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文蛤作为海产珍品,不仅以其营养、味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还能出口,换取外汇。在养虾业连年受挫、扇贝养殖不很景气的情况下,文蛤精养高产是实现科技兴海、向海洋索取动物蛋白的又一新项目。目前我县开展文蛤精养面积已达 866.7hm~2,仅 1996年春即投放苗种800t,并初步取得了经济效  相似文献   

2.
赤眼鳟的引进与池塘精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我们开展了赤眼鳟的引进与池塘精养试验,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2005年池塘精养赤眼鳟成鱼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条件试验在海盐县武原镇金星村农技站示范基地进行,池塘两只,每只1.5亩,池深2.5米,底部平坦,淤泥较少,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进排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黄冈县金盆寨水库,总库容1178万立米,兴利库容855万立米,养鱼水面450亩。水库共有职工125人,鱼池40亩,粉丝厂一个。1978年成鱼产量5.5万斤,亩产122斤;1979年6.62万斤,亩产147斤;1980年13.576万斤,亩产301.7斤。三年共交售国家鲜鱼17.47万斤,1980年渔业总收入6.4万元,盈利1.512万元,人平收入2,560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稚鳖的成活率,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同养殖方法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稚鳖的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而在水槽、温室小池、室外小池等浅小水体精养,至稚鳖出壳后放入越冬池为止,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刚孵出的稚鳖放入水浅、面积小的水体精养,既提高了稚鳖的成活率,又便于管理。而以往稚鳖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刚孵出的稚鳖由于体小体弱,一旦放入大水体  相似文献   

5.
赵立明 《齐鲁渔业》2002,19(5):33-34
中后期水质问题在近年来精养高产型池塘生产中越来越突出,加强精养池塘中后期水质的科学管理是加快鱼体生长,减少病害,提高饵料利用率,获  相似文献   

6.
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淡水渔业》2000,30(1):16-17
近年来 ,黄鳝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 ,但目前大多处于粗养状态 ,产量不高 ,效益较差 ,笔者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具体操作如下 :1 基础设施1 1 鳝池 :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场所建造鳝池。鳝池用砖砌成 ,水泥抹面 ,池形以圆角长方形为宜 ,单池面积 10平方米左右 ,池深 5 0cm ,池埂砌成“T”形防逃檐 ,池底向排水口方向要有坡降。由于采用的是无土微流水养鳝 ,池壁下部 2 0cm以内贴瓷砖 ,如条件许可 ,池底也应贴上瓷砖 ,防止擦伤鳝鱼腹部 ,引起感染 ,在具体生产时 ,可将多池排成一列或采用梯形立体池。1 2…  相似文献   

7.
<正> 在对虾诸多养殖方式中,我们侧重探讨其精养、半精养、粗养的类比。而精养、半精养和粗养的科学定义,则尚未见国内外水产学术界作出规范化,即标准化的规定,因此,我们只能结合唐海县的养虾实践经验,以“密度”和“投入”为基本条件,作出特定环境下的理解: 精养:在单位面积内,虾苗投放密度大(每亩放苗2.3万尾,)并进行集约化人工饲养(投饵和管理): 粗养:在单位面积内,虾苗投放密度小(每亩放苗0.5万尾),进行粗放经营;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就高温季节河蟹精养塘管理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 所谓水色是指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组成水色的物质主要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它们悬浮生活于水层之中,肉眼难于看到,许多种类虽略能自由浮动,但游泳能力不强,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池水中的波浪作被动运动。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个类群。浮游植物主要包括绿藻、金藻、甲藻、隐藻、硅藻、裸藻和蓝藻等几个门的种类以及各种浮游细菌。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3大虾种之一,也有望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一些业户特别是内地的半咸水养殖业户,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了产量和效益低下,影响了生产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南美白对虾高产精养技术。1 虾池及设施配套 虾池以面积5-10亩、水深2m以上的方形或长方形池为好。同时配备1/3养成面积的水处理池。对小型蟹类  相似文献   

11.
乌鳢精养塘日常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立新 《水利渔业》2003,23(3):22-23
从水质管理、科学投饲、疾病防治3个方面阐述了乌鳢池塘精养中应注意的问题,“六定两勤”是科学投喂的关键,水质调控与疾病防治是养殖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在连云港市的周边地区掀起了养殖泥鳅的热潮,每年向韩国和日本出口泥鳅数千吨。2004年我们在赣榆县选择了20亩池塘进行了泥鳅的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池塘10个,每个面积为2亩,东西向、朝阳,土质为  相似文献   

13.
14.
东寺港水库有养鱼水面600亩,平均水深4.5m,以灌溉为主,兼营渔业。1987—1988年在该库进行精养成鱼试验。试验采取改善库鱼种类结构,保证放养鱼种的数量和质量,实行科学投饵与施肥,加强管理等措施,使该库的鱼产量由试验前1986年的1.9万kg上升到1987—1988年的4.51—5.2万kg,增长137.4%—173.7%,亩产由31.6kg上升到75.2—86.7kg。两年渔业总产值达21.21万元,获纯利4.53万元。  相似文献   

15.
丁永良  王雅敏 《海洋渔业》1990,12(3):115-119
<正> 对虾精养(又称高密度养殖或集约化养虾)技术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未。日本鹿儿岛水产研究所于1968年率先从事对虾精养试验,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从理论研究逐步进入小规模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6.
王广成 《海洋渔业》1982,(5):230-230
<正> 山东寿光县利用浅海滩涂。发展文蛤养殖,3年连获丰收,1979年得到县政府重视,对15万亩可养滩涂进行插桩分界,明确权属,当年即封滩护养文蛤,并收得344吨;1980年采用“准、匀、勤、严、轻、防”六字管理法,产量猛增1倍以上,1981年更摸索了新的养殖法,改粗养为精养管  相似文献   

17.
影响精养塘饵料系数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饲料技术的发展,养殖户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饵料系数是考察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广大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但在考察饵料系数时往往因计算和抽查方法不同得出差异很大的结果,不能及时准确地评价饲料的质量,常常引起养殖户与饲料厂家的激烈争论。故笔者结合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虹鳟为冷水性鱼类,我国北方地区从国外引进养殖多年,已取得相当成功的经验。我市于上世纪90年代引进虹鳟用冷泉水试养,取得成功。而我市除了冷泉还有众多的山涧溪水、涌泉水、地下井水、水库底排水等优质冷水资源,尚未开发利用。我站2002年在市郊贵溪洋建成规模虹鳟鱼养殖场,利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从刚出膜到全长60mm光倒刺鱼巴鱼苗的精养技术,对从出膜至15mm、15∽40mm、40∽60mm鱼苗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放养、投饲、管理、防病技术,效果很好,全程培苗成活率高达82%。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精养高产型池塘的中后期水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精养池塘中后期水质的科学管理是加快鱼体生长,减少病害,提高饵料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的关键环节。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水质管理的探讨:一、适时加注新水注入新水不仅能给鱼池带来较多的溶解氧,还会带入池中已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冲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有毒代谢物的浓度。一般掌握在每15~2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5~30厘米,加注新水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养殖用水。对于没有清新水源而依靠城市生活污水的池塘,要根据水源总铵等指标酌情加注,池塘水深应保持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