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有关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及程序。农药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被许多国家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用作农药登记评审和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其风险评估程序包括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评定、接触评定和风险描述四个步骤。危害性鉴定主要是研究农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剂量-反应关系主要是研究对农药的不同接触水平可能导致的相应的影响健康的程度;接触评定是研究人们从食物、饮用水和其他各种可能途径中接触到的农药量,其中包括:饮食接触评定、职业接触评定和居住环境接触评定;风险描述是将危险鉴定、剂量-反应评定和接触评定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来描述农药对公众健康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与常规农药相比,纳米农药有其显著的特殊性,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是农药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对IUPAC纳米农药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及相关文献等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介绍了与常规农药相比,纳米农药在健康风险评估方面的流程、要求、特点及疑难点,供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药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传统的农药风险评估成本高、周期长,远远不能满足农药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计算毒理学技术可以高通量识别农药的危害性,并能提高风险评估效率。本文介绍了计算毒理学的发展以及QSAR和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理论、技术方法及在农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以啶酰茵胺为例,运用EPI Suite和KABAM 2个模型预测了其鱼类生物富集因子(BCF),以期为我国农药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两栖动物在农业区域及附近的水体中活动和繁殖,其个体发育和种群生存易受到农药的威胁,因此评估农药对两栖动物的生态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国家和组织关于农药对两栖动物的暴露评估、效应评估以及风险表征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美国和欧盟的两栖动物农药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相对较为完善,在暴露模型研发及毒性 效应测试等方面更加科学化,评价工具更为模型化,评估方法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且已进入到大尺度空间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估阶段。我国的两栖动物生态风险评估还处于初级阶段,慢性评估基础数据资料匮乏,评估方法尚不完善,定量评估模型研发还有待加强。因此,我国应积极完善两栖动物生态风险评估体系,以满足未来生态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为保护两栖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以及农药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农药在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农药应用后其母体和转化产物在农产品和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中的残留存在一定的生物活性或毒性风险。传统的农药活性和毒性的评估手段不仅耗时、耗力、耗成本, 且违背实验动物“3R”原则, 也难以快速准确预测种类繁多且不断增加的农药化学品对人体和生态健康的风险。计算毒理学为农药化合物的毒性预测、活性筛查及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毒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农药毒性预测、活性筛查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现状, 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农药对人类健康及环境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该领域的研究对指导农药的安全生产、科学使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药学学报》2016,18(6):764-764
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5月,是山西省直属全额事业单位,前身是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拥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太原)和山西省农科院色谱质谱技术共享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农业部认定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和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单位。研究所重点研究领域为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人类对"健康"定义的演变,概述了毒理学特别是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行农药风险评估程序的不足及农药负面影响再度受关注的原因,提出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理念的更新,一方面,会发现更多的农药负面影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会推动农药风险评估程序的完善,进一步降低农药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药学学报》2017,19(2):272-272
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5月,是山西省直属全额事业单位,前身是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拥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太原)和山西省农科院色谱质谱技术共享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农业部认定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和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单位。研究所重点研究领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农药学学报》2017,19(1):92-92
<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5月,是山西省直属全额事业单位,前身是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拥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太原)和山西省农科院色谱质谱技术共享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农业部认定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和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单位。研究所重点研究领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植保无人飞机是现代植保施药机械,具有作业效率高、精准、节水省药、灵活机动和对施药人员安全等特点,然而,与传统施药方式不同,其用水量少,喷施农药浓度高,喷雾易飘移,存在潜在的应用风险。目前关于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雾滴沉积分布、飘移影响因素和防治效果评价等领域,有关其在膳食风险、环境风险和职业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研究较少,且药剂登记和管理标准法规等相对滞后。为全面了解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应用以及管理现状,本文综述了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应用、风险研究及国际航空植保农药登记管理情况,总结了我国在该领域发展潜力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植保无人飞机安全施用农药和登记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药接触对农业劳动者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引起农业劳动者农药接触(暴露)的原因和途径;主要介绍了职业性农药接触对其健康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皮肤、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与癌症发生率的关系。提出应加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开展对农业劳动者田间接触农药情况的检测及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2.
