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再生聚酯面料是否符合汽车内饰要求的问题,采用再生和原生聚酯两种原料,分别设计前梳、中梳均为交替缺垫组织,后梳均为经斜组织的汽车内饰面料,并与海绵复合生产汽车顶棚内饰织物。测试经编织物和复合织物不同方向的拉伸性能,结合纱线、织物表面形貌及结晶度,对比分析两种材料各个方向的力学差异性。结果表明:再生聚酯纤维表面形貌差异不大;复合后再生与原生织物各向平均断裂强力差异率为8.0%,较复合前降低14.5%,且复合后两种织物各向平均断裂伸长差异率仅为0.1%,可知经热熔复合后两种面料力学稳定性得到改善,再生织物力学各向异性十分接近原生织物,表现出优异的力学稳定性,符合汽车内饰模压成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1 经编产业用织物的结构  卡尔·迈耶公司在’99Techtextil(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博览会 )的展台上展示了一系列产业织物。以下选择了一小部分 :1 .1 用于加强沥青的土工复合织物  在 RS3MSU- V型 (E9机号 )多头衬纬经编机上生产。原料为约 1 50 g/ m2 的机械针刺聚丙烯非织造布 ,在经向和纬向加入 2 4 0 0 tex玻璃纤维粗纱进行加强。1 .2 用于大面积广告的双轴向涂层印花招贴板也称大型招贴板  该半网眼结构在 5.30 m宽的 RS2 (3) EMS型 (E1 8机号 )多头衬纬经编机上生产 ,一隔一穿经。1 .3 复合土工织物  含有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细海岛纤维和半消光涤纶长丝FDY为原料,设计开发了汽车内饰用经编仿麂皮绒面料。介绍了织物选用的原料和组织结构;分析织造、前处理、预定形、拉毛、开纤、染色、定形、磨毛等织物的各个加工工序;重点阐述了织物组织结构的选择、拉毛、开纤、染色和磨毛等关键工序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制成后的织物面料按照汽车内饰用织物的要求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编仿麂皮绒面料手感柔软、外观华丽,具有天然麂皮的高档质感;其主要性能基本能达到日产汽车内饰面料标准要求,但耐磨性、接缝疲劳度等性能还需进一步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4.
陈燕 《针织工业》2012,(12):11-12
介绍了方格面料、网眼面料、曲折条纹面料这3款纯棉经编面料的编织工艺,包括各款面料编织过程中设备、原料、整经、穿经、垫纱、送经量等工艺参数,以及各面料的设计要点及应用领域.指出,纯棉经编产品固有的物理结构使它在弹性、尺寸稳定性等方面介于纬编针织物和梭织物之间,而且经编工艺可以很容易形成花色组织,使织物外观呈现多样化.纯棉经编产品是当前棉针织品向外衣化发展趋势中比较理想的产品,对经编产品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专利介绍     
王元荪  陈黎 《非织造布》2007,15(1):48-48
※专利名称:山羊毛非织造/经编复合保温材料及其生产方法申请号:CN200510012420·2;公开号:CN1664209;申请日:2005·03·25;公开日:2005·09·07;申请人:山西暖神绒毛精品有限责任公司一种山羊毛非织造/经编复合保温材料,先将改性山羊毛经针刺工艺加工成非织造布,再将山羊毛非织造布用工业化纤丝束通过针织经编工艺加工成非织造/经编复合保温材料,复合保温材料的厚度为5~12mm,其结构层次为:衬经丝束—衬纬丝束—非织造布—束缚丝。本发明将100%的经改性处理的山羊毛加工成非织造布,显著提高了非织造材料的保温性能;并通过工业化纤丝束加工…  相似文献   

6.
为了找出用于工业防护服的进口和国产芳纶的差异性,对国产和进口芳纶及其水刺非织造布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进口芳纶具有较好的断裂强度和断裂比功,其所制备的水刺非织造布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进口芳纶水刺非织造布的纵横向水洗缩率和热缩率均小于国产芳纶水刺非织造布;进口和国产芳纶水刺非织造布的纵向水洗缩率和热缩率均大于横向水洗缩率和热缩率;进口和国产芳纶水刺非织造布具有相近的电气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与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汽车内饰材料的发展状况。对传统汽车内饰材料及新型汽车内饰材料做了比较。同时,着重分析并阐述了纺粘法长丝非织造布,逢编法非织造布,针刺法非织造布及经膜压处理后的非织造布等几种汽车内饰用非织造布的生产原理、特性、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针刺非织造布与机织物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以3种涤纶针刺非织造布和1种机织物为试样,测试了各试样的厚度和容重,并计算了非织造布的孔隙率;采用驻波法测试各复合材料的吸声系数;探讨了复合方式、非织造布容重、非织造布厚度对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与玻纤吸声板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以机织物为表面层、针刺非织造布为后背层的复合材料吸声效果较好,对不同频率有不同吸声性能,吸声性能优于玻纤吸声板。认为:以机织物为表面层、针刺非织造布为后背层的复合材料适用于室内装潢、汽车及高铁等中的吸声内饰。  相似文献   

9.
