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方法将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分别行DSA和TCD检查,以病理确诊为标准,比较DSA和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DSA和TCD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200例患者经病理切片确诊共174例,经DSA检测出阳性151例,真阳性148例;经TCD检测出阳性103例,真阳性92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出DS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8.46%、98.01%和46.94%;均高于TCD的52.87%、57.69%、89.32%和15.46%(P<0.05)。结论 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较TCD有更高的准确率,TCD可作为DSA检查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 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发病3d内分别进行CTA和TCD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CAT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65.4%,准确度为68.0%,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57.7%,准确度为53.5%,CAT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AT诊断的特异度高于T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中相对TC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即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CDFI)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1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CDFI)检查资料。结果本组中有50余例患者出现颅外血管狭窄,高达32%。其中,重度狭窄6例(17%),闭塞4例(11%)。同时90余例患者的颅外血管发现斑块,共300多处,9例可疑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经TCD进一步检测,一侧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9%),8例为颈内动脉闭塞。结论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TCD与CDFI与联合应用,能够较准确地测量颈内动脉及颅内侧支循环情况,可以发现血管病变如狭窄、闭塞等,并确定程度及部位。对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改变,评价TCD在TI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TIA患者探测颅内血管,测量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频谱形态、声谱、血管搏动指数(PI)等指标。结果40例(80%)有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多发动脉狭窄(2条或2条以上血管狭窄)24例(489/6),单发动脉狭窄16例(32%);无狭窄10例(209/6)。结论TIA的发生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TCD是诊断TIA有效、可靠、简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TCD和MRA检查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128例经过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TCD和MRA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77.2%,另外有2例遗漏(大脑中动脉),还有3例为假阳性(颈内动脉)。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3.5%,没有遗漏,还有12为假阳性(颈内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 TCD和MRA检查作为便捷的颅内动脉狭窄筛查方法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颅内外供血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部位和程度。结果58例中有49例(84.48%)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共113处),30例(51.72%)存在2处以上血管病变,11例(18.97%)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4例(24.14%)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41.38%)表现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72处,颅外动脉狭窄41处,颅外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颅内动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及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h)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对于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尤其是短时程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颅内外血管检查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MS-9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结果掌握好诊断指标,TCD可以对缺血性眩晕做出正确的诊断,临床医生对一些有条件限制的患者,可以只根据TCD的检测结果给予治疗。结论TCD检查可以用来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并可判断狭窄的严重程度,其价值已经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ED)对36例偏头痛患儿及21例健康儿童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并对偏头痛患儿给予银杏叶片、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前后TCD检查对比。结果TCD检查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头痛患儿缓解期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偏头痛患儿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经银杏叶片及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或好转,其中显效23例(63.89%),有效11例(30.56%)总有效率94.44%。治疗后复查TCD,治疗前后对比表明血流速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偏头痛患儿缓解期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提示有脑血管痉挛存在。经银杏叶片及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或好转,总有效率94.44%.治疗前后TCD检查对比表明血流速度恢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技术,探讨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后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2例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类型及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CDFI检测单侧ICA严重狭窄26例,单侧闭塞6例。颈内动脉狭窄残余管径0.4~1.8mm。TCD检测患侧脑血流速度明显减低20例伴2种类型侧支循环,以前交通开放为主,后交通开放次之。患侧与健侧MCA的Vp、PI值相比存在显着差异性。结论CDFI与TCD结合提供ICA严重狭窄或闭塞后,患侧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并出现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血管造影(DSA)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0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行TCD和DSA检查。