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未充分考虑到产水的特点而出现的气井工作制度不合理导致气井过早水淹的问题,从气井地质基础情况出发,包括单井控制储量、气水分布、裂缝沟通等,分析气井产水可能性,优化气井试采工作制度,促进产水气井的稳定试采。  相似文献   

2.
云安厂气田大猫坪长兴气藏从2009年11月投入试采,目前有两口高含硫生产井。本文通过对高含硫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的描述和分析,综合运用气藏工程方法分析得出长兴组属中渗型储层、气井产能大、井间连通性较好等开采重要参数;通过压降法对气藏动态储量进行评价,加深对气藏的认识,从而合理配产实现气藏有效开发。并结合长兴组气藏高含硫气井的动态生产特征,提出气藏下步开采建议,以期为高含硫气藏的高效合理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1前言气井产能试井又称气井稳定试井,是以气体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目的是确定气井的产能及合理的生产制度,并求得气井的生产方程,预测气井产量随气藏衰竭而下降的原因。产能试井在关井求得稳定气藏压力PR,然后采用3-5种工作制度,而改变井的回压,依次测得每种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藏不断开发,地层压力逐渐衰减,导致单井产量低,气流携带不出实际气井产液,造成井底积液,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针对特定气区选择合理的积液诊断模型,能够及时有效判断气井积液情况,采取合理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对维持气井正常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川东沙坪场石炭系气藏为川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藏,地质储量382.54亿方.从1998年3月投产至2010年7月,沙坪场石炭系气藏共有生产井21口,累积产气达到131.7亿方,采出程度为34.4%.目前,气藏产水井已有5口,累计产水量54万方,严重影响了气井产量.笔者结合气藏地质情况,动态数据综合分析了气藏产水情况,各产水井产水特征和水侵途径,并进行气藏水侵治理措施探讨.  相似文献   

6.
靖边气田新增探明储量区块实测地层压力资料与气层中部海拔进行拟合回归相关性较好,其压力梯度与气田本部压力梯度值很接近.新增储量区块内无论是天然气组份,还是相对密度与靖边气田本部都有明显的一致性,表现了同一气藏的特征.通过气藏流体性质和试气结果的分析,按照气井不同产量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井分别进行评价.对比本次新增探明储量区块与已探明面积内投产井配产指标发现,二者不同类型气井井数比例一致,单井平均无阻流量及平均配产产量也接近.  相似文献   

7.
川西气田须家河组气藏为裂缝--孔隙型气藏,地层水体较为活跃,气井所产天然气含少量CO2等酸性气体,导致油管腐蚀穿孔、断落而不能正常生产成为影响气井正常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气井不同开采阶段的生产特征、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气井生产过程的配产与腐蚀两种因素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气井配产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苏里格气田属于低压低产气藏,气井生产中后期,因井底压力和产气量低,气井携液能力差,导致井筒积液不断增多,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部分气井甚至出现积液停产现象。本文在针对苏里格地区低产低效井进行间开生产以恢复气井生产,摸索低产井的间开制度及间开周期,合理制定其工作制度,对间开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大庆西部斜坡区气田地质条件复杂,砂体比较小,储层疏松,边水发育,开发难度大。为了制定气田合理工作制度,根据每个气藏地质特征和动态监测资料,获得气藏试采特征。对每个气藏开发动态进行分析,掌握了驱动类型、边水活动特征等动态情况,计算不同气藏的动态采收率,制定气藏合理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油气水界面是划分含油、含气范围和制定油气藏开发方针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以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为理论,对川东北龙会场地区石炭系油气藏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理的方法,对油气水界面进行计算和划分,根据油气水界面划分的结果,对下一步油气藏开发提出建议。龙会场石炭系油气藏储层主要集中在黄龙二段,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洞穴三类,储层有效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主要以气藏为主,气藏内部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为典型的常温高压气藏。在确定龙会场为统一温度压力系统后,分析气田水型,明确流体来源,使用两种压力交汇法对川东北龙会场地区黄龙组的气藏气水界面进行划分。先用气、水层压力梯度交汇法结合一口水井及一口气井计算气水界面海拔,再用气井水井深度压力交汇法结合两口水井两口气井计算气水界面海拔。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对比后得出符合实际的气水界面海拔。综合各方面资料分析及气水海拔的计算结果,最终对龙会场区块提出合理开发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