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特殊的化产物,她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已被全世界所公认。为发挥中医的独特的优势,促进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让中医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服务,就必须加强中外化交流,提高中医献的翻译水平。目前,人们在中医献的英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小语种方面的翻译还不是很成熟。笔就中医献德译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医药同源。所以在研讨中医化的时候,不可疏忽对中药化的探索。中药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医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使之发扬光大。为此,本刊特请中药学专家叶显纯教授撰写中药化的稿件,分期刊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交流的不断扩大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尤其是中医保健。国内的中医市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医学方式能否实现现代化,能否适应社会而不被淘汰,是中医行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内涵,将中医发扬光大,世代流传。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什么?中医文化又该是什么?在落实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富国的战略中,这是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自然,谈中国文化就必须立足于中国人自己对它的认知、表达,让文化回归生活、回归自我,而不是将文化说成“一碟菜”或者“一个筐”,让文化固化、沙化、氧化、滥化、泛化、扭曲化和不着边际化。  相似文献   

5.
医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是以一定文化背景为支撑,建立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中医学亦然。中医学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丈化背景的支撑和哲学观念的指导,这是当今关心中医命运的人切切不可忘记的。只有在中医、文化和哲学的良性互动中,中学才能生存和发展,并为人类的养生治病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以来为中国劳动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立足于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迥异于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了解中医思维特点,探寻中医思维方式的起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医思维,传承中医文化,从而促进中医现代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中医的"时尚化"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对中医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好的推动作用。但借助流行文化形式的"时尚化"存在着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传播中的进一步规范化,加强中医文化内涵的传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是中国科学技术的瑰宝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历史上,它保障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日益强盛。今天,它仍在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卫生保健做出新贡献。中医药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中之重。“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振兴发展中医的关键也同样在于人才,人才是根本。要发展中医,首先必须把中医教育搞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医事业和高等中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试析中医教育中的中、西文化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育的宗旨是为我国的中医事业培养出大批的中医专门人才,而目前中医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设置一定比例的西医课程,目的是希望培养的中医专业人员也能拥有一定水平的现代医学理论和掌握现代医学技能,然而这样的课程设置势必造成中、西文化教学共存于同一教学过程的局面.其实中、西医学分别属于具有不同文化形态的中、西文化,两者的碰撞必然对中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汶川大地震灾后,向灾区人民捐献了“防疫清肺汤”和“防疫化浊汤”两张地震灾后防疫方,以供汶川人民震后疫情的防治。周仲瑛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从医60多年来,在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学术造诣精深,临证有胆有识,屡起沉疴顽疾,深受病人爱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