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肠道菌群作为与人体共生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与宿主共演化、共发育,桥接外界环境,与宿主各脏器发生互作,进而参与宿主代谢稳态调控。十几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支持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各种与宿主互作的机制可能参与宿主多种疾病,尤其是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且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的手术、药物等多种治疗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亦有多种有关开发靶向肠道菌群的代谢性疾病治疗的研究。文章对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关系及相关机制、代谢疾病治疗中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相关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以期为将来开发靶向肠道菌群代谢性疾病新型诊疗策略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比利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服用一种灭活的肠道益生菌能改善代谢状况,可降低肥胖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风险。这种细菌名叫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主要成员之一,于2004年首次被分离鉴定。此前进行的相关动物实验显示,它有抑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作为与人体共生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与宿主共演化、共发育,桥接外界环境,与宿主各脏器发生互作,进而参与宿主代谢稳态调控。十几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支持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各种与宿主互作的机制可能参与宿主多种疾病,尤其是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且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的手术、药物等多种治疗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亦有多种有关开发靶向肠道菌群的代谢性疾病治疗的研究。文章对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关系及相关机制、代谢疾病治疗中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相关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以期为将来开发靶向肠道菌群代谢性疾病新型诊疗策略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人体的肠道中生存着数以亿计的细菌物质,它们能增强肠道的免疫调节能力,是对肠道健康有着积极作用的有益菌类物质。但肠道微生物辛益生菌,我们应该如何做?怎样补?科学对待益生菌,这些知识你要懂。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21,66(13):1602-1613
人体肠道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生态系统,肠道菌群、营养物质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稳态对宿主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肠道菌群的各种菌落具有众多功能,如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形成肠道天然屏障等.肠道菌群紊乱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肠道菌群紊乱存在密切关系.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紧密关系已引起人们对益生菌的关注.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并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回顾了肠道菌群尤其是益生菌在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并且评估了益生菌在治疗代谢性疾病中的转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型糖尿病治疗或许将很快得到改进,这要归功于中国和美国科学家联手进行的一项领先性高纤饮食研究。这项为期6年的研究显示:摄入富含多种纤维的一种饮食,让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了更好的血糖控制、减肥和更好的血脂水平。摄入更多合适的膳食纤维,或许能重新平衡肠道菌落,从而更有助于消化食物,促进健康。2型糖尿病是最令人痛苦的疾病之一,其发生是因为胰腺制造的胰岛素严重不足或身体不能很好运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类肠道的微生物学家可以从研究地球内部的专家那里学习到什么?吉莲·班菲尔德说:"科学研究需要多领域合作"。如果你看着酸矿废水池表面来想象第一个有机体的诞生,这与想象微生物在一个新生儿无菌的胃肠道里出现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许多人眼里,细菌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字眼。说起细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将这些有害微生物消灭干净才对。但是研究人员要告诉你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你的身体里的微生物多得令人难以想象,光是肠道里就住着多达百万亿的微生物,它们帮助分解食物,同时在身体免疫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影响你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从数量论,肠道菌群才是主要的那部分"自己"。你,了解这部分的"自己"吗?你是你自己么?拿这个问题去问别人,估计被问到的人都会一愣,然后答道"我当然是我自己啦!"的确,在大多数时候,人总是被视作一个独立、统一、完全的个体。然而,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却发现,其实人体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体内部,还有一些与人体在生物学上截然不同而又有紧密联系的生物群体。这个生  相似文献   

