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接种量对菌体形态和产γ-亚麻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接种量对被孢霉的形态和发酵产产γ-亚麻酸有明显影响,有摇瓶培养时,接种量小于10^5孢子/ml时,菌丝体呈球形,大于10^7孢子/ml,菌丝体主要呈分散形,球形菌丝体单位发酵液菌体干重和γ-亚麻酸产量明显低于分散形,进行发酵罐培养时,情形类似于摇瓶培养。  相似文献   

2.
从衣康酸发酵废菌丝体中提取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衣康酸工业化生产中所产生的土曲霉废菌丝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用碱液提取的方法进行了蛋白质的提取回收实验,考察了NaOH溶液浓度、用量、加热温度及时间对菌丝体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衣康酸菌体脱蛋白的最优条件为:NaOH液浓度0.5mol/L,碱液用量为菌丝体的40倍,90℃条件下加热9h。在此条件下,菌体脱蛋白率为86.28%,碱液中菌体蛋白沉淀的等电点为3.4,蛋白沉淀率达到52%。  相似文献   

3.
灵芝真菌种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灵芝真菌液体种子培养过程中,不同分散剂对菌体产量及形态影响不同,其中,添加2mL/L的吐温-80菌丝体产量为7.20g/L,提高34.80%,菌丝体大小较为均一,且菌体较小,菌丝球表面菌丝较多并呈放射状;7L发酵罐液体种子培养过程中,调节初始pH值为6,接种量为15%,转速为120r/m in,通气量为100L/h,培养60h为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4.
吴学凤  姜绍通  张旻  刘模  庞锐 《食品科学》2010,31(7):186-189
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中的Mixsim 模拟3L 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中不同搅拌转速对搅拌流场的影响,结果显示Mixsim 软件可以很好的模拟机械搅拌生物反应器工作过程中的流场变化。在高转速下,剪切速率较大,菌丝体98% 以上为菌丝体小球,直径在0.1~0.3mm,菌体生长速度慢,产乳酸质量浓度较低;低转速下产生的剪切速率较小,菌体大部分为菌丝形态,产乳酸质量浓度较高,但是大量菌丝不利于后期发酵的进行。在400r/min下米根霉发酵产乳酸质量浓度最高,为106.7g/L,菌体80% 以上为1.0~1.5mm 左右的菌丝球,通过CFD 模拟得到该条件下的剪切速率最大值为1.58m/s。  相似文献   

5.
白鬼笔蘑菇在亚洲和北欧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医药。本文综述了我们人工培养白鬼笔菌丝体的研究成果,以及从白鬼笔菌丝体中分离出的多糖的生物活性数据。对白鬼笔新菌株菌丝体的培养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经过优化培养基的营养物构成和培养条件能够使菌体生物量提高1.3倍,多糖含量提高1.5~1.7倍。从该菌丝体中分离的多糖在体外和在体内(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与原始软膏相比,含有10%白鬼笔多糖的软膏,能促进实验大鼠的皮肤创面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的上皮形成、收缩和生长。综上所述,白鬼笔菌丝体多糖有望成为开发功能性食品以及新型治疗和预防药物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6.
白鬼笔蘑菇在亚洲和北欧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医药。本文综述了我们人工培养白鬼笔菌丝体的研究成果,以及从白鬼笔菌丝体中分离出的多糖的生物活性数据。对白鬼笔新菌株菌丝体的培养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经过优化培养基的营养物构成和培养条件能够使菌体生物量提高1.3倍,多糖含量提高1.5~1.7倍。从该菌丝体中分离的多糖在体外和在体内(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与原始软膏相比,含有10%白鬼笔多糖的软膏,能促进实验大鼠的皮肤创面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的上皮形成、收缩和生长。综上所述,白鬼笔菌丝体多糖有望成为开发功能性食品以及新型治疗和预防药物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灵芝深层发酵过程中多糖的代谢变化及深层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的基本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体地生长速度与多糖的最高积累量呈正相关,而多糖的最高各界量测滞后于菌体的纤维毒酶、淀粉酶产酶高峰。此外菌丝体含明子实体中所具备的组份,菌丝体中粗多糖、多糖为子实体的2.26和3.5倍,菌丝体粗蛋白含量比子实体高2.47倍,而必需氨基酸在蛋白南组成中基本接近,为58%及45%。  相似文献   

8.
樟芝真菌深层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氧浓度直接影响樟芝真菌菌体生长和产多糖情况.通过调节转速和通气量,将溶氧浓度控制为15%~20%,菌丝体生长较快,还原糖消耗速率和菌体得率明显提高,菌丝体产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7.48g/L和19.20g/L.  相似文献   