车用针织内饰产品设计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近几年世界私人汽车销售量和我国汽车生产量,由此可看出对汽车内装饰品的需求量.对车内装饰品的外观及性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针织车内饰产品的结构设计包括原料选择、织物结构(经编织物和纬编织物)进行了分析说明,指出针织汽车装饰材料市场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弹性非织造布是当今非织造布中的一个热点,适应于弹性非织造布的弹性网也有多种形式,既可以是机织物,也可以是针织结构.主要讨论了弹性网为经编结构的针织物,另外,也对弹性非织造布的复合工艺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涤纶面料在服装粘衬过程中的缩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三种粘合衬与涤纶面料粘合,测试不同的粘合温度和放置时间条件下缩率的变化,并且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春燕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3):52-53,56
为了定量评价服装面料耐磨性能规律,织45块不同组织、不同密度的全毛面料,由马丁代尔耐磨仪磨损50 000次后,用烧毛法去除面料磨损后的表面毛羽,采用面料实际磨损率指标评价面料耐磨性能。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面料组织显著影响面料耐磨性,平纹耐磨性最好,斜纹耐磨性最差,缎纹居中。同时面料布面平整度对面料耐磨性也有一定影响,面料越平整,耐磨性越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缝型、经纬向缝合,测定了不同针织面料的工艺回缩率。试验结果表明针织服装异料拼接工艺回缩率与缝型、面料经纬向和面料原材料密切相关,针织服装实际设计与生产中应考虑镶拼工艺回缩率因素对成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调查盛夏纤维素酶处理苎麻织物减量与强力损失的变化,优化酶处理工艺条件。通过单因子实验发现,减量率和强力损失率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随着pH值的提高而降低;减量率在温度50℃时最高,断裂强力损失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盛夏纤维素酶处理后苎麻织物强力损失率的变化明显,而减量率的变化较小,强力损失率与减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含盐废水蒸发处理工艺复杂、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纺织品具有孔隙率高、透气性好、传湿快和光热转换性能可控等特性,将其作为含盐废水的流动以及蒸发载体进行实验,研究其厚度、透气性、颜色和纳米碳化锆后整理对含盐废水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盐废水在织物表面的蒸发速率比在自然状态下蒸发提高了400%;厚度为0.48 mm的织物相比于1.32 mm的织物,含盐废水蒸发速率提高了63%;透气率为126.7 L/(s·m2)的织物相比于53.9 L/(s·m2)的织物,含盐废水蒸发速率提升了56.9%;黑色织物对含盐废水蒸发速率的促进作用相比于白色织物提高了30.3%;采用纳米碳化锆整理后白色织物表面含盐废水的蒸发速率相比未处理织物提升了95.3%。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牛皮革、芳纶织物、碳纤维复合片材及牛仔布形成叠层织物用于对雷管破片的防护.通过改变叠层织物中各层材料的顺序选出防护效果最好的排列,研究发现最优的叠层顺序为:表层为牛皮革,第二层为芳纶织物,第三层为碳纤维复合片材,底层为牛仔布,其织物对雷管破片的防护率比其他组合最大提高10%以上.对爆破环境生产企业工装的选材提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纤维的氯化改性及其阳离子染色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印染助剂》1999,16(4):23-24
探讨了用次氯酸钠丙纶织物的氯化改性剂时,有效氯浓度,氯化pH值及氯化时间对氯化效果的影响,以及丙纶氯化及氯化丙纶织物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心旋转法优化B型活性染料卷染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新  尤克非 《印染》1999,25(9):28-30
对影响Megafix B型活性染料卷染棉卡其的的纯碱用量,固色温度,固色时间等因素用中心旋转法设计了试验工艺,并优化了最佳的卷染工艺条件。经工厂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布速与气流染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家云 《染整技术》2010,32(4):42-45
论述了气流染色时布速的产生、布速对气流染色的影响,阐明了在气流染色时对布速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涤纶面料热缩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温度不同时刻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未黏衬及黏着不同衬料的涤纶面料的经、纬向热缩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熨烫冷却后的放置时间、熨烫温度、熨烫黏合温度及黏合衬的种类均影响涤纶面料的热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