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红窑的表现形式筒体扫描仪观测,筒体的局部温度>350℃,此时应结合窑筒体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是否红窑。夜间可发现筒体出现暗红或深红;白天则发现红窑处筒体发白有"爆皮"现象,用扫帚蘸上柴油扫该处可燃烧,如不能及时断定可等到夜间观察是否出红。  相似文献   

2.
赵传裕 《水泥》2015,(8):29
<正>我公司4500t/d生产线回转窑规格为Φ4.8m×72m。2014年3月18日11:47窑系统大修后点火升温,28日8:30窑筒体扫描仪显示筒体50m处温度高达338℃,而此部位前后的温度均在200℃左右,29日下午停窑处理。待窑冷却后入窑检查发现,50m挡砖圈前的耐火砖纵向前移窜窑,使部分挡砖圈直接暴露在炙热的气流中,造成此处筒体温度超高。  相似文献   

3.
赵林茂 《水泥》2014,(5):33
<正>我公司一期5 000t/d生产线于2010年6月14日按计划检修完毕,点火升温投料后8h,中控发现窑30m处筒体温度达到了390℃,通知现场岗位工用红外测温枪进行现场测量,温度为401℃,中控立即止料停窑处理。1原因分析待窑冷却后入窑检查发现,29.9m前的耐火砖纵向前移,使70mm窑筒体直接暴露在炙热的气流中,这是造成红窑的主要原因。耐火砖前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耐火材料施工质量差。这次计划检修大面积更  相似文献   

4.
窑砖的损毁机理大致可分为热力损毁、机械损毁和化学损毁共三种。两次掉砖红窑事故应该属于机械应力损坏。由于轮带滑移量过大表明筒体径向变形增大,窑的椭圆度变大,从而导致窑砖相互位移、持续挤压产生应力断裂。  相似文献   

5.
詹智良  梁茂华 《水泥》2011,(10):34-34
自2008年以来,我公司二分厂3 200t/d生产线生产周期仅6个月左右,都是窑口红窑引起的停窑。2010年11月5日夜班(检修后运转第6个月),窑口2.1m处出现5块砖的红窑,筒体表面温度最高达495℃。因生产需要,公司要求尽可能延长生产周期,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此处理经验作一总结,便于以后生产中遇到红窑现象时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为了实时检测窑筒体内水泥煅烧的情况,可采用窑筒体表面温度红外扫描方法.文章详细叙述了红外温度扫描仪的工作机理:给出了窑筒体红外温度扫描的相关波谱及红外辐射信号与温度的转换函数;最后介绍了ECS窑筒体红外温度扫描系统在华新*4窑(φ4.7m×74m)上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孟祥海  黄德江 《水泥》2012,(7):22-22
当筒体温度高时,需要启动筒体冷却风机或吹压缩空气,使窑衬和物料产生明显温度差,便于补挂窑皮,从而降低筒体温度。本文分析探讨冷却风机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8.
刘庆新 《水泥》2009,(4):25-25
耐火砖较薄或脱落导致红窑一般分为冷却带、烧成带和上过渡带3种情况。出现红窑时原则上应该停窑,但是有时受检修材料及销售的影响,窑需要继续运行,此时操作上要更加精心。要保持入窑生料、煤粉质量稳定;窑操作要以稳定为主,并且可以适当降低窑速(不宜低于正常窑速的80%);筒体高温区域外部采取物理降温,如用轴流风机等对简体表面进行风冷,以利于窑皮黏挂。并且根据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调整方案(以下以5000t/d生产线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水泥窑窑体表面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计算水泥窑窑体面换热系数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强制对流,自然对流,热辐射和窑体大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推导了窑体表面强制对流与自然对流的换热关系式,通过互相比较得到了可忽略强制对流域自然对流的条件。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窑体表面的强制流换热数量极相等。因此利用向量总和法建立了混合对流换热关系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辐射散热所占的比例很大,采用黑度小的材料可显著降低熟料热耗。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杭州改进型立筒窑达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胜雄  周国治 《水泥》1992,(12):2-4
我国立筒预热器窑于1969年7月在杭州水泥厂首先建成投产,它较中空窑在提高产量和降低热耗方面都取得一定效益,但与设计指标比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提高立筒预热器热效率,自1983年与浙江大学、中国建材院协作,开展“提高立筒预热器热效率的研究”的科研项目,对立筒预热器进行改造,改造内容主要有:把立筒顶部一级旋风筒改为二级旋风筒,新建增湿塔,窑体及预热器系统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完善热工仪表等。故本文称之为杭  相似文献   

