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多中段开采模式能有效提高低品位厚大矿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多中段协同开采步距具有重要意义。从矿山工程系统出发,提出了多中段协同回采步距计算思路和方法。通过构建多中段协同开采步距计算体系,建立多中段协同开采综合模糊评价体系,利用层次模糊分析法,对影响多中段同时开采方案选择的各因素权重值进行了确定,评价了多中段同时开采方案,理论上确定了多中段协同开采方案和协同步距。以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锌铜矿体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协同步距的理论应用研究,确定了锌铜矿体二中段同时回采且上中段超前下中段2个采场步距的协同开采方案。该研究成果可为低品位厚大矿体多中段协同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前河金矿葚沟矿区多中段生产存在的通风系统不完善及总风量小、通风井巷及生产区域污风反串严重、高温高湿及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根据矿山现有开拓与通风系统和深部开拓设计,划分为浅部生产期和中深部开采期开展通风系统优化,研发了"矿区两翼对角抽出式+中段分单元+进风段压入通风"等2种通风改造方案,优选确定采用"矿区两翼对角抽出式+中段分单元通风"方案。运用AutoCAD及Ventsim软件建立了矿区通风系统三维模型,解算并优化了矿区通风系统配置及重要参数,解决了葚沟矿区多中段同时生产的通风技术难题,为其他类似开采条件矿山通风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特大型水平矿柱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川二矿区采用多中段大面积连续回采工艺,水平矿柱开采稳定性是关系到二矿区乃至整个金川集团公司能否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FLAC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多中段回采过程中,水平矿柱的开采是个平稳回采过程,今后水平矿柱回采不会出现应力过大集中,也不可能出现水平矿柱灾变失稳。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矿区深部开采岩体的稳定性及岩爆倾向性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本文针对金源矿区深部开采而可能带来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中段开采过程中,拉应力集中在采场顶柱和部分矿柱,需严密监测中部矿柱应力,必要时可对其施加预应力锚杆加固;2矿柱水平位移基本变化不大,底板有轻微的底臌现象;3对60m长度单矿块的开采模拟中,若需多个矿块同时开采时,可采用隔一采一的方式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开采安全;4若对埋深不同的多中段同时开采,最大弹性应变能将达到1.16×105J/m3,会对周边矿柱及围岩的稳定性留下安全应隐患。  相似文献   

5.
利用IMS微震监测技术,建立漂塘钨矿地压微震监测系统,通过在矿区+496、+388和+268中段分别安装5台单通道检波器和1台三通道三向检波器,整体监测漂塘矿区多个中段的地压微震事件,实现了对漂塘钨矿矿山岩体微震活动24h连续监测,获取了大量微震事件的时空数据、误差、震级以及能量等多项震源参数,成功对危险区域进行预警,为矿区安全生产和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下水动力学"大井法"及水文地质比拟法对临涣煤矿矿区各开采中段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可作为采场防排水设计依据,同时根据矿井涌水量及灾变水量,对矿区水文观测和水灾防治提出了相应的防水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矿区深部开采岩体的稳定性及岩爆倾向性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本文针对金源矿区深部开采而可能带来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 中段开采过程中,拉应力集中在采场顶柱和部分矿柱,需严密监测中部矿柱应力,必要时可对其施加预应力锚杆加固。(2)矿柱水平位移基本变化不大,底板有轻微的底鼓现象。(3)对60m长度单矿块的开采模拟中,若需多个矿块同时开采时,可采用隔一采一的方式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开采安全。(4)若对埋深不同的多中段同时开采,最大弹性应变能将达到1.16×105J/m3,会对周边矿柱及围岩的稳定性留下安全应隐患。  相似文献   

8.
范传征 《现代矿业》2011,27(5):58-61
利用地下水动力学“大井法”及水文地质比拟法对临涣煤矿矿区各开采中段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可作为采场防排水设计依据,同时根据矿井涌水量及灾变水量,对矿区水文观测和水灾防治提出了相应的防水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某超大规模开采铁矿为研究对象,模拟了矿区超大规模连续盘区多中段充填采矿过程,重点对回采过程中的围岩扰动应力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多中段开采的扰动叠加效应对26 m矿柱稳定性影响显著。两中段之间存在卸压现象,深部采区-580 m水平以下应力集中明显。研究结果可供连续盘区超大规模开采、深井矿山卸压开采等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铜坑矿区内,多个矿体在垂直方向上呈重叠状产出,彼此之间相隔较近,甚至连在一起.多层矿体重复采动,多中段同时作业,形成了相互影响的复杂开采格局.经过3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已积累了数百万m3的采空区,开采技术难度大,地压控制极其复杂.在矿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核区强度理论、Bieniawski强度公式进行了采场矿柱、间柱的稳定性计算.基于弹性力学小变形薄板理论方法分析了顶柱安全厚度,提出了92#矿体采场合理的结构参数,为控制92#矿体安全开采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