逼近性质,对其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作了研究。实验证明,RBF网络能够提高入侵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赵青青  张涛  郑伟波 《计算机科学》2016,43(Z11):140-143, 182
光场是空间中同时包含位置和方向信息的四维光辐射场的参数化表示,光场数据的获取为计算成像提供了很多新的发展方向。光场相机能够获取空间四维光场信息,相比传统成像方式多出2个自由度,因而在图像重建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市面上的Lytro Illum相机相对于Lytro1.0相机的成像效果更加丰富,因此利用Lytro Illum光场相机获取四维光场信息,提取出其中的有效光场数据,反演出8bit/pixel的原始四维光场图像数据,并对基于微透镜模型的光场数据进行一系列的算法预处理,从而得到易于理解的标准四维光场矩阵和子光圈图像矩阵,为光场成像技术的数据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Often engineered systems entail randomness as a function of spatial (or temporal) variables. The random field can be found in the form of geometry, material property, and/or loading in engineering products and processes. In some applications, consideration of the random field is a key to accurately predict variability in system performances. However, existing methods for random field modeling are limited for practical use because they require sufficient field data. This paper thus proposes a new random field modeling method using a Bayesian Copula that facilitates the random field modeling with insufficient field data and applies this method for engineering probability analysis and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osed of three key ideas: (i) determining the marginal distribution of random field realizations at each measurement location, (ii) determining optimal Copulas to model statistical dependence of the field realizations at different measurement locations, and (iii) modeling a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random field. A mathematical problem was first employed for the purpose of demonstrating the accuracy of the random field modeling with insufficient field data. The second case study deals with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a two-door refrigerator that challenges predicting the door assembly tolerance and minimizing the tolerance by designing the random field and parameter variables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with insufficient random field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random field modeling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conduct the probability analysis and robust design optimization with insufficient random field data.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斯定理,对旋转式电场仪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下交流电场中产生的感应信号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同时在实验室模拟了旋转式电场仪测量交流电场的工作过程,验证了该电场仪测量交流电场的可行性。这样,可以实现对特高压交直流同走廊输电线路下交流电场和直流电场同时进行实时测量,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二维和三维矢量场的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矢量场可视化用来帮助人们直观理解二维和三维矢量场。由于目前的矢量场可视化方法只能展示二维矢量场的方向而不能展示强度,并且对于三维矢量场可视化的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因此本文提出了用线积分卷积来实现二维平面矢量场可视化,以及三维空间矢量场可视化的方法。对于线积分卷积中的流线跟踪,利用扩展的Bresenham画线算法的思想,实现了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流线的跟踪,并且通过建立一个二维表和三维表来分别存储二维平面矢量场和三维空间矢量场中每个点在流线中的上一个点和下一点的位置,来避免传统流线跟踪方法的冗余计算,提高了效率。对于二维平面矢量场,把线积分卷积的结果和矢量的强度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利用输出图像的纹理和颜色,共同来表现矢量场的方向和强度。对于三维空间矢量场,利用体线积分卷积(Volume Line Integral Convolution, Volume LIC)的方法来得到输出体纹理,并且用光线投射的体渲染方法来展示三维空间矢量场。结果显示出本文的方法能够清晰直观的看到二维平面矢量场和三维空间矢量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磁场的种类和相关测量理论及方法分析,归纳了当前国内外交变磁场测量方法以及测量传感器和仪器的研究现状。针对医疗仪器等行业的需求,指出中频强磁场和空间点磁场测量方面的一些难点和取得的进展,介绍了最新研发的中频强磁场测量仪。最后分析了磁场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磁场测量应用的范围和各种要求的提高,测量磁场的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性能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频电场传感器系统开展了高压架空输电线下电场测量应用研究.为了获得电场分布规律,基于模拟电荷法,建立了输电导线的二维电场计算通用模型.传感器系统核心敏感芯片基于电荷感应原理,采用MEMS技术加工制作.在0~1000kV/m工频电场范围内,传感器系统的总不确定度为1.53%,分辨力达到了20V/m.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35kV与10kV输电线下的电场计算结果与传感器系统的测量结果偏差分别为6%和10%,并与传统的Narda EFA-300电磁场分析仪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为详细研究超级结体内独特的二维电场分布,通过Silvaco软件建立半导体超级结器件基本结构(超级结PiN),展开直观的定量仿真分析。在仿真中对漏极施加正向电压,得到电场分布图和包括电场峰值、谷值在内的多个特征点。通过连接特征点得到四类特征电场线,沿着各个特征电场线观察其电场变化,验证纵向电荷场对横向电荷场的调制作用。对传统超级结模型进行优化,添加N-缓冲层仿真出半超结P(或N)漂移区中心电场分布,并与传统结构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测量激发场垂直于地磁场分量的测量方法:应用固定线圈电磁感应法测量激发场,应用磁通门传感器测量地磁场,通过矢量运算求解激发场垂直于地磁场的分量。制作了激发场测量装置,通过对比激发场的径向分量和轴向分量的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验证测量装置有效性。分析固定点处激发场垂直于地磁场的分量受线圈布设方向的影响,推导出固定点处激发场垂直于地磁场的分量取最大值时线圈布设角度求解方法,为实际探测线圈布设方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徐庆  张军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1):3507-3511
针对现有流场可视化算法存在的矢量场运动指向二义性以及缺乏对矢量场速率区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频稀疏噪声纹理的改进线积分卷积算法,用来提高流场可视化后的信息表达效果。该方法首先根据矢量场速率量级的大小划分频率不同的噪声群,并合成适用于该向量场的特定多频噪声纹理;然后使用斜坡卷积核根据向量场流线对噪声纹理进行卷积;最后生成一幅同时具有矢量场运动方向和运动速率信息的彩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增强用户对流场流量大小和矢量场方向的感知效果,在大规模风场数据可视化的验证实验上取得了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various light field editing algorithms, such as segmentation, sparse edit propagation, and inpainting. A novel framework is introduced with its user interface to perform the light field editing algorithms. Unlike single-image algorithms, the coherence between light field subaperture images is fully considered. Instead of processing all light field subaperture images independently, the proposed framework performs editing in the cluster image domain. The edit result in the cluster image is propagated back to each light field subaperture image using 2D-to-4D light field edit propag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est images captured by a Lytro off-the-shelf light field camera confirm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robust and consistent results of edited light field subaperture im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