9.
对嗜酸乳杆菌在pH为1.5、3.5和6.2三种培养条件下的菌体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SEM)。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菌体呈典型杆状菌,无鞭毛和荚膜,以单个或成双排列,无分支;且在不同pH条件下菌体形态存在差异。在pH为1.5的条件下,嗜酸乳杆菌菌体呈短杆状,且菌体粗壮、两端钝圆;在pH为6.2的条件下,嗜酸乳杆菌菌体纤细,杆状较长。通过对比发现,随着pH的下降,嗜酸乳杆菌的菌体形态由长杆状变成短杆状,由菌体纤细变成菌体粗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除出现糖耗慢、pH高、生产周期长、产酸低、菌体不长或OD值下降,发酵液粘度大、泡沫多等一般症状之外,还发现菌体形态的变化亦非常明显。相同发酵时间的发酵液的菌体,随噬菌体感染程度不同,菌体形态变化差异很大。当谷氨酸菌轻度感染噬菌体时,菌体边缘出现缺齿形;当发酵液严重感染噬菌体时,菌体膨大,边缘裂解,直至全部裂解,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能找到噬菌体。所以通过镜检对菌体形态变化的直接观察,能及时判断发酵液有否感染噬菌体及感染噬菌体的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挽救措施,减少生产的损失。 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对生产造成的危害及有关防治措施,过去都有报道。但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上的变化,国内还未见报道。1982年,笔者曾发表过“关于谷氨酸发酵中菌体形态变化的研究”一文,而本文则是进一步对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的变化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镉对生物器官和系统如肝脏、肾脏、骨、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有着广泛的损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而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预防或改善镉引起的机体损伤。本文主要对黄酮类化合物干预镉毒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为预防镉毒性和营养干预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烟草行业继续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大背景下, 基于当前行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现状和问题分析, 提出了基于市场导向的卷烟品牌市场竞争力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行业内指标、零售户评价和消费者评价环节, 对行业重点品牌市场表现的综合测算结果显示, 该体系能更全面、真实的反映品牌的竞争力和健康状况。进而从卷烟营销和品牌培育角度提出行业破解“三大课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鹿茸多肽占鹿茸总湿质量的50%~60%,是鹿茸中最为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之一。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述鹿茸多肽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方法,着重介绍鹿茸多肽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的作用及其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并对鹿茸多肽的发展趋势及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构建针对其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其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组成的CRISPR/Cas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识别并切割外源核酸。因此,可以利用CRISPR/Cas系统这一对外源核酸的识别及切割活性实现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高效检测。本文详细介绍基于核酸扩增和免核酸扩增的两种CRISPR/Cas系统,综述其在对各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讨论它们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建立更高效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提供技术参考,以期更有效地减少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食源性细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和生物被膜形成是食品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这些现象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和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P)系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发现细菌可通过利用胞外自诱导物和胞内c-di-GMP分别感知细胞密度和外界刺激来调控一系列生理活性。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食品腐败和生物被膜形成关联的QS和c-di-GMP这两个系统,阐述食源性细菌关键小分子信号通路,探讨QS和c-di-GMP信号通路之间的调控网络,旨在更好地理解食品体系中细菌引起的腐败和生物被膜形成现象,提供保障食品品质与安全的控制靶点。  相似文献   

16.
王瑶  韦云路  李平兰 《食品科学》2017,38(13):269-276
乳酸菌是食品发酵工业中重要的益生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的菌种对食品产业发展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乳酸菌食品级系统的基本要求、食品级质粒的元件组成、食品级质粒构建策略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乳酸菌食品级分子操作系统的建立对乳酸菌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先进的条形码或射频识别码电子标签技术(RFID),采用目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AIDC)技术,监控食品从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零售到消费者的情况,建立能从最终产品快速及时追溯源头的跟踪与召回的管理系统.这是一个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且与国际接轨的新型食品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The 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PDI) is a novel and effective nonthermal inactivation technology. 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n the bactericidal ability of endogenous photosensitizers (PSs)-mediated and exogenous PSs-mediated PDI against planktonic bacteria and their biofilms, as well as fungi. In general, the PDI exhibited a broad-spectrum ability in inactivating planktonic bacteria and fungi, but its potency was usually weakened in vivo and for eradicating biofilms. On this basis, new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PDI potency in food system, mainly including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Ss, the combination of PDI with multiple adjuvants, adjusting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PDI, improving the targeting ability of PSs, and the emerging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s (AIEgens). Meanwhile, the mechanisms of PDI on eradicating mono-/mixed-species biofilms and preserving foods were also summarized. Notably, the PDI-mediated antimicrobial packaging film was proposed and introduced. This review gives a new insight to develop the potent PDI system to combat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and hazard in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立达卡摩纺系统和绪森绮丽纺系统的特点 ,通过对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上新型细纱机的回顾 ,及对紧密性纱线性能、纱线结构特点的分析 ,得出紧密性纺纱有利于纺纱生产连续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提出研究紧密性纺纱新技术是提高我国环锭细纱和水平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The testis is an organ in which a series of radical remodeling events occurs during development and in adult life. These events likely rely on a sophisticated network of proteases and complementary inhibitors, including the plasminogen activation system. This review summarizes our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testicular occurrence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members of the plasminogen activation system. The various predicted functions for these molecules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testicular architecture and in the process of spermatogenesi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