乔雄梧 《农药学学报》2020,22(5):727-733
文章从中国制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和进行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估常用的术语及模型出发,就相关研究及数据选择中易出现的问题,如定义不准确、数据选择偏差、模型模糊、结论依据不足等进行了分析评述,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和观点,以期加深理解,达成共识,正确应用风险评估原则,完善风险评估研究方法,从而提高风险评估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管理的支撑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南方五省辣椒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促进辣椒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分别使用确定性、概率性和累积暴露评估方法评估了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确定性方法的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8组人群的急慢性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0%~12.0%;考虑到累积暴露风险的问题,本文还评估了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累积暴露风险并与两种农药单一暴露风险(概率性暴露评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的急慢性累积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90%~33.32%,但要高于各自的单一暴露量;同时三种方法的结果皆表明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儿童的暴露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综上,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8类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皆可接受。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荟萃分析方法探讨加工过程对大米中农药残留的影响,获得的响应比可为膳食风险评估提供加工因子。通过对多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数据采集、荟萃分析计算,以获得不同加工方法对大米中农药残留影响的响应比及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单一加工方法中,脱壳、碾磨、抛光、浸泡、清洗1次、清洗2次、清洗3次、普通蒸煮和高压蒸煮的响应比分别为0.376、0.310、0.212、0.518、0.450、0.338、0.162、0.356和0.144,其中脱壳、碾磨和抛光的响应比均小于0.4,可有效降低大米中的农药残留量;随着清洗次数增加,清洗对农药残留量的去除效果增强;高压蒸煮对降低农药残留量的效果最佳;而浸泡效果较差。组合加工方法的响应比与单一加工方法响应比的乘积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响应比作为加工因子用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可提升大米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可为大米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以及居民安全膳食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福建省主产区普通白菜中农药残留水平及对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采用现有的标准检测方法,对在福建省主产区采集的88个普通白菜样品中的68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检出农药进行了短期和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88个普通白菜样品中,共有68个样品检出了农药残留,总检出率为77.27%;共检出27种农药,其中杀虫剂18种,杀菌剂9种;检出2种及2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样品占检出农药残留样品总量的83.82%,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利用相关农药的毒理学数据——急性参考剂量(ARfD)和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农药残留数据和普通白菜的膳食消费量数据,评估了所检出农药的短期和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其中,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值(%ARfD)范围为0~90%,长期膳食暴露风险商贡献率(RQc%)范围为0~46%。研究表明,福建省主产区普通白菜中的农药残留水平较低,通过食用该地区生产的普通白菜对消费者的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整体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食品中农药MRL标准对急性膳食暴露评估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当前国内相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及我国居民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水平,采用FAO/WHO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推荐的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利用我国居民大份额膳食消费数据、国内登记农药的规范残留试验数据和JMPR推荐的农药毒理学数据,对我国普通人群、0~6岁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农药残留摄入情况进行了急性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白菜中的虫螨腈和丙森锌、甘蓝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对三类人群的国家估算急性暴露水平(NESTI)均大于急性参考剂量(ARf D);香蕉中的氟硅唑对0~6岁儿童和普通人群的NESTI分别为ARf D值的300%和160%;苹果中的二氰蒽醌、甘蓝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花椰菜中的阿维菌素及番茄中的丙森锌仅对0~6岁儿童有较高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儿童相比其他人群摄入农药残留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更高、概率更大。建议我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农药残留摄入的急性膳食风险,同时尽快完善短期膳食消费数据库和农药残留数据库,在制定农药MRL标准时进行相应的急性膳食暴露评估,以保障消费者的农药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渤海湾产区苹果中主要农药的残留情况及其产生的风险,在山东、辽宁及河北3个主要省份的150个生产基地进行了苹果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93.3%的苹果样品检出有低浓度农药残留,经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判定后100%合格,82.0%的样品中农药残留种类在3种及以下;共检出17种农药残留,大多为低毒或无毒农药,无禁用和高毒农药。采用点评估方法,选择检出率在20%以上的多菌灵、毒死蜱、啶虫脒和戊唑醇进行不同消费人群暴露点评估。结果显示:4种农药的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均为儿童高于成年人,绝大多数女性人群的摄入风险高于男性;4种农药急性摄入风险均高于慢性摄入风险,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为多菌灵毒死蜱戊唑醇啶虫脒,但点评估结果均远低于100%,说明通过食用苹果摄入的农药残留极其微量,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