11.
窑的产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水泥生产工艺、窑系统的设计、耐火材料、操作及维护等。 现在的回转窑正向着大型化、现代化、计算机化发展。 大型窑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例如,象轮带、托轮、简体、大齿圈和小齿轮的尺寸非常大。大直径筒体使得筒体的不圆度增大,跟着影响耐火砖的寿命。 1 两档支承的窑 通常的干法窑是三档支承,不适当地调整托轮影响窑的直线性,同时引起振动和筒  相似文献   

12.
我厂有两条预分解窑:一条为日产熟料700t/d的3×48m预分解窑;一条为日产熟料1000t/h的3.2×46m预分解窑。几年来,这两条窑曾发生过窑口护板寿命短、失效快;窑口筒体变形和烧损严重,几乎每年都要修补或换窑口筒体,喷煤管扫窑皮,冒窑灰落入窑头一侧?..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桂林鲁山水泥厂原有一条Φ3.0/2.5×60m干法中空窑,因工艺落后,设备不配套、产量低、能耗高而闲置多年。1993年初将其改造成Φ3.0/2.5×44m带五级旋风预热器的干法回转窑。技改范围包括:窑体改造,窑头窑尾密封,窑中传动改造;利用窑尾部分切割下的16m窑筒体,改造成Φ2.5×25m单筒冷却机;增设五级旋风预热器及自动防堵吹扫  相似文献   

14.
刘晓飞  石俊武  王亚维 《水泥》2023,(11):60-62
在5 000 t/d水泥生产线的窑筒体外围增加集热罩,余热发电除氧器内部的锅炉给水经补水泵送至窑筒体集热罩加热,产生的蒸汽用于提高余热发电量,冬季时部分补汽还可用于供暖。实践证明此方案经济效益可观,汽轮机第四压力叶片汽蚀大大降低,值得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公司2×2 500t/d生产线采用100%无烟煤,2012年11月21日2号窑一档轮带下出现红窑,以下就是此次红窑的经过和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李洛群 《水泥》2003,(7):62-63
我公司3号窑是多筒冷却、带蒸发机的Φ3.5m/3.2m×69m湿法短窑,于1971年建成,在70年代后期又进行了技术改造,改成热端扩大型的Φ3.5m/4.0m/3.5m/3.2m×69m湿法短窑。1存在的问题3号窑改造后,Ⅰ档至Ⅱ档之间的筒体直径由Φ3.5m改为Φ4m,如图1,扩径筒体与原筒体相接的焊缝容易开裂,造成经常停窑修补焊缝,而且焊缝越焊越裂。1986年大修时更换了Ⅰ档和Ⅱ档间的变径筒体。但不到1年还裂,为此,只好在这2道焊缝上各均焊16块100×300×30的搭板,对两侧筒体起联接作用,对裂缝起加固作用。图1回转窑热端扩大前后的结构2原因分析1)在以前的回转窑设计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厂的窑外分解窑在试生产中发生的简体弯曲及“红窑”问题的原因及窑筒体弯曲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闫禄军 《水泥》2006,(12):61-62
我公司煅烧氧化铝熟料回转窑为湿法直筒窑,采用单筒冷却机,窑规格为Φ4.5m×100m. 1 原窑口结构 原窑口筒体安装结构示意见图1.筒体前端直接安装窑口护铁,在距窑口700mm的位置设置挡砖圈,在挡砖圈与窑口护铁之间采用浇注料保护筒体.  相似文献   

19.
1 结“蛋”状况 为提高大窑煅烧能力,福建顺昌水泥厂在1998年4月完成对分解炉改造后,在窑过渡带出现结“蛋”现象,大小不一,最大的约1000mm左右。当时即采用窑炮处理,但两次用窑炮打都无法消除,“蛋”一再出现。特别是中大的“球蛋”,由于其前面的厚窑皮及结圈,使“球蛋”越滚越大,严重磨蚀了耐火砖致使窑筒体温度过高,最后因红窑被迫停茬换砖。停窑后对球“蛋”和窑皮分别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20.
湖南某厂一立筒预热器窑在投产后不久,8个一级旋风筒全部烧坏,损坏相当严重:一级筒全部变黑、变形、倒塌,这在预热器窑中实属少见。笔者就其烧坏原因进行剖析,并对水泥窑炉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及操作、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1一级筒损坏原因该厂一级筒损坏原因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