10.
<正>公元前300多年,"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预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2000多年后,他的观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当谈到许多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肠炎、糖尿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衰老、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疗效时,我们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几乎是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张悌 《科学》2005,57(4):3-3
据英国Nature,2005,435:220报道.日本中山等研究人员以NOD小鼠(研究糖尿病的模式动物)为对象,研究了在糖尿病中为什么只有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被杀死.从而对1型糖尿病的致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21,66(27):3604-3616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代谢异常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流行与近几十年来膳食中大量营养素摄入量的动态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失调被认为是代谢紊乱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综合征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益生菌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起到改善血糖、调节血脂和降低胰岛素抵抗及胆固醇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在肥胖、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方面的具体作用效果及相关机制,提出在其应用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为益生菌在未来的产业发展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肠道内定植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肠道菌群,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不仅调控肠道活动,还影响宿主的脑功能和行为.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调控宿主行为,而肠-脑轴是由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途径构成的肠道和脑之间的交流系统.动物研究(无菌动物、肠道病原菌感染以及抗生素和益生菌处理动物)和临床观测结果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平衡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宿主的身心健康,而肠道菌群失调则可能引发肠-脑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和肝性脑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和自闭症等).深入了解肠道菌群对宿主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肠易激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的发病机理,并认识到调节和恢复正常肠道菌群的安全有效措施(补充益生菌)是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张勇 《科学通报》2019,64(3):307-314
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LCZ)是一株研究充分的益生菌,受传统蒙医学的启发,分离筛选自内蒙古牧民的自然发酵酸马奶.其研究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单菌株组学体外评价阶段,肠道优势菌结合益生功能体内评价阶段,益生功能评价与肠道菌群组学结合的阶段.LCZ经过耐酸耐胆盐筛选,具有较好的体外黏附特性和体外调节巨噬细胞活性的作用.接着进行了菌株全基因组的测定和解析,抗生素抗性实验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基因组稳定性.生长过程、酸应激和胆盐胁迫的蛋白组学鉴定出一系列与益生菌生长和抗性相关的功能蛋白.进一步体内试验表明,LCZ已经被证明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和比例、抗脂质过氧化和增加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以及肿瘤免疫功能、改善血脂和肝脏脂质代谢、缓解口服糖耐量受损和预防二型糖尿病、保护肝脏和预防肝损伤、抑制肝移植瘤生长和诱变结肠癌发生发展等多项功能.小规模人群试验表明, LCZ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增加有益菌的丰度和减少潜在有害菌的丰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改善部分衰老指标的功能在中等规模人体随机临床试验中也得到了验证.益生菌LCZ未来将在改善肠道菌群方面发挥更大的益处,具有开发为预防和辅助改善疾病的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马晨 《科学通报》2019,64(3):298-306
生物多样性是支撑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持续的重要条件.作为微观世界的主宰者,微生物是地球生态圈中既古老又具有极强的进化能力的庞大种群.地球微生态系统关乎于地球的生命繁荣,而人体的生态系统,作为这个庞大家族的一个分支,对人体的健康也至关重要.人们对肠道菌群的探索起步较早,尤其在近10年,研究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在掀开肠道菌群这层神秘面纱之后发现,原来菌群与许多人体常见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是与肠道看似毫无联系的神经系统疾病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工业化的现代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对于微生态系统破坏极强的因素,使得人体肠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如何修复肠道微生态系统,则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最终要面对的问题.益生菌作为调节肠道菌群的直接途径,具备大量的科学数据的支撑,其特有的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研究较多的益生菌主要归属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植物乳杆菌P-8)是目前研究与应用较为成熟的一株益生菌,通过对其全基因组进行分析,从遗传层面鉴定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含抗性基因等对人体有潜在威胁的基因.从其与人体肠道菌群的调控以及机制研究中发现,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不仅在人体肠道中具有超过17周的定殖时间,同时还能够针对不同年龄人群肠道菌群特征进行有效的平衡与改善,并且具有较高的抑菌能力,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能,实用意义较大,且兼顾人类、动物、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疾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疾病,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疾病密切相关.临床防治较为复杂.目前发现的研究药物,包括抗氧化剂、胰岛素增敏剂和降脂药物等,虽然在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和部分组织学病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缓解肝脏纤维化方面效果有限.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BBR)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来源于许多药用植物,早期被用作一种抗腹泻药物使用,目前大量研究显示其在保护心血管疾病、抗癌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BBR具有调节代谢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BBR可以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改善MAFLD.但是药代动力学实验发现, BBR的吸收和首次消除主要发生在小肠,超过99%的BBR最终不会进入血液循环.由此推测, BBR主要在肠道发挥其缓解肝脏脂肪变性的生物效应,但具体机制和靶点尚不明确.有研究指出, BBR对肠道微环境改善和肠道脂质摄取抑制的作用可能是BBR缓解MAFLD的关键机制.本文综述了BBR的药代动力学、调节肝脏脂质代...  相似文献   

17.
米斛 《世界科学》2022,(1):19-20
相比于年轻人,老人更可能得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2型糖尿病.但是相比那些没能活过100岁的人,百岁老人们罹患这些疾病的概率更小.对于部分百岁老人而言,不易患病的秘密隐藏在他们的肠道中.佐藤由子等人首次发现了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与百岁老人健康、衰老的关系(图1).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你可能会认为人类在本质上是一种“视觉动物”.我们依靠视觉感知世界,而鼻子对我们帮助不大。假若现在还抱着这样的观点。那你就低估鼻子了,因为最新的研究结果正在不断地昭示人类嗅觉的灵敏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早就知道人体是各种微生物的"家园",但直到十多年前,他们才意识到人体微生物群有多么庞大和复杂。在人体微生物群的研究中,肠道细菌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热点。肠道菌群在人体营养代谢、免疫调节等多个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肥胖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最初,美国科学家戈登注意到肥胖的人和苗条的人肠道的菌群有较大差异,肥胖者的  相似文献   

20.
解读巫术     
你在吃药前留意过药瓶上关于药物副作用的说明吗?仔细阅读这些说明书是一个不错的习惯。不过,你也得多加小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太介意这些说明书也可能会对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演变成一种诅咒你的“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