结果共检查血管1826条,以DSA为标准,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度是85.8%,特异度是96.9%,假阳性是8.0%,假阴性是3.1%。结论 TCD对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筛选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6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结果 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110/124(88.71%);阳性预测值110/140(78.00%);阴性预测值569/583(97.60%);漏诊率14/583(2.40%)。结论 TCD和DSA其有互补性,是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人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诊断烟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归纳64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年龄≥14岁的成人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颅多普勒(TCD)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36~4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TIA和脑梗死在内的缺血性表现共33例(51.5%);最常见的确诊症状包括TIA和脑梗死在内的缺血性表现共32例(50.0%)。有21例(32.8%)患者在首次发作时,先行TCD筛查而后经MRA或DSA全部确诊。以非脑出血症状确诊的46例患者中29例(63%)先经TCD筛查而后行DSA或MRA确诊烟雾病。结论成人型烟雾病首发及确诊症状均以缺血性血管病表现为主,TCD是筛选烟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osonography,TCD)对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南华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行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TCD与DSA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病变血管不同将结果分为大脑中动脉(MCA)组、颈内动脉(ICA)组、椎动脉(VA)组、基底动脉(BA)组及锁骨下动脉(SUB-A)组。以DSA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TCD诊断各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判定TCD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可靠程度,探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合理检查程序。结果 TCD诊断MCA、ICA、VA、BA、SUB-A各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91.23%,56.52%、97.39%,76.19%、96.58%,93.33%、94.44%,88.89%、99.22%。TCD对MCA、BA、SUB-A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对MCA、ICA、VA、BA、SUB-A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较高。结论 TCD对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无创、可行和经济的筛查方法,可用于可疑病例的初步诊断;TCD与DSA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50例中心性肥胖者的颈总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50例中心性肥胖者(肥胖组)和15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总动脉及颅内动脉进行检测。结果颈总动脉内膜(IMT)异常的检出率为73.3%,而对照组为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检测结果提示:收缩期流度(V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DFI结合TCD可以对中心性肥胖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早期客观的评价,对早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经TCD检查的脑梗死患者500例,分别经枕窗、颞窗、下颌窗常规检测颈内动脉终末段(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x)、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 500例患者中TCD正常68例(13.6%),异常432例(86.4%),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减慢、频窗消失、涡流伴杂音等。结论脑梗死患者TCD检查发现部分患者脑血流有显著变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2例,并与其术前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SA检查显示31例TIA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73.8%);35例TIA患者TCD检查异常(83.3%)。TCD与DSA符合性以DSA为标准,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91.8%,特异性95.0%,符合率94.6%;TCD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82.0%,特异性88.2%,符合率86.9%。结论 TCD与DSA检查联合应用可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检测诊断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比研究,客观评价二者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TCD,CDFI诊断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38例,均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DSA检测,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与DSA比较,TCD,CDFI对椎动脉的检测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1%;TCD对基底动脉狭窄检测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3%.以DSA为标准,TCD对基底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0%和33%.以DSA为标准,TCD+CDFI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79%,MRA的检出率为96%,TCD,CDFI,MRA三者联合检出率为98%.结论 ①TCD,CDFI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特异性较高,且无创、经济、方便,故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但因其敏感性不是很高,故当临床出现后循环神经缺失症状,而检测结果阴性时,可结合MRA检查;②TCD,CDFI,MRA三者联合对VBA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诊断脑血管痉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颅内血流状况,诊断脑血管痉挛(CVS)并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SDC)证实,说明TCD诊断CVS的可靠性。方法应用TCD检测2000-2005年CT已经明确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Ⅰ~Ⅲ级患者49例(Ⅳ~Ⅴ级患者病情严重不宜做血管造影检查,因此不做讨论)。于患病后第1天开始,每隔3d监测一次,动态观察10d。观察血管参数: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ICA)峰值流速的比值(∨MCA/∨ICA),同时行SDC检查证实。结果49例患者中,TCD提示CVS者26例,痉挛条数33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显示CVS者31例,痉挛条数36条,TCD诊断CVS的敏感率为83.8%,TCD诊断CVS特异性为91.6%。结论TCD技术与SDC相比具有操作简便、价廉、实时无创、敏感有效,容易